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17年政治高考卷,2017年高考政治考纲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1.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政治备考建议,供大家阅读参考。目录高考政治备考建议如何学好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答题注意事项高考政治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创建结构、突出专题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对某些知识又再次遗忘,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细、准、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与学科能力的提升,同
1.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政治备考建议,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答题注意事项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创建结构、突出专题
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对某些知识又再次遗忘,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细、准、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与学科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结合时政专题让重点更加鲜明的呈现出来。
第一、夯实基础、创建结构,主要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对各个模块的知识能形成有效调度与迁移;二是要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点攻坚,强基固本;三是要针对学生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每一本书里面都有框题和目题,记住这些将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点深化记忆,特别是《哲学》这一本书,构建知识网络来进行强化记忆是取得高分的必走之路因为在政治的非选择题来说,哲学知识占的分值是相当大的。所以非选择题部分就得要回归书本知识,记忆知识也有技巧早读前可背一些,晚读后也可以背一些,就这样一天一点很容易就背完了,切记要反复背,不然就会背了这本忘了那本,特别强调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不外乎就是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第二、关于专题,首先,要明确考纲中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点,就是要知道高考到底考什么;要再现历年高考本专题的考点,切实了解高考怎么考。其次是构建体系,双向着手,把单元体系和主体体系两条线结合起来,切实实现专题内与专题间内容的有机结合。再次,要针对学情和教情,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学,避免做无用功。同时,还要对易混点进行探究,把以前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易错题以错误方式呈现,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还可一以让学生把总结的错误拿出来大家共享,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最后,要与其他专题知识链接,在这里特别强调角度必须具体。期间,要结合高考真题进行应用与训练。
2、提高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及整体框架的前提下,加强训练,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解题的能力。在解题时首先应分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提炼信息,现在的设问灵活性较强,对设问的分析非常关键,应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看设问的范围或角度。范围明确之后,就可以建立设问与课本知识的联系,答题准确性才能提高,例如:题目设问模式是:请你结合材料"从国家职能角度"或"文化的功能角度"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时,只要我们熟知国家职能、文化功能、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答题的方向就把握准确了。常见的模式为"从?角度"、"运用?知识"等。
第二,看设问的主体。这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对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的考察中,分析设问时要抓住主体,例如常涉及到得主体有:企业(公司),消费者等。主体找准确,不管设问落脚点是什么,找和主体相对应的知识点即可。
第三,看设问的落脚点。根据历次考试,可以概括设问落脚点主要有一下几类:原因类(为什么、意义、说明理由,);措施类(怎么办、提合理化建议);评析类;观点类。
<<<返回目录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把书读薄,用目录、逻辑、关键词做框架
从每一节课中,通过三个重点问题串在一起,我们会看到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会不断分析出新的想法,这一过程在高一高二上课时会慢慢积累,细水长流。
在学完一章或者一学期的知识点后,需要用知识框架去整理政治知识点,这时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有好的框架,不仅可以在考试看到问题就快速反应出很多相关的知识点,更可以缕清思路。高分同学不会只依赖于参考书的框架,而是学会自己动手列表。
亲测有效的方法如下:
(1)用好政治书目录自带的框架
目录就是天然的好框架。每一单元结束的时候,在目录后面用大括号串联每一章节的知识,用自己上课整理好的重点问题串联章节知识点就是很好的方式。最好用铅笔,可以反复写框架。但是目录框架单元化严重,没有办法串联更大范围的知识。
(2)用好考纲关键词自带的术语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关键词,也就是重要知识点,这些关键词的来源就是考纲。政治考纲的考点罗列都是关键词,把那些关键词都串联起来整理一个框架,对于政治更好一点的同学来说更为实用。比如:交叉持股、国有资产、现代行政体系、电子政务等等,这些关键词在考试中都会出现,需要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把它们单独记在笔记本上。
(3)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
构建框架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思考出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四本政治书里面必修2和必修4的政治生活和哲学知识点都很有条理,但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这两本书的知识点非常混乱,尤其是经济生活,有的同学感觉到一章和一章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时就需要框架将其系统规范化。
<<<返回目录
高中政治答题注意事项
1、答非所问
一般来讲,只要选了与题意不符的选项,都是答非所问。容易出现这种错误的情况是,选项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出现这类错误,通常是因为学生在审题之后没有及时勾选出题干的关键词,在选择选项的时候没有把选项和题干进行对照。
2、偷梁换柱
对已有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查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得是否正确。
其它如"声东击西"--设问和题干的材料设计几乎没有关系,题肢只与设问有关。"正话反说"——通常题目考查正确的认识,但这里问你错误的看法。
可见,以上的选择题的干扰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要细心都可以应付。
3、排除干扰巧检查
对于一些有疑问,但又拿不准的题目,可以采取"代入法"进行。即将题肢和题干用设问中的引导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句话。看一看这句话是不是语句通顺。一般来讲,只需要代入一次,就可以使思路清晰起来。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用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代替基本功。
要想解答好选择题:
第一,要紧抓课本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如果对概念原理都不熟悉,那么只要出题老师挖个陷阱,同学们就踩进去了。
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高考政治学习技巧:
1,整合热点、突出重点。
高考政治从来不回避热点,考生应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比如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与分享经济、精准扶贫、健康中国、工匠精神等。对热点要有思考、有整合,将关键术语与政治原理结合,思考考试会涉及哪些命题。
2,归纳技巧,注重规范。
考生在此前大量做题的基础上要总结思路和技巧,翻看错题、旧题,升华解题思路,训练逻辑层次,归纳同一类型题目的答题范式,思考同一背景材料会有哪些设问角度。
3,限时限量,选做真题。
最后阶段也不能放松做题,以避免手感生疏。做题时间最好与高考同步,比如做文科综合试卷最好在下午,保证2—3天一个做题周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训练如何分配时间、提高解题技巧。
扩展资料:
每年的考纲中都有基本面和变化点。我们应仔细研究,看到每个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懂得不同要求在高考中的体现程度。例如,考纲中将学习水平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识记要求我们准确记忆和再现概念和原理。
理解,要求我们懂得知识、原理的内涵与实质,能够在答题时灵活运用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的关系,基本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应用往往是对人们实践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如“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等。后两者知识都可能出现在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中。
中新网-最后三个月 高考政治复习须“三抓”
语文:着眼阅读素养,突出考察传统文化
三类阅读题成必考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是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直言:“其实,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个变化就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学校和老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几年文学类教学有淡化倾向。现在三类题都要考,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全国卷Ⅱ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这些题目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有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全国卷Ⅲ中有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命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Ⅱ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全国卷Ⅲ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
客观题增加14分,书写总量下降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为了进一步拉开试题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客观题分值增加了14分,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
2018高考语文备考方向启示
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8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考察理性思维、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分步骤得分,着重区分考生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7年高考数学卷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命题考查的首要任务。
最明显的就是命题时采取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试题层次感强,便于对考生能力进行区分。
如全国卷Ⅰ第21题第(1)问要求考生求出导函数的零点,进而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
在此基础上,第(2)问要求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层层深入,为考生解答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加强了社会实际的应用
“2017年数学科高考加强了应用性,密切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如全国卷Ⅰ文科第2题以农作物种植效果为背景,考查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方法;理科第12题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考查数列的相关知识;
文理科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中档题较多
在上海和浙江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必备的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浙江的数学卷,首先在试卷结构上有所改进,2016年整卷只有20题,今年变成22题,增加了2道选择题。在整体难度上,较好地贯彻了文科起点、理科终点的命题策略。
最容易的题以文科生为起点,最难的题以北大清华理科生为终点。起点低,坡度缓,中档题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突出考试的选拔性。
总体来讲,只要教学中坚持课标,基于标准教学,重视核心素养,学生就一定能考好。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元济高级中学校长卢明
2018年高考数学备考方向启示
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2018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强调传统文化,考察语言应用
“稳中有进”“稳得踏实”“进得鲜明”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对今年英语高考题的评价。
注重考查特定语境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表示: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自主命题省份试卷中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建议在2018年的备考中多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对语篇的逻辑关系予以分析,注意理解语篇在意义构成上的各种关系,强调把语法教学放在语境当中。
2018高考英语备考方向启示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8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综:考察学科思维,强调实践导向
地理:着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对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优选考试内容,突出地理思维考查,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
试题在取材上放眼时代大潮,贴近社会现实和考生实际,展示了宽广的命题视野。在设计上,着力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测试考生的学科观念。
今年地理试题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
全国Ⅲ卷1—3题、北京卷3—5题、天津卷6—7题,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
思想政治:强调实践导向,将学科概念具象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思政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学科特色,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历史: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选取经典素材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例如全国Ⅲ卷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
全国Ⅰ卷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2018高考文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18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激发实践研究,强调“学以致用”
化学:呈现真实问题,强调“学以致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化学命题专家介绍: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运用的实际情境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生物:淡化知识考察,重视实践操作
2017年的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不但有利于高考区分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较多关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
题目命制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生物试题与即将实施的修订后的新课标接轨。尤其重视理性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靠背书与题海战术来进行高三的复习。
物理:增加考核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大纲修订的初衷,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2018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2018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2017年高考命题具有“四性”
增强基础性——不是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例如,2017高考语文学科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为必做题,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构成进行考查,全面覆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
增强综合性——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比如,2017高考全国Ⅰ卷25题物理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带电油滴实验为背景,构造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经过分析并对相关情形进行讨论,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全国Ⅰ卷27题化学试题,呈现由钛铁矿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工艺框图,提供必要数据,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化合物以及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分析选择物质提取和转化的最佳条件,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应用性——不是理论“空对空”,而是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例如,全国Ⅱ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生产效益的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物综合利用、新药物合成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情境。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全国Ⅰ卷12题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学生熟知的源于生活的“软件激活码”为切入点,借助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全国Ⅱ卷35题化学试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五氮阴离子化合物”科研论文为背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释新颖化合物稳定存在的结构因素,体现题材新颖、形式独特、设问创新的特点。全国Ⅲ卷36题地理试题要求学生选择并回答是否赞同在某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创新思维。
2018年高考各科将着重考查这些能力
语文: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关键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考察学生理性思维,创新能力
高考数学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 维、严格推理的能力。
高考数学除体现出较强的选拔功能外,还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英语: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英语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文综:着重考察学科素养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 理
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
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
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着重考查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理科综合坚持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
化学
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
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
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
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