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高考典故诗词-典故高考题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典故的诗句古诗大全2.古诗词中带有典故的有哪些?3.化用典故的诗词句4.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毛遂自荐关于典故的诗句古诗大全1. 运用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1.关于典故的诗句古诗大全

2.古诗词中带有典故的有哪些?

3.化用典故的诗词句

4.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毛遂自荐

关于典故的诗句古诗大全

高考典故诗词-典故高考题

1. 运用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2. 初中所有关于典故的古诗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典故是古诗词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通过借用典故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内涵。了解典故的出处及在诗词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近几年的中考,有些省市在考查古诗词赏析时,也涉及到了诗词中的典故。如下列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下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典故作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初三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脁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担心你不满意特意找了许多,你可以随便找一句喔!

希望你能得到怎样中意的句子!

祝你开心每一天!^-^

3. 含有典故的诗句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王昌龄诗句:“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养浩然之气。”

傅楚:语出《孟子· 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欲其子之齐语也,

则使齐语也,则使齐傅诸?使楚人傅诺?

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左之有千里马。”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大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为《太史公书》序路,以拾遗补缺,成一家言。”

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雨殆。”

孙三省:“三省”语出《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取虚心节高之意。“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张驰:语出《孔记·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弛雨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

韩三友:语出左诗“推李杏疾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夜。”

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德不孤,必有邻。”

肖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效《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温知新:出自《论语》“温故而知新”。

4.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用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杜牧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

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

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行路难李白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未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关系到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

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

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表现出了对未来、对前途的美好希望。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书愤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这儿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

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

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睁相应湘江阔,普竹丛深日向西。面对“雨昏”“花落”这眼前之景,游子本已感到凄迷与伤感;但诗人又用了“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典故,不由让人勾起了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这样。在时空的穿梭交错中,闻鹧鸪之啼,不觉更感哀怨凄恻。

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

5. 初中所有关于典故的古诗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初中古诗词典故知多少 典故是古诗词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作者通过借用典故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内涵。了解典故的出处及在诗词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

近几年的中考,有些省市在考查古诗词赏析时,也涉及到了诗词中的典故。如下列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下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典故作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初三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脁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担心你不满意特意找了许多,你可以随便找一句喔! 希望你能得到怎样中意的句子! 祝你开心每一天!^-^。

6. 初中语文应用典故的古诗句汇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脁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冠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7. 关于一首古诗的典故

你大概讲的是这首诗吧。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古诗词中带有典故的有哪些?

在《黄鹤楼》(崔灏)中

汉阳:今武汉汉阳,与江南岸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汉阳树,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见大江对岸的各种树木。

鹦鹉洲:本为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今已与汉阳陆地相连。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为黄祖所杀,葬于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烧猪,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两人之间的真挚交往。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杀声弦中见,《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邕喝酒。蔡邕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这个典故表明某些人对自己身处的劣境有所预见而主动地逃避劫难。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

散木,《庄子·人间世》记载: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他说,这是散木。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来做具会坏得快,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散木,比喻无用之材。唐温庭筠《古意》诗:“莫莫复莫莫,丝萝缘涧壑。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枝低浴鸟歇,根静悬泉落。不虑见春迟,空伤致身错。”

三马食一槽,《晋书·宣帝纪》记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这个典故一般用于指阴谋篡权。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三里雾,《后汉书·张楷传》记载: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张却不肯见他。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如烟入抱,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记载: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韩重会道术,在她墓前祭奠,使她的魂魄从坟中出来,她把明珠送给韩重。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肉阵,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肉阵》记载: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都是指生活豪奢荒*。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肉竹,肉,指声乐。竹,指管乐。见《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记载:东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为什么?孟嘉说,这是逐渐近于自然。“肉竹”后泛指音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

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宋《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记载: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一天不舒服。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后以喻受刑的罪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堂上肉鼓吹,喧阗旁午。”

化用典故的诗词句

化用典故的诗词句非常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方括号括出的部分皆为化用典故诗句):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钓鱼典)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江城子 》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权射虎典)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冯唐持节典)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这里为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为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

《正气歌》

南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这首诗里的典故非常多(括号部分几乎一句一典),分别说明如下:

1、在齐太史简:春秋时齐国的权臣崔杼弑君,齐国太史铁笔直书记于史册,被崔杼杀了,其弟再记,又被杀,三弟再记再被杀,四弟仍不畏死再记之,寓意不畏强权的精神。

2、在晋董狐笔:春秋时代晋灵公被权臣赵盾之子赵穿所弑,晋国太史董狐在史笔无情,直书"赵盾弑其君",虽然没被赵盾所杀,但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难的精神与齐太史无异。

3、在秦张良椎:秦灭六国,韩遗臣张良以铁椎行刺始皇,寓意匹夫报国之勇气。

4、在汉苏武节: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十九年,所持使者之节上节毛尽落而不屈,寓意使臣守节不谕之气节。

5、为严将军头:三国时期,蜀将严颜被张飞所败,被劝降时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 寓意宁死不降的精神。

6、为嵇侍中血:晋惠帝八王之乱时,侍中嵇绍为保护皇帝而被杀,血溅帝衣,皇帝感念他的忠心,竞舍不得洗那件血衣。寓意护主之危,以身相殉之精神。

7、为张睢阳齿:唐玄宗天宝年安史之乱,张巡与许远,咬牙死守睢阳,城陷后仍骂敌不绝,死得壮烈,寓意不屈的精神。

8、为颜常山舌: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兵败被执,仍大骂贼人,贼人割了他的舌头,犹不屈而死。寓意忠于国家、与反贼不共戴天。

9、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东汉末年,海内大乱,管宁不染世俗,避地辽东,以清操自励,当时学之,连穿衣戴帽也跟他一样,寓意出污泥而不染之情操。

10、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三国时期孔明之作出师表,寓意大节柄然的忠义之气。

11、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五胡乱华,晋元帝偏安江左,大将祖逖渡江讨贼,中流击楫而誓 :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寓意激昂慷慨复国之气。

12、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唐自安史之乱后,李希烈欲谋反称帝,找大臣段秀实共同举事,但段秀实忠贞不二,取笏击之,逆贼头破血出,段秀实因而被害。寓意忠贞高量之节。

13、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春秋战国时期晋景公感佩楚囚钟仪慎守故国礼仪,加以礼遇,并在战后释放钟仪,传车送回楚国。寓意在狱中仍要像钟仪一样坚守礼仪和气节。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毛遂自荐

典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同“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释义 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颖脱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后遂用“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锥处囊、锥在、处囊锥、囊锥、锥囊、处囊、颖囊未出、藏颖、透颖锥、颖脱锥、锥脱颖、颖脱、吐颖呈锋、耀颖、脱颖、颖脱而出、脱颖而出、如锥”等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用“一言九鼎”形容言辞有分量。

毛遂自荐 邹韬奋《经历》十二:“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

锥处囊 李商隐《为盐州刺史奏举李孚判官状》:“锥处平原之囊,必将颖脱;剑拭华阴之土,粗雪幽沉。”

锥在囊 独孤申叔《处囊锥赋》:“且贤之在代也,或默或语,犹锥之在囊也,或出或处。”

处囊锥 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功成在漏刻,颖利处囊锥。”

囊锥无名氏《锥处囊赋》:“惟国生贤囊锥喻焉,囊之体也,柔不能挫其锐;锥之资也,利自可攻其坚。”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之四:“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

锥囊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昔毛遂,赵之陪隶犹锥囊之喻,以悟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杜甫《遣闷》诗:“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处囊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

颖囊未出 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藏颖 骆宾王《浮查》诗序:“怀材幽薮,藏颖重岩,绝望于廊庙之荣,遗形于斤斧之患。”

透颖锥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颖脱锥 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毛遂》:“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锥脱颖 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诗:“刃当摩厉须,锥乃脱颖出。”

颖脱 《北史·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追随燕蓟儿,颖税勿不隔。”陈亮《彩凤飞·十月十六日寿钱伯同词:“这些几,颖脱处,高出书卷。”

吐颖呈锋 独孤申叔《处囊锥赋》:“吐颖呈锋,磨砺而自我;投奇擢异,提携而在君。”

耀颖 吴质《答东阿王书》:“虽恃平原养士之懿,无毛遂耀颖之才。”独孤申叔《处囊锥赋》:“遂得耀颖于纫缝之处,呈铦于挫锐之时。”

脱颖 杜甫《上水遣怀》诗:“善知应触类,各借脱颖手。”独孤申叔《处囊锥赋》:“既藏身于不固,宁脱颖之无必。”

颖脱而出 李白与韩荆州书》:“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脱颖而出 唐无名氏《锥处囊赋:“固脱颖而出矣,岂潜芒而蔑然。”

如锥 徐陵《为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平原之馆,乃乏如锥;田文之家,差有弹铗。”

一言九鼎 陈毅《记遗言》诗:“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释义 跟随平原君去楚国谈判的十九个门客因毛遂而成事。后遂用“碌碌十九人、碌碌因人、因人成事”等称无用之辈或谓依赖他人而办成事情。

碌碌十九人 黄遵宪《自香港登舟感怀》诗:“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

碌碌因人 张问陶《芦沟》诗:“茫茫阅世无成事,碌碌因人是废才。”

因人成事 刘知己《史通·补注》:“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未完待续……

文章标签: # 典故 # 出处 #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