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民勤县高考,民勤高考现场

tamoadmin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1.民勤县第一中学的学校概况2.民勤在哪?3.民勤一中怎么样?4.民勤会馆的历史文化5.2023年民勤县四中录取人数 厉害了, 又有剧组要来民勤拍**了! 我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 来民勤拍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吧! **《百川东到海》将在民勤取景拍摄 《百川东到海》主要讲述的是暑假的一天,热爱写作的小海,独自从乡镇前往县城,想要找妈妈带他去水上乐园游玩,碰巧在路上遇到了同行的元

1.民勤县第一中学的学校概况

2.民勤在哪?

3.民勤一中怎么样?

4.民勤会馆的历史文化

5.2023年民勤县四中录取人数

民勤县高考,民勤高考现场

厉害了,

又有剧组要来民勤拍**了!

我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

来民勤拍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吧!

**《百川东到海》将在民勤取景拍摄

《百川东到海》主要讲述的是暑假的一天,热爱写作的小海,独自从乡镇前往县城,想要找妈妈带他去水上乐园游玩,碰巧在路上遇到了同行的元元一家人。小海和元元在路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一同到水上乐园游玩,还意外遇到了高考状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最后,小海和元元面对分离,依依不舍,于是决定相约一起考取重点中学,来日方长再叙友谊。

本片剧本入围第六届青年**展**项目创投会“之江**新导演计划”。

据悉,《百川东到海》将于8月份开机拍摄。根据剧情需要,拍摄期间将招募大量演员。如果您想实现自己的表演梦,如果您想为平淡的生活寻找点滴乐趣,丰富人生经历,为这部**出一份力,可以和剧组联系,参加面试奥!

面试地址:民勤国际大酒店4楼会议室

面试要求:素颜

主要角色联系人: 黄导13466325662 (微信同步)

羣众演员联系人:李雨欢15397594067(微信同步)

编辑:裴艳春

民勤县第一中学的学校概况

有一天,一直沉默的水突然开口说话了。

水叙述说:我对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我为人类做了那么多的贡献,可人类总是破坏我,滥用我。这样既会导致水源的枯竭,又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时刻刻都能派上用场。如:人们的身体中必须含有我;人们做饭、洗衣服都得用我;植物也需要我,有了我,蔬菜瓜果才能长得更鲜、更嫩;当发生干旱时,我可是最有用的……总之,我是一种人类离不开的物质。我尽量地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纯洁,让人们用得更舒心,更放心。可是,人类点儿也不为我着想,他们只顾自己的爽快。有时,人们用完水后,不关水龙头,让我白白地流失了。全球有那么多人,一人浪费一滴水,合起来就是几吨。这可苦了我,全球的淡水本来就不多,照这样下去我可应付不过来。所以人类只有节约用水,水资源才能得到保证。

人类不光浪费我,而且破坏我。工厂排放的污水就够呛了,人们还往河里扔垃圾。时间一长,原本清亮的我,现在变脏了,变臭了,我的朋友小鱼、小虾也相继死去。我恨人类,我是人类忠实的仆人,可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我一气之下,也会发点洪水,闹干旱时不救他们,给他们一些警告。

人类呀,醒悟吧!

听了水的话,我感慨万千。是呀,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大地的乳汁,世界离不开水,人类离不开水。就拿我的家乡民勤来说吧,民勤原来是一个可牧可渔的地方,可由于没有了河水,再加上人们的破坏,民勤的水资源迅速减少。人们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解决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的困难,从而导致地下水位急速下降,使民勤成了一个甘旱地区,成了风沙的发源地。还有,我们的母亲黄河曾几次断流

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可是单单就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跟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喝不上一口干净的,哪怕在我们眼里是很脏的——水!更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胡乱挖掘、肆意抽取被认为如同人类血管般重要的地下水!导致地球的含水层与粘土层压缩变形,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了不可估量更是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这一切的使作俑者便是人类自己!更有甚者,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些人一边咒骂附近的河流、池塘的水太脏、太臭,一边却还往里面倒各种垃圾等等。这些人是可耻、也是可悲的!

看到这些惊人的事实,我好像看到了未来的一幕:工厂的烟囱里冒着黑烟,废水排入了小河中,小河的水浑浊一片。没有草地,没有森林,没有湖泊,没有笑声,沙子迷漫在天空,土地化做了无边的沙漠,死一般的沉静。朋友们,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水,那么这些将会成为现实。

民勤在哪?

民勤一中创建于1933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现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承办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生源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防生生源基地,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多所全国知名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学校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拥有设备齐全、功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天文观象台、教师电子备课室、校园网吧、学生食堂等。学校现有教职工246人,教学班60个,学生3800多名。

近年来,民勤一中抢抓机遇,争取项目,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力度。建筑面积达1万平米的教学综合大楼宏伟大气、设施先进,能容纳3000名学生同时入住的5幢公寓楼设计合理、环境优雅,能满足3500余名师生集体就餐的餐饮楼功能齐全、品味高雅,学校还高标准装备了多功能报告厅、天文观象台、多媒体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学生微机室、艺术教室、电子备课室、教职工活动中心、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操场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教学设施相继装备,信息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民勤一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园环境的布置到各栋楼宇的命名,从琳琅满目的宣传专栏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到特色鲜明的德育基地,校园的一墙一柱、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能。如今的民勤一中,校史展馆装备一流,生态展馆博大精深,书画展室异彩纷呈,宣传专栏琳琅满目,处处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雕像巍峨矗立,学校文亭庄重典雅,绿树红花交相辉映,优美校园幽雅宜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民勤一中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了“三年胜任熟练、六年力争骨干、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标,经常开展教师“读书论坛”、课堂教学评优、课件制作大赛、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形成了省市级骨干教师示范授课制度、新教师岗前听课培训制度、班主任见习制度、教师专业知识定期考核制度、课堂教学民主评议制度和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竞争激励机制,全力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2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市“园丁奖”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6人被确认为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88人被确认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50多人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和学科竞赛优秀教练员。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民勤一中始终把育人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成功探索育人途径,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德育网络。学校建有清华北大学生长廊和法制教育长廊,及时刊出高考英才榜和奥赛明星榜,坚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艺术鉴赏课和课外活动,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和“三·十佳”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传唱红色歌曲”“学生模拟法庭”“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法制安全报告会”“感恩励志报告会”等特色德育活动,相继组建了腰鼓队、二胡队、管乐团、大型合唱团、女子艺术体操队等学生社团,并充分发挥宏志班、孔娜班学生等校内优秀学子的榜样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在校学生与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北大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民勤一中把教育科研作为实施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开展教研讲座和高考讲座,定期出版校园教研刊物《校本教研》,组织教师编写了《教育科研文献汇编》《德育论坛》《教研论坛》等教研读本,开发了《高考指津》《奥赛指南》《导学方案》《经典古诗文读本》《高中英语短语集锦》《透过文化学英语》《民勤人学说普通话》等数10种特色校本教材。近三年来,先后有174篇教师专业论文在国家及省、市级刊物上发表,25项课题被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并被纳入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序列管理。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驱动。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民勤一中始终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扎实推进高考“名牌工程”和奥赛“奖牌工程”,促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高考,民勤一中有5名学生进入全省理科百杰榜,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53名学生被“985”“211”工程院校录取,1156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1872名学生被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学校高考综合录取率达90%,其中应届生考入清华北大人数、本科院校录取人数、高考综合录取率均为历年最高,再次刷新了学校的高考纪录。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有29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2400多名学生被浙大、人大、复旦、南开、中科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在高中生数理化生信息学奥赛中,先后有636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98人获省级一等奖,5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4人在国际化学及生物学奥林匹克选拔赛中夺得奖牌,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甘肃省“化学奥赛明星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甘肃省“信息学奥赛明星学校”,并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贡献奖”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单位”等国家、省、市级奖励50余项次。民勤一中已经发展成为“民勤一张闪亮的名片”,被誉为“陇原名校”。

民勤一中怎么样?

地理位置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 具体地理位置在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之间。东西长206公里,南北宽156公里,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全县最低海拔1298米,最高海拔1936米,平均海拔1400米,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基本地貌组成。

自然条件

民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昼夜温差25.2℃,年均气温7.8℃,日照时数为3073.5小时,无霜期162天,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

文化旅游

民勤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28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沙井文化”。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前凉除置宣威县外,收祖厉流民在汉武威县附近置祖厉县。北魏置襄武县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701),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明洪武中,置临河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镇番卫。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镇番县。中华民国17年(1928),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历史上“文运之盛甲于河西”,是全省文化之乡和教育名县。

县城内名胜古迹和文物众多,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里有国内独一无二的以苏武命名的苏武山,据专家考证正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这里有亚洲最大沙漠水库 -红崖山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瀚海之中;这里有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瑞安堡,雄伟宏奇,造型独特;这里有闻名国内外的沙生植物王国-沙生植物园,技术和勇气使这片沙漠变成沙生植物的胜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大漠风光吸引了从多的游客。

民勤人口

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人口31.31万人,常住人口30.3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58万人,占74.5%,城镇人口7.73万人,占25.5%;汉族占99%以上,境内主要有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彝族、满族等14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足1%。

行政区划

全县辖东湖镇、西渠镇、收成乡、红沙梁乡、泉山镇、大滩乡、双茨科乡、东坝镇、羊路乡、苏武乡、三雷镇、大坝乡、薛百乡、昌宁乡、重兴乡、蔡旗乡、南湖乡、红沙岗镇18个乡镇、249个村。

民勤教育

民勤素有崇文重教之风,尊师重教,人才辈出。近年,高考在甘肃诸县名列前矛,在武威独领风骚 。2008年,全县普通高考重点录取400人,录取率7.42%;二本以上录取1293人,录取率23.98%;三本以上录取1562人,录取率28.97%;各类高等院校录取3947人,综合录取率67.26%。2009年,全县普通高考重点录取423人,录取率7.19%;二本以上录取1264人,录取率26.2%;三本以上录取1689人,录取率35.01%;各类高等院校录取4625人,比2008年增加678人,综合录取率达82.02%,同比提高14.76%;有80名考生被“985”工程院校录取,162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录取。2010年,全县普通高考重点录取423人,录取率7.38%;本科以上录取2023人,录取率35.27%;各类高等院校录取5164人,比2009年增加539人,综合录取率达90.04%,有111名考生被“985”工程院校录取,215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录取。

特色资源

民勤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日照时间长,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于农作物尤其是瓜果类的糖份积累。全县粮食生产以优质小麦、玉米和啤酒大麦为主,年总产量1.5亿公斤,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副产品遐迩闻名,龙眼大板黑瓜籽、小茴香、黄河蜜瓜、白兰瓜等名优产品远销海外;甘草、锁阳、发菜、沙米等名贵野生资源极具挖掘潜力,开发前景看好。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盐、石膏、芒硝、石灰石、水晶石、磷、铁、铜、镍、钾盐卤水等。其中煤炭总储量为5.8亿吨,主要分布于西大窑矿区、红沙岗矿区;盐总储量约25.2万吨;石膏储量约70万吨,分布在狼刨泉山和阿拉古山;石墨矿石总储量667万吨;石墨储量60.083万吨,分布在唐家鄂博山一带;芒硝储量738万吨,分布于西硝池、白土井、汤家海子、苏武山一带;铁矿储量34.9万吨,分布于红崖山一带。煤炭灰粉低、含硫量少,热量在4000大卡左右,主要用于工业;石墨矿平均品位9.11%,是西北成矿条件较好的矿种;其余矿种分布零散,矿产品位较低

经济概况

民勤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为了建设美好家园,优化生存和生活环境,近年来,民勤县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万众一心,发扬“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认真贯彻温总理“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建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实施生态安全、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红沙岗为次中心的县域经济增长极,培育壮大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现代服务四大产业,把民勤建设成为石羊河流域生态屏障区、全市经济转型先导区、绿色产业和洁净能源开发区、科教人文示范区,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48亿元,增长10.71%;大口径财政收入8808万元,增长24.34%;一般预算收入5129万元,增长3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4746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亿元,增长17.42%。

民勤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潜力;民勤县一片翘首企盼的热土,必将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走向开放的民勤已敞开大门,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此实地考察,洽谈贸易,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共创伟业,再造辉煌。

民勤会馆的历史文化

民勤一中是省级重点高中,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县级单位的省级重点高中,民勤一中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强的,比如兰州的成功学校,里面就高薪聘请民勤一中的老师去代课。类似的就多了,民勤一中的老师们学历并不高,但是精研高考,民勤一中的老师虽然岁数大,但是经验丰富,民勤一中的老师虽然长的丑,但是总是每天起的最早。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民勤大街上早上五点半要是有人的话,那一定是收羊皮的回回或者是民勤一中的老师。民勤一中每年的清华北大至少两个,人大,浙大,南开,复旦,厦大不计其数。可以说,全省除了师大附中和兰州一中之外,民勤一中的高考上线率是最高的。你要想学知识,请来民勤一中,你如果想考试厉害,请来民勤一中,你如果想考本科请一定来民勤一中,你如果想考名牌大学,请一定参加民勤一中的补习班。

2023年民勤县四中录取人数

说起民勤的移民文化,我们不能不提到坐落在巴里坤汉城南门外的地藏寺。这座寺建于清嘉庆二年,是民勤客商捐资兴建的,因此又称民勤会馆。清代民国之际,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六日,镇西地区的民勤人在这里汇聚“过会”。届时,民勤老家所有的文化、习俗风尚都会在这里展示,而民勤小曲戏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保留节目。巴里坤曾在清代有“庙宇冠全疆”之称。据《镇西乡土志》记载,自“道光年间,四营有四营之庙,三乡有三乡之庙,庙宇之多,巍然诚郡之壮观也”。由于巴里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并加以苦心经营,内地先进的文化在此长期积淀,从而形成东西交汇、农牧兼蓄的别具特色的镇西移民文化,中国不多、新疆罕见的庙宇群落正是这一文化的缩影。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上的重镇,素有新疆“三大商埠”、“八大名城”的雅号,在康熙王朝兴盛时期,这里就出现了军屯、民屯、宅屯、旗屯的屯垦高潮,广建寺庙之风随之兴起,在汉城、满城七里半的范围内新建有57座庙宇群,按当时城内人口计,50人就有一座庙宇,成为新疆的一大奇观。然而在历史风雨的冲蚀下,巴里坤众多庙宇建筑成为明日黄花,惟有民勤人修建的地藏寺至今气象如昨,风韵依旧,这又是民勤移民文化中的一个奇迹。

地藏寺不是一个单独的寺,它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整体院落座南向北,占地十几亩。山门极其雄伟,上下两层结构,上为戏台,下为山门,进山门便是看戏广场,也是贸易交流的场所;里进是一座壮观的凉亭,拾级而上,过凉亭是精美的东西厢房,厢房廊柱上有联句云:“姑息堂前受姑息,姑息姑息;奈何桥上叫奈何,奈何奈何”。另一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移民文化是流动的跳跃着的文化,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孕育生机,润泽生灵。文化有其特有的表征,一种民俗,一个建筑,或是一首歌谣都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而人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和表征。实则,中华文化也是一种移民文化,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比如魏时期的胡床变成了中原的椅凳,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而成为禅宗,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民勤移民文化对镇西以至新疆其他地区文化的濡染渗透,其实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浸润,它不仅表现在建筑、饮食和民俗上,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葛剑雄认为,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移民所传带的文化基本都来自迁出地,特别是迁入新开发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异族地区的移民,往往相当顽强地保持着迁出地的文化。考稽今天民勤的户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江浙一带,这一部分移民迁入的时间在明洪武至成化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然而,经过如此漫长的一段时空历程,民勤绿洲的自然环境变了,许多来自江南水乡的人文传统却永久的被承袭下来,不管是在怎样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民勤人总是忘不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念书,他们视读书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家有三升粮,送儿上学堂。”所以即使是在生存危机至于今天的民勤人,依旧没有丢开老祖宗的传统让孩子当童工去挣钱,也没有因为高昂的学杂费用而放弃孩子高考的那怕只有一线希望的努力。民勤小学入学率长时间保持100%,中学毕业率长时间保持98%,大中专升学率多年保持70%以上。在民勤农村的田间地头,你很难找到一个不曾念过书的农民,即是在一个少有人烟的荒漠牧区,跟在羊群后面的那个羊倌,只要是民勤人,文化程度总在初中以上。有人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民勤人只能通过升学才能摆脱生态恶化带来的贫困,这种观点虽也不无道理,但却不尽是然,因为早在明清时代,民勤人读书办学已蔚成风气,那时,民勤绿洲的生态并没有恶化。由此说明,民勤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渊源流长,它的源是移民迁出地的江浙,他的流在移民迁入地的民勤。

至今高校录取重点78人,本科445人,综合录取1281人,录取率71.25%,在本学年数理化生奥赛及英语能力竞赛中有15人获得全国或省级一、二、三等奖。

民勤四中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截止到2022年7月15日,甘肃省的平均高考成绩暂未进行公布,但根据民勤四中2021年中考录取分数线508分和2020年中考录取分数线504分,推测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将在503分左右,具体信息以学校官方通知为准。

民勤四中教师唐永国:“教育工作就是一份良心活,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讲良心,这个良心首先就是要对得起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得起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也要对得起社会、学校赋予我们的使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之余,唐永国从未间断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他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他通读了许多教育教学论著,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唐永国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文章标签: # 民勤 # 文化 #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