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讲解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教案2.文言文判断题3.文言文衡阳题目分类4.关于文言文有哪些题型5.2818年高考文言文1. 2015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含答案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教案

2.文言文判断题

3.文言文衡阳题目分类

4.关于文言文有哪些题型

5.2818年高考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讲解

1. 2015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含答案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7.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8.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9.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20.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2.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考试真题答案出来了吗

学员你好,新东方在线特整理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试题及答案解析供各位考生参考,具体内容如下:2015年高考新课标I语文试题(版)(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4. 2008年到2015年高考语文卷古诗词填空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案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5.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6. 2015福建高考语文所有背诵的篇目题目

2015 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 高中 14 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 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 50 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 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诸葛亮 《出师表》 、陶潜 《桃花源记》 、郦道元 《三峡》 、韩愈 《杂说 (四) 》 、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 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 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 《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 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2015年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选增5篇,分别是: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泊秦淮》、晏殊《浣溪沙》、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2)“文学名著阅读”减少2部。今年将2014年要求的7部“文学名著阅读”减为5部,减去的2部是雨果《巴黎圣母院》和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该部分赋分由原来的10分调减至6分,分值减少了4分。

(3)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考查,赋分增加4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

2014年我省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赋分为13分,今年调整为17分,其中仍然包含有“材料评说”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教案

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瑰"换成了"珍贵","观"换成了"景象"。

3、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儿女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6、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7、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变通法

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

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即可。

例如:谭嗣同对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析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义--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

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又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高考模拟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汇编(二)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时苻坚①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②,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③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④,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⑤如此。 (选自《晋书沸话泊?

〔注释〕①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肥水大败。 ②山墅:山林中的别墅。 ③乞:给的意思。④户限:门槛。⑤矫情镇物: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各当其任 ( ) 安夷然无惧色 ( )

亲朋毕集 ( ) 便摄放床上 ( )

2.比较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次于淮肥∕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棋如故∕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相同。B.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C.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不同。D.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节选文字主要刻画了谢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度(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5.从写作上看,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对后文展开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3分)

医戒

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水旺,则脾土必重伤③。”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乃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⑤。?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⑥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向⑦不此医之值⑧,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释〕①薾(ni?:衰弱。②瘵(zh郓):病。此处指脾病。③“春水”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脾的功能在于运水化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因此说“脾土必重伤”。 ④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中医认为春属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因此说“得木而解”。 ⑤差:同“瘥”(ch郓),病愈。 ⑥徇名:慕其名的意思。⑦向:倘若。⑧值:遇到,逢着。

6、文中庸医所用的治病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7、老医生孙景祥认为病人的症结是□□□□□。

8、从写作构思看,这篇文章具有□□□□的特点。

9、以下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中,作者批评庸医的语言婉转而温和。

B.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父亲已经逝世了。

C.本文作者比《项脊轩志》的作者早一个朝代。

D.“予爽然曰”的“爽然”是爽然若失的意思。

10、这篇文章题为《医戒》,文章结尾时又说“录以自戒”,请分析一下作者要“戒”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7分)

北山独游记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①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②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③笔而记之。

注:①抟(tuan):聚集。②蔽:断、定。③泚(ci):以笔蘸墨。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弗果 ( ) (2)顾视来者无一人( )

(3)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 (4)鼓勇益前(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峰崒然高 B. 复进,益上

然终不释 益荒凉惨栗

C. 顾视来者无一人 D.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

洼者隆者 乃泚笔而记之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独决于一往”的心理变化活动,在文中有两处具体体现,请选其中一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3分) 。

15.本文从游记议论,与王安石的《 》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这段“北山独游”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1分)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ei。]

16、本文选自袁枚的《小仓山房文集》,中学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1分)

17、文章认为怎样的做法才是善于养花的做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所以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牡丹的死因在于主人的喜怒无常,主人的错误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牡丹。

19、本文是一篇讽喻性文章,请结合生活中类似现象说说你对文章所阐释道理的理解。(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7分)

吴 五 百

吴名憃①,南兰陵②为寓言靳之曰: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市卒以闻吴牧。牧录而械之,为符移授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五百诟浮屠曰:“狂髡,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每未晨,蹴之即道,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絷其足,至奔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絷焉,颓壁而逃。明日,日既昳,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曰:“嘻,其遁矣。”既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絷,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髡故在此,独失我耳!”

客每见吴人辄道此,吴人亦自笑也。

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吾故人或骎骎华要③,当书此遗之。

注①憃:愚笨。②南兰陵: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故自称南兰陵。③骎骎华要:骎骎,马跑得很快,喻事业进展迅速;华要,华贵显要。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蹴之即道( ) (2)解墨衣衣之( )

(3)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 ) (4)是殆非寓言也( )

21、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醉而狂 ②醉五百而髡其首 B.①牧录而械之 ②且加之械而絷焉

C.①颓壁而逃 ②顾壁已颓 D.①夜则絷其足 ②又械且絷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

(2)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

23、“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说这篇寓言不仅仅是一篇寓言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中讲的故事,确实在百姓身上有类似情况发生。

B.虽然故事未必真有,但类似丢失浮屠的事确实发生过。

C.在生活中,像五百那样“失我”者大有人在。

D.寓言中讲的故事有社会针对性。

24、从文末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5-29题。(12分)

论盛孝章书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②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③。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④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

注①孙氏:指孙权,最终,曹操任命盛孝章都尉,未及赴任,已被孙权害死。②吾祖:指孔子,曾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③朱穆所以绝交:朱穆:字公叔,东汉时人。他有感于当时不讲交友之道的衰败风俗,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两篇文章,表示对世风的不满。④九牧:九牧,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州长称牧伯,所以称九州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25、古代男子五十岁,称“知命” ,四十岁称为“ ” 。作者孔融时与王粲、陈琳等七人并称“ ”。(2分)

26、作者出于□□目的,向曹操说明“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出于□□目的,指出“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3分)

27、文中画线部分引用《春秋传》中的话,其用意是( )(2分)

A. 说明孝章是帮助帝王成就大业的人。 B. 暗示曹操拯救孝章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C. 表明桓公是任善用贤的典范。 D. 突出孝章是天下丈夫之雄。

28、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还引用了 和 两件史实佐证。(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9、结合书信的特点,对本文第一段作评析。(3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30-34题。(17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明史酚谇

3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及是,三杨已前卒 卒:_______________

(2)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 适:______________

(3) 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自代:

(4) 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振:______________

3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连词,因为)

B.请留谦者以千数 (介词,用)

C.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副词,才)

D.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连词,用来)

3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2)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3、于谦入朝被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34、语段侧重表现于谦□□和□□两方面的可贵品质。(2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35-39题。(12分)

祭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35、标题中“文忠”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1分)

36、这篇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评价欧阳修。(2分)

3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天有不测风云,一代文豪欧阳修溘然谢世,非人力可以挽回。

B.欧阳修的文字或清丽或雄辩,读他的文章,便可推知他的为人。

C.欧阳修为官四十年,升降迁贬,颠沛流离,饱尝仕途坎坷。

D.虽饱经忧患,欧阳修却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一生永不言退。

38、这是一篇祭文,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请分条陈述。(3分答:

39、作者说“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对欧阳修之死,作者真无“悲”情吗?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答:

文言文判断题

1.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选择题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选择题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通过学校报名;社会考生持4年前初中毕业证书报名参加考试;报名前提是考生已经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并且等级均达到报名要求(普通类考生4门必修科目要求全部等级为C及其以上且信息技术科目为“合格”,艺术类考生6门必修科目要求任意3门科目等级为C及其以上且信息技术科目为“合格”)

1、以我个人经历而言,学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所能触及道德专业资源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层次。本人本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二本院校,平时难以接触到相关行业的前沿讲座,市场分析和各位大牛的现身说法。四年里一直和身边的同学闭门造车。从专业角度来讲,缺乏眼界。大四时想着能进个电厂就不错。之后读研到了现在的学校,研一阶段发现身边同学与本科同学有一点明显区别,起码都很爱学习,图书馆基本没有空座。所以接触的人的层次有区别(学习能力)

2、本科院校能提供你的平台也很重要,以读研为例,211985院校的学生很有优势,一定比例的学生不用考直接保研,本校生读研率较高。

3、社会活动方面:瞧瞧那些明星去得做多的学校,肯定多数也是有知名度的。所以见识也有区别。

4、就业方面:本科第一学历比研究生学历还重要,招聘企业非211985不要有的是。

2.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第一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第二步:什么倒装句啊什么的,位置换过来第三步:有什么省略了,比如省略了主语啊,宾语啊之类的,些出来第四步:然后觉得很怪,就写的好一些,比如我一个句子翻译出来是他讲:xxxxxx就可以换为,他说:xxxxxx这只是个例子然后文言翻译一共有8 9个步骤,先记这4步,就好了,到了初三老师会系统讲的,这4步办好,基本就是满分文言的3个要求,信 达 雅信是不要翻错达是要表达出意思,就想省略啊什么的补出来雅,就是我说的第四步然后多看书啊,多做题啊我文言还是比较好的,因为经常看文言,什么史记啊,三国啊什么的。

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4.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一、考纲在线 《2012湖南卷考试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前者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后者具体包括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级。 二、简要解读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

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例如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8题、2011年高考天津卷第12题,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分析。 三、命题导向 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一般有两题,题型为选择题和主观题。

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人物言行主张或品德形象等)的一组。二是考查对总体文意的叙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的判断能力。

三是用主观题形式考查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 综合前边的分析,高考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每年仍有小的变化,考生只要读懂了原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 望楼主采纳!谢谢。

5.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6.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文言文衡阳题目分类

1. 课外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这里面有一篇。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2. 45套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有哪些

百度文库上有全部的。

如:

2套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呕吐得一片狼藉,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3套《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的样貌虽比不上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擅于说服劝谏别人。每逢冒犯君主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时;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据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适可而止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见到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4套《大鼠》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 *** 。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不是害怕,而是等待老鼠跳窜后疲乏。它出击我便退回,他退回我又出击,用的是这种计谋阿。哎,单凭个人勇力意气拼斗的人,跟这老鼠有什么两样呢?

5套《阮孝绪传》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13331。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3.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4. 求文言文 古诗词 试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八)1.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

2.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 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

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

(3)待渔人如此热情。

5. 20道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

(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

(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文言文!!!(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关于文言文有哪些题型

1. 文言中的衡阳是什么意思

衡阳在文言典故中,主要出现在几处:

1、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4、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

5、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6、今朝风色便,暂向衡阳归。

7、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衡阳的意思,就是古衡阳城,山南水北为“阳”,古衡阳城因在衡山之南,故名衡阳,又称雁城,一直沿用至今

2. 诗词古文中有哪些关于衡阳和衡山的名句

有关衡阳的名句 王勃(唐)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藤王阁序》 杜甫(唐)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无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毛会建(清) 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 陈宗契(明)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咏南岳诗》 魏源(清)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衡岳吟》 韩愈(唐)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王安石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唐明皇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司空曙(唐) 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绀雪饮琼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柳宗元(唐)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汤. 兼葭浙沥含秋雾,桔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频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梅尧臣(宋) 秋鸿整羽翮,去就自因对. 往春南方来,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此,鸳鸯日追随. 蒲藻岂不乐,江湖信所宜. 今朝风色便,暂向衡阳归. 洞庭蓬叶下,潇湘先客飞. 渚有兰杜美,心无稻粱畀. 罾缴勿尔念,鹰隼宁尔规. 烟波千万里,足以资盘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衡阳八景”之名,源于明清之际.我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来此游览一个多月,并写了一篇《楚游日记》.尔后,陈安又写了《衡阳八景赋》,王船山也对衡阳八景作了很多歌咏之词.后人把衡阳八景编成了一首七律,诗曰: 雁峰烟雨实堪夸 石鼓江山锦绣华 花药春溪龙现爪 岳屏雪岭鸟喧哗 朱陵洞内诗千首 青草桥头酒百家 试看东洲桃浪暖 西湖夜放白莲花。

3. 诗词古文中有哪些关于衡阳和衡山的名句

1、《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唐代诗人柳宗元 原文: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译文: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

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

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2、《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唐代诗人刘禹锡 原文: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译文: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

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3、《归雁二首》唐代诗人杜甫 原文: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译文:万里外飞来的衡阳的大雁,今年又要往北飞了。

双双向上飞去,但是都避开了人。 4、《回雁峰》明代诗人毛会建 原文: 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

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 译文:山绵延到衡阳就结束了,山峰绵延看不见大雁的影子。

可怜归家的路途遥远,不忍心往更南方飞了。 5、《滕王阁序》唐代诗人王勃 原文: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4.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必考的古诗以及文言文

古文部分 1、《论语》六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欲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后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 文言文《衡阳王受训》的译文,

刘义季曾大规模围猎于郢,见有老农披着蓑衣在田野间耕作,便命左右过去呵斥。

老人手拿着耒回答说:“从前楚子沉湎游乐,受到令尹的讥笑,如今阳光和煦,春意盎然,正是播种之始。农夫一日不耕作,就是失去了宝贵的时机。

大王随意驰骋为乐,驱斥老夫,不是鼓励农作的表示啊!”义季勒住马缰,说:“这是贤者啊。”命令赏赐给他吃的东西。

老人说:“唉!愿大王让人们都能受赐。如果不妨碍农时,那么将来的收成就是我们享受的大王的恩赐。

老汉我不想单独受赐,这饭食也就不敢当了。”刘义季问他的名字,他没有告诉就避开了。

6.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2818年高考文言文

1.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归纳有哪些

第一类:句读(考查朗读停顿)

第二类:解释句子中的加点字词(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第三类: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不相同的一项(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主要有之、而、以、于、其)

第四类:文言句子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注意增、删、调、换、留)

第五类:文言文的内容(主旨、写作目的)等考查

第六类:文言文的写作手法的总结与归纳,考查其作用

第七类:课内外比较题

第八类:开放性的题目(如历史评述类、现实迁移类、观点假说类)

以上八类,不是每份试卷中都包含的,但主要就是这些考试题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2. 语文阅读题有哪些题型,有什么规律方法明年就要中考了.其他各科成

一.古诗词 题型:领会感情题(诗歌或诗人的情感?)方法: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看诗中的意象. 理解内容题(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方法:答题时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扣住每一个字展开,抓住主要的重要的景物进行描写. 鉴赏诗歌题 方法: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二.文言文 题型:解释词语 方法:熟读教材,熟记常考词;联系上下文,推断词意; 题型:划分节奏 方法: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停顿;名词停顿;时间状语停顿;“而”位于句首在它的后面停顿,位于句中在它的前面停顿. 题型:翻译句子 方法:留(保留原词),换(替换词语),调(调整语序),引(引申词义),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删(删去不译)三.记叙,散文,小说 很多题目都可以从书上找答案的,另外记叙文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说明文 关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解答技巧:1.举例子:通过事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详细地说明了·······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比较:通过比较,强调了事物的······特征.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它事物区分开.6.分类别:条例清晰地说明了······7.列图表:形象直观地说明了······题型:加点词是否能去掉? 方法:一判断二解释词语三反之四总结五.议论文 解题方法:1.把握中心论点:论点一般出现在标题,文首或文尾,还有可能要自己总结. 2.论证方法:举列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另外,它还有可能会要求补写论据,这就要看你的积累了.记住,补写的论据一定要是名人名事.)我所知道的语文阅读题题型,规律方法都在这了,你要好好看看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祝你中考大吉,加油.。

3.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4. 跪求文言文练习题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考答案: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考答案: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考答案: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

5.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6. 初中文言文试题训练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来源: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

(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

(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来源: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

(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

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 (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 ) 去( ) 方( ) 欲(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六)《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

1.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延考区2008年8月24日

· 2008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宁夏海南卷全国卷3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I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2. 一九七七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197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7分)

参考题

将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在试题上断句加标点,译文写在卷子上):

高 祖 击 布 时 为 流 矢 所 中 行 道 病 病 甚 吕 后 问 陛 下 百岁 后 肖 相 国 即 死 令 谁 代 之 上 曰 曹 参 可 问 其 次 上 曰 王陵 可 然 陵 少 陈 平 可 以 助 之 陈 平 智 有 余 然 难 以 独 任 周勃 重 厚 少 文 然 安 刘 氏 者 必 勃 也 可 令 为 太 尉 吕 后 复 问其 次 上 曰 此 后 亦 非 而 所 知 也

答案

五、(14分)

1、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参考题

断句标点: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 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译文:

高祖讨伐黥布的时候,被飞箭射中,在回来路上生了病。病得很厉害,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好医生。医生进宫拜见,高祖问医生病情如何。医生说:“可以治好。”于是高祖骂他说:“就凭我一个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说完并不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走了。不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3. 求高考古文篇目

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5.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6.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7.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文章标签: # 文言文 # 天下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