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2021高考语文考前指导最后一课_2016语文高考前指导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考试说明》出炉 专家解读2016年江苏高考有何变化2.2016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怎么写3.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3新课标III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立意审题4.衡水点睛文化编辑部2016语文高考冲刺卷5答案和作文5.求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 文言文 古诗词 大纲6.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7.2016河南语文高考作文怎样立意1、2016年辽宁、陕西等省高考使用全国
1.《考试说明》出炉 专家解读2016年江苏高考有何变化
2.2016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怎么写
3.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3新课标III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立意审题
4.衡水点睛文化编辑部2016语文高考冲刺卷5答案和作文
5.求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 文言文 古诗词 大纲
6.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
7.2016河南语文高考作文怎样立意
1、2016年辽宁、陕西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二卷,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为: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今年的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阅读价值观,属于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审题宽泛、文题八股的弊端,重视对学生认知思考、情感体验的调动,强调学生讲真话、谈真情。这是今年作文题的创新点。
材料中提供的三个角度,要求任选其一,审题难度缩小,每个角度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内有限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纠正长期存在的语文教学教考分离的认识误区;课外大量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的限制;社会实践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部大书,贴近自然、走进社会,以一己之身感受体验,强调知与行。
2、培养语文素养三个途径都很重要,认识各有侧重,将三者结合,谈三者关系符合高考作文对辩证思考的要求,但命题中要求三选一,可能是命题者出于对考试时间、考场作文篇幅限制的考虑。
《考试说明》出炉 专家解读2016年江苏高考有何变化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汇总
今年,全国采用统一命题试卷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扩大到26个:2015年的18省份+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陕西、重庆;统一命题非一张卷,考虑到地域差异,今年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共4套。
广东高考作文题:看漫画写文章
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 漫画的基本构成
该漫画由四副独立的人物构成,上下左右排列对称均当,并用竖立的矩形方线作为边框,四副人物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画,从表面观察可以认定人物为(小)学生。其中,两两形成鲜明比照。
横向观察,第一组是评价主体对考100分和55分学生的不同评价,考100分(满分)的学生脸上有一个被亲过的嘴唇印,考55分(不及格)的学生脸上则是一个巴掌手印,并且考100分的学生脸上洋溢笑容,考55分的学生则愁容满面;第二组,则是一个考了98分(未能满分)的学生脸上是一个重重的巴掌印,考61分(刚刚及格)的学生脸上却是一个红红的嘴唇印。
纵向观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原先考100分被给予红嘴唇,后来考98分被给予大巴掌;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刚开始考55分被给予大巴掌,后来考61分被给予红嘴唇。
1.漫画的画中之言
从横向看,第一组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主体对考试成绩不同孩子所作出的评价:考试成绩好,就对孩子赞扬,孩子也跟着心情好;考试成绩不好,就责备甚至痛下毒手,孩子也变得灰头土脸;第二组则是对孩子要求标准的不同,没有考满分就横加指责,刚刚考试及格就大为赞赏,而根据受到的评价不同,孩子的反映也有所不同。
从纵向看,是评价主体(主要是家长)对同一个孩子前后表现不同而给予的奖赏惩罚: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如果一旦退步就要受到惩处;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如果稍有进步就会得到表扬。
2.漫画的言外之意
就家长而言,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甚是关心,如果孩子成绩好,哪怕只是两分的退步,也要受到惩罚;而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哪怕只是六分的进步,也会受到表扬。可见,家长们在乎的只是孩子的进步与退步与否。
就学生而言,退两分则没有考满分就会因批评而心情变坏,进六分则刚刚及格就因表扬而心情大好。所有的一切不仅仅在于几分之差,更取决于家长的评价。
二 选题立意
上述已经简要说明了漫画的内容和语义,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进行选题立意,找准一个角度或方向,自拟题目。
由于作文对题目没有明确规定,完全是根据漫画进行自命题,因此相对也就比较随意和广泛。漫画题材具有深邃的讽刺和挖苦意义,画中之言殆尽,言外之意无穷。但究其本质,漫画讲述的是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差异,优秀的孩子被赋予了尖子生的思想包袱,就不能再有所退步,即便有一次拿不到满分或第一名也会受到新的评价,之前的辉煌成绩已经被抹杀;差生只要有进步,即便从来都不及格,但有一次刚刚考试及格,他的父亲也会对之视若珍宝。而对于孩子而言,考试结束后的成败则在于父母的评价,他们完全受家长的心情影响。
就这样,在考试成绩与家长满意之间,无形无影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孩子一贯成绩好,父母开心,但孩子就不能有退步;孩子平常学习差,父母忧心,但孩子偶尔也会有进步。即“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相对成功”,仅仅只是几分的差别,两个孩子考试前后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心情。建议选取的题目《几分之差,天壤之别》、《进六与退二》、《批评与赞赏》、《家长眼中的进与退》、《嘴唇与巴掌》、《晴雨图》、《成绩单》、《画中言外》、《教育的印记》等。
三 谋篇布局
两个基础不同的孩子,面临着不同的命运;同一个孩子的不同表现,也面临着命运的不同。
漫画的横向比较是对不同孩子考试分数多与少的评价,横向评价则是对同一个孩子学习成绩进与退的评价。而漫画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家长眼中的分数多少”与“学生心中的成绩进退”不自然就画上了等号,而最后的受害者却是孩子。即孩子参加考试,家长根据考试成绩给予评价,最终孩子承受评价后果。尖子生因两分之差的退步由赞赏转为批评,后进生因六分之差的进步由批评转为赞扬。而不管怎样,孩子永远都是考试评价的牺牲品,他们活在了家长们的单方面喜怒之下。
因此,写作至少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不同家长对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要求、标准不同;其二,孩子的进步与退后关系到家长的期待性;其三,教育评价的最终后果还是要着落于孩子身上。我们的孩子并不因自身的几分之差而有实质性的变化,最根本的还在于父母看待孩子成长的眼光或态度,不要因孩子一时的成绩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孩子暂时的不起色就丧失信心。鉴于此,文章在写作中,结构上可以是:第一部分描述客观现象,第二部分对比辩证分析;第三部分拔高升华主旨。
四、中心主旨
对于教育需要关注,家长关心孩子的学生成绩自是无可厚非,但也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不要因偶尔一次达到或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期待就有所区别对待。该漫画中,这两种类型家长的做法都不可取,我们对孩子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因为谁也不可能预料到孩子接下来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你开心,孩子就不会伤心;你伤心,孩子也开心不起来。真正爱他(她),就多些赞赏,少点批评,既不要盲目地望子成龙,也不要一昧地恨铁不成钢。毕竟,孩子是自己的,成绩是孩子的,而爱则是我们所共同的,无论是给予还是回报,都不要让爱成为对孩子的伤害!
2016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怎么写
适度微调,稳中求进
——2016年高考语文科目(江苏卷)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於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对基层学校和师生的复习备考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指导思想”部分,对延续多年的表述作了精简,但基本内容仍是命题的依据、原则,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的要求,语文科命题的学科特色以及对基础教育的价值导向等。“考试能力要求”部分与以往完全一致。
在学校和老师特别关注的“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主要有以下变化:
首先,考试范围有所调整。古代诗文默写篇目初中部分,篇目还是30篇,增加了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两篇则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文科加试的名著阅读篇目,将泰戈尔诗(原为《飞鸟集》)调整为郭沫若《女神》,其他篇目与去年一致。
其次,个别考点的表述有变,可能对命题和备考产生影响。主要有两处,一是古诗文阅读分析综合要求下的“归纳内容要点”后,删去了“概括中心意思”,表达更为简明,给命题的空间也更大。“内容要点”可以就文本材料的主要内容而言,也可以指相对次要的、只关乎文本局部的内容。二是写作基础等级要求的第(2)点,将“符合文体要求”改为“体现文体特征”,“符合”显然要求更全面,而“体现”则意味着在文体特征上要求的放宽。
其他的变动,更多属于语词的调整,目的是使表达简明严谨,无须深究其中的微言大义。比如现代文阅读部分探究考查的第(1)点,删去了“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并将“发掘作品的意义”中的“意义”改为“意蕴”,看上去变动很大,但考查内容和能力层级没有实质变化。再如“语言文字运用”的题数由4题调整为5题,与近两年的命题实际相符。另外,“典型题示例”也按惯例作了一些更新,采用了全国卷2015年的两道题。
2016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内容和表述上作了适度微调,但命题的能力立意和考查重点没变,体现了稳中求进。复习备考时应准确理解考试说明,切实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试题轻问题、重训练轻阅读、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确立以能力素养为导向的新思路,精练多思,学会感悟与归纳;现代文阅读要摒弃“踩点复习”的思路和策略,强调整体感知,达到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融汇,帮助学生提高解读不同类型文本的能力;作文要强化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了解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注重情感与理性的个性化表达。
“能”为先 “思”为本
——2016年高考英语科(江苏卷)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盐城市教科院 陈素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科考试说明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在保持总体目标和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修订增补了一些单词的词性。2016年江苏卷英语科考试说明系统、连贯地体现了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以及对高考备考的积极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2016年考试说明主要变化及意义
研读2016年英语科考试说明,我们感觉到其突出传达了两个重点信息:一是更加彰显“用英语做事情”的基本理念。典型题示例单项填空部分,替换了数道典型题。新增例题更加凸显语境在考生作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语言使用的时代感和鲜活性,重点考查作为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需要具备的根据具体条件和特定环境,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语言任务的能力。二是更加关注高层次思维技能。书面表达的呈现方式在已有的图表,,文字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又新添加了“文字+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方式的变化表明高考测试题目将更加重视考查考生分析、推断、评价等高层级思维能力,同时更加关注考生的语言素质,即思维品质、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考生走出机械应试的怪圈。
二、2016年高三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2016年考试说明的这些变化,今年的高三英语备考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词汇学习要立足“语境”
在词汇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熟悉单词的某一词义,还应理解它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引申意义,学会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的本领。
2.语法复习要凸显“表意”
复习语法的目的不仅要熟悉语法结构的变化形式,还要理解这种结构在语境中的实用意义,更要达到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准确的运用。即要能灵活运用语法资源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
3.技能训练要关注“话题”
高三复习要关注课标和教材中的话题,通过话题接触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锻炼和培养听、说、读、写等技能,并将在话题语境中掌握的单词、语法规则和基本的交际功能和意念,尝试解决新情景中的新问题,提高运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来做事情的能力。
4.读写积累要聚焦“思辨”
复习中对不同语篇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识记和理解的层面,要重视提高分析、推断、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特别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概括能力的训练。如有意识地分析所读语篇的基本结构、语言方式和写作特点等,尝试通过多读多分析多写,促进思维能力从低层到高层的稳步发展,提高在新语境中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016年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建议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孙旭东
一、说明解读
与2015年相比,2016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整体保持稳定,变化细微。《说明》继续坚持了高考数学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查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指导思想。对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的结构,《说明》延续了2015年的要求,这表明了新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实践和探索,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和鲜明的风格。
比较2016年和2015年的数学考试说明,变化主要来自于“典型题示例”。与2015年比较,2016年《说明》中的“典型题示例”共更换了三道题,分别是必做题部分的第13、19、20题,其中第13题是2014年江苏高考第13题,第19题是2013年江苏高考第20题,第20题是2014年江苏高考第20题。从整体上分析“典型题示例”,难度和结构保持稳定。具体分析更换的三道题,这三题都属于难题,其中第13题关注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9题关注严格的数学推理能力,第20题关注数学的探究能力,这些都与《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换句话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难题主要侧重的是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复习建议
从《说明》中可以看到,数学高考就是要考知识、考方法、考能力、考意识,因此高三复习就应该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发展能力,培养意识。
1.在总结归纳中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不应只是简单重复和记忆,而要通过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数学知识和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分类、整理、综合,逐步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在解题时,准确依据信息,寻求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最终在考场上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胸有成竹。
2.在实践操作中甄别算法,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求解贯穿于数学高考的始末,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提高运算求解能力的关键不仅仅是细心,更重要的思考算理,要让“思”在“算”之前,“算”在“思”之后。通过“思”,明确运算的方向,并对运算的结果有一定的预见性等。当然,一些常见的方法,如换元、消元等能有效的简化运算,提高运算效率,这些必须在复习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去思考。复习中要重视计算,涉及到计算问题,务必去做一做,算一算,比较不同的算法,最终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在反思比较中体验解题策略,培养创新的意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与解题密切相关,数学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解题的数量,更在于解题的质量。通过反思,明确解题思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等;通过比较,明确问题的一般思维出发点和问题的不同切入点,最终达到从“做快题”到“做好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关注《考试说明》变化 明确复习备考思
——2016年高考生物科(江苏卷)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吴红漫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测试(选修学科)说明中,将考试内容的等级要求作了5点重要的调整,并在典型题示例中更新了6道例题。应对这些重要的变化,考生首先要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及要求,并在体验解答典型题示例过程中,领悟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感受生物学科高考试题的风格,从而确定科学而高效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考试说明》中“不变”与“变”的意义
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是“稳中有变”,在4个大方面保持了稳定性。首先是命题指导思想不变,与现行的课程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其次是考查等级的具体含义不变,让考生对每个知识和各种能力的考查要求明确知晓,并能分辨伯仲;三是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不变,试卷形式与结构的合理性在2014年、2015年的高考中已得到检验,并继续延用,其中,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和试题难度的合理设置,更保证了试卷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四是典型题示例中的例题类型和数量不变,给考生展示了不同情境呈现方式、不同设问风格、不同难度层次的试题和解析,为考生审题、析题和答题提供范例。
《考试说明》中显著变化之一是5个知识内容的等级要求的升降,其中“光合作用及其对它的认识过程”由C级降为B级,“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生态系统的结构”、“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均由A级升为B级。不难看出,今年的等级要求总体是升高了,试题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的考查,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考试说明》中显著变化之二是典型题示例的更新,其中单项选择题2题,多项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2题。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更换的试题中有1题是考查动物生理学功能,有3题是教材中的实验,有2题是实验综合题;从难度上看,将1条中等难度题换成了难题,使选择题“易、中:难”之比由“4:9:3”变为“4:8:4”。这样的调整对考生可能是一条重要信息,未来的命题可能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二、《考试说明》中“变”与“不变”的启示
“变”是对“不变”的命题思想、风格、特点和要求等的进一步说明与补充,目的是启发和引导考生理解高考要求,有效备考。
建议首先要梳理考点,突出对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复习,应特别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适当兼顾覆盖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二是活用教材,分析与归纳教材中基本概念、图形表格图像坐标曲线类、科学史类、反应式和表达式类、与健康有关的问题、特殊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等,保证基础扎实,拿足基本分;三是高度重视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重视实验方案设计,在动手实验中熟悉实验取材、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技术,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特别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生物学科思想的应用,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和题干分析能力;四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应用。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应特别关注多种生物学原理和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样的有效备考,迎接高考的挑战。
从稳定中看微调 在选择中求高效
——2016年高考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经志俊
一、 主要变化及意义
江苏省2016年高考说明(化学科)整体稳定,局部微调。命题指导思想略有变动,将命题原则归入首段,再从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和命题特色三点进行阐述,整合后编写脉络更加清晰,有利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把握。考试内容及要求有10处内容进行了微调,让要求更明确、文字更精炼、文本更规范、示例更典型,其中3处变化值得一线教师在备考复习中重点关注。
1. p30,对于技能要求层次中“综合应用”表述的调整,表明今后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区分学生学科能力的高低。
2. p3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⑧中用“理解物质的量”替换“理解摩尔(mol)”。决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摩尔(mol)不作要求,“理解物质的量”这一要求中自然包含对其单位“摩尔(mol)”的理解。
3. p36,典型题示例中用2015年高考试卷的第3题替换了2014年高考试卷第6题(围绕NA计算与判断),提示“围绕NA计算与判断”的考查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
二、复习建议
鉴于江苏高考化学命题的稳定性和等级评价的特点,基于减轻备考负担,提升复习效率的宗旨,提出以下四点复习建议。
1.依据学情明确目标 依据学生基础明确备考目标,制定备考策略。以冲A为目标,需全面夯实必备知识,不留知识盲点,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不留能力死角;以达B为目标,应对照测试重点梳理知识,不求面面俱到,针对测试热点强化训练,不必分分计较。
2.依据考点精减知识 在“研读测试说明”、“剖析真题考点”及“分层定位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精减知识点,降低信息储存的容量,减少信息提取的干扰。在“凸显逻辑联系”、“突出转化关系”、“彰显归纳比较”和“强化方法指导”的原则下,通过“化”、“网络化”、“表格化”和“案例化”等形式高度整合知识点,提升知识内化效果,拓展能力提升空间。
3.依据题型优化策略 按题型划分复习专题,整合复习内容。通过“梳理考试热点”、“夯实必备基础”、“建构思维模型”、“剖析测试真题”、“仿真变式训练”、“典型错误归因”等环节聚焦必备知识、建构解题模型、提升思维水平,规范表达要求。
4.依据进度仿真训练 加强试题研究,精心筛选试题,摒弃偏离现行风格的陈题,删减超出江苏要求的考点。一轮复习重组高考真题中的热点素材进行针对训练,二轮复习针对题型进行仿真过关训练。力求知识训练不超“纲”,能力训练不超“标”。
夯实学科基础 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高考物理科(江苏卷)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南京外国语学校 姚小琴
变化分析
我省今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与2015年相比,总体上变化不大,保持了延续性。在考试内容及要求、典型题示例上有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
第一,选考模块更加平衡。在选修3-3模块新增一个知识点,即“62.饱和汽、未饱和汽、饱和气压、相对湿度”,要求为“I”级。这一调整使得三个选考模块都含有13个知识点,进一步增强了选考模块之间的平衡。
第二,文字表达更加规范。将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原“7.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修改为“7.共点力的平衡”。调整后的文字表述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修订原则。
第三,典型题示例特色更加鲜明。典型题示例的调整力度较大,原有试题仅保留了6道,有10道换成了2015年的试题。新示例大多情境新颖,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立意。与往年的做法一样,今年的典型题示例部分也没有做成一份完整的样卷。
复习建议
结合今年考试说明的特点和变化,对高三复习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关注典型示例,研读试题分析。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选用的典型示例题有10道是2015年的试题,这是对命题的肯定,也是对我省试卷“厚重和谐,稳中有新”风格的肯定,表明我省高考将继续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对考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可以仔细研读省考试院出版的《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分析》一书,理解好能力立意的内涵。
第二,立足物理基础,强化核心素养。高考试卷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率超过80%,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切实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好物理学科的基本规律。要以提高学科能力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对审题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要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科技发展,深刻领会诸如建模方法、等效替代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法等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
第三,重视实验探究,突出科学实践。考试说明中列举的两道实验题突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探究性,提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操作,关注实验过程的具体细节。因此,实验复习要真正的带着学生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技能,懂得思考,学会探究。
第四,创设教学情境,践行学以致用。示例试题在素材选择、使用和呈现上都很精心细致,追求完美,这提示在复习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新颖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中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对真实而有趣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爱生活、重实践、勤思考的习惯,防止和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机械方式。
第五,关注内容变化,把握复习导向。一般来说,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命题的价值意向,很可能在当年的考试中有所体现。今年新增加的第62个知识点,尽管是“I”级要求,但与常见的热学现象联系紧密,复习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3新课标III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立意审题
1、2016年湖南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一卷,今年全国一卷是漫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回归颇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让一些考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过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会发现所提供的漫画内容明晰,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高
2、 立意求准: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承载了新课标的理念“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学生的分数,进步与退步。
3、漫画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4、自由表达:新课标鼓励高中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今年作文题审题不难,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书信、演讲稿、辩论稿等。但是不论什么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遵循此种文体写作规律,凸显文体特点,切莫因文体不限而写的文体“四不像”。再者,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感情的真挚,材料的准确,语言的流畅。
衡水点睛文化编辑部2016语文高考冲刺卷5答案和作文
作文解析 整体观之,今年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趋势,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2015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获取高分,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面临严峻挑战。
(1)审题:任务驱动,重视实践能力。 本次作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种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要求阐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题目重点在于“比较”二字,考生必须在文章中分别阐述对这三种途径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论证力求一针见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内驰骋文笔,写出优秀的文章。
(2)立意:文化精神,重视立意高远。 今年的考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3)结构:探究思辨,重视思想深刻。
拿到今年这篇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继而才能从所给材料中纵深切入: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
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
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
生活实践方面,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考生必须要对关键话题做清晰准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把文章的道理阐释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求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 文言文 古诗词 大纲
第一篇:《2016高考百日冲刺试题·语文(一)》
2016高考百日冲刺试题·语文(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在近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畿辅地区的多民族文化经碰撞而不断融合。元、明、清三朝,有两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多民族文化融合、凝汇为大中华文化,环绕京城的畿辅更是展现这一文化形成过程的核心区之一。元代虽然始终奉行民族分化政策,但统治者为巩固政权,不断内迁并笼络色目人,在中书省辖区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局面。而后的明代,在封建的大汉族主义民族观主导下,北直隶的民族文化融合程度有所降低。但朱棣也曾讲:“天下一统,华夷一家。”据《明英宗实录》载,少数民族在北直隶“不下万余,较之畿民,三分之一”。及至清代,统治者实行满蒙一体、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直隶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相互渗透,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与汉族文人之间的交流渐成规模,如蒙古正黄旗人法式善主持乾嘉京畿文坛数十年,与大兴朱珪交游密切,所作诗文风靡一时。蒙古族和满族所代表的游牧文化与汉族的农耕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使崇尚道统、理性内敛的汉族文化增添了重视功利、活泼直率的因素,也使凝聚而成的中华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
元明清三代的畿辅以今天京、津、冀地区为主体辖区,其文化代表着中央主体意识形态观念,直接接受皇权辐射,均有浓厚的泛政治色彩。畿辅文人的作品与时事、政治的关系紧密;与之相对,元明清时期的另一个文化中心——江南地区,吟风弄月的作品似乎更多。从方志编纂体例上也可看出畿辅文化浓厚的政治色彩,如同治《畿辅通志》便收入了大量与畿辅有关的“诏谕”和御制的“宸章”(即诗、文);光绪《承德府志》也收入了“诏谕”和大量御制“宸章”。
纵观元明清畿辅文化从中心到边缘的递减效应,可以找出规律性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南北水陆交通线周边更能有效地传导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其次是地区原有文化底蕴决定接受文化中心影响的程度;再次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容易受到文化中心的感召;最后是地区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也会相应改变其与文化中心的互动关系。如,出于民族政策的需要,承德在清代成了政治文化的重要舞台;沿海贸易的发展使得天津府在清代大幅提高文化地位,由边缘向中心靠拢;等等。
将畿辅文化视为一个生命体,进而观察其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透视其既中心又边缘的环状夹层状态,可以为理解政治文化的影响传递途径提供一个生动的模型。畿辅地区环绕首都,代表国家主体意识形态,长期以来不断发展,不断辐射,亦不断吸纳、丰富自身的内涵。畿辅文化自上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多区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并在交汇中形成了交流、容融的近世形态,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形成的典型范例,集中展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是当今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前缘。所以,考察元明清畿辅文化,对于深入认识和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及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摘编自王长华《近世畿辅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畿辅是环绕京城的地区,它是近千年来多民族文化经碰撞而不断融合、凝汇为大中华文化的核心区之一。
B.元代统治者不断内迁并笼络色目人,是为了巩固政权,于是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局面,元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失败。
C.明代北直隶的民族文化融合程度有所降低,但居住在北直隶的少数民族还是较多,占了畿民的三分之一。
D.清代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与汉族文人之间的交流渐成规模,法式善主持乾嘉京畿文坛
数十年就是一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京、津、冀地区为元明清三代的畿辅主体辖区,由于直接接受皇权辐射,文人的作品与时事、政治的关系紧密。
B.清朝不同时期编纂的《畿辅通志》和《承德府志》,都收人了与畿辅有关的“诏谕”和御制的诗文,体现了畿辅文化的特点。
C.畿辅文化集中展示了多民族文化在畿辅交汇,形成交流、容融的近世形态,也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形成的典型范例。
D.要观察畿辅文化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透视其既中心又边缘的环状夹层状态,就要将畿辅文化视为一个生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清三朝虽然奉行的民族政策不同,但是蒙古族和满族所代表的游牧文化与汉族化得以相互碰撞、融合。
B.元明清三代文化中心不止畿辅这一个,文化特点也不尽相同,畿辅文化的政治色彩浓厚,江南地区的文化则生活色彩多一些。
C.清畿辅文化的影响是从中心到边缘递减,其影响因素有交通、地区原有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政策的改变等。
D.文本先后阐述了畿辅地区多民族文化经碰撞而不断融合的过程,畿辅地区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畿辅地区文化的重要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弘范,字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
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从亲王合必赤讨李璮于济南。弘范营城西,璮出军突诸将营,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甲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广,璮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
得跨壕而上者,突入垒门,遇伏皆死,降两贼将。
移守大名管民总管。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入见,进曰:“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今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欠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括诸道兵围宋襄阳,朝廷以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练之卒,勇悍难制,故命领之。戍鹿门堡,以断宋饷道,且绝郢之救兵。弘范建言曰:“国家取襄阳,为延久之计者,所以重人命而欲..
其自毙也。宜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则庶几速毙之道也。”帅府奏用其言,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即擐甲上马,亲率二百骑为长阵,令曰:“闻吾鼓则进,未鼓勿动。”宋军步骑相间突阵,弘范军不动,再进再却,弘范曰:“彼气衰矣。”鼓之,前后奋击,宋师奔溃。2016高考冲刺卷语文答案
入朝,疾作。病甚,与亲故言别。卒,年四十三。
(选自《元史·张弘范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城与将土/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B.既城与将土/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C.既城/与将土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D.既城/与将土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槊,长矛。马槊,中国古代冷兵器,是槊的主要形态,是重型骑兵武器。
B.上计,文中指地方行政长官向上级呈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C.飞桥,文中指古代军队作战时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河道的一种器材。
D.饷道,古代作战时后勤保障的通道,专门用于运送粮食和转运伤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弘范能文善武,办事精明强干。他很会写诗歌;他代哥哥处理总管府事务,处事明达有决断;他强硬处置胡作非为的蒙军。
B.张弘范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他准确判断出李璮的想法,于是设计引诱李璮来犯,挖深壕沟,埋伏士兵,最终打败了敌军。
C.张弘范一心为民,富有远见。当水灾发生后,他下令免除百姓的租税;面对朝廷的责怪,他向皇上阐述了藏富于民的道理。
D.张弘范临危不乱,身先士卒。面对宋军的突袭,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积极应对;他亲自率领骑兵与敌周旋,取得胜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5分)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
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16河南语文高考作文怎样立意
1、201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2、作文点评:
江苏卷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卷迥异,人家是材料作文的时候,江苏卷是命题作文,等到今年全国卷开始向材料加命题的方向转变的时候,它却变成纯材料作文了,这就是个性所在吧。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从俗话说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通常思维,也是惯性思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角度阐释的。前者是中规中矩,后者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很多,可以从正面解读其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能从反面显示出其怪异的取向。关键是看待的角度。
立意的时候,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来确定立意,比如“彰显个性”“创新与守规”等。
选用文体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从正面彰显人的个性魅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从反面用讽喻的形式发人深思;同样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借助论述阐述“创新”和个性的魅力。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