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天津高考语文试题_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很随意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4版》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19分) 1. (2分)完全被动全盘接受(1分)只接受与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1分) 2.(2分)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1分)加以观察和思索(1分) 3.(2分)B 4.(2分)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5.(3分)《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举例2分,说明

天津高考语文试题_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很随意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4版》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9分)

1. (2分)完全被动全盘接受(1分)只接受与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1分)

2.(2分)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1分)加以观察和思索(1分)

3.(2分)B

4.(2分)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5.(3分)《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举例2分,说明1分)

6.(4分)C D

7.(4分)形象化说法(2分) 阐述(2分)

(二)(24分)

8.(2分)D

9.(2分)(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10.(4分)(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

(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

11.(3分)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12.(3分)C

13.(3分)(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14.(2分)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15.(5分)点明题意;照应开头 “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三)(4分)

16.(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千岩万转路不定(4)可以攻玉(5)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8分)

17.(1分)音乐(歌唱、说唱)

18.(3分)爱情(或:友情) 故国(或:故君、家国)之思

19.(4分)

(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

(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

(五)(10分)

20.(2分)①④,品德修养

21.(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22.(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23.(2分)A

(六)(15分)

24.(4分)(1)古代长度单位 (2)猜疑 (3)值 (4)赐爵位

25.(2分)D

26.(2分)B

27.(5分)

(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3分)(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重点:“何……为”)(2分)

28.(2分)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二、70分

29.作文

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

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

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

(3)不要写成诗歌。

试题: 一、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9分)

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采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1. 本文批评了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2分)

2.文章阐述了鲁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________ (2分)

3.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人的关联词语是(2分)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

4.“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2分)

5.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

6.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7.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加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或自己)的读书态度或方法(褒贬皆可),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5题。(24分)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8.对本文第①—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9.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0.第④—⑦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1.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12.依次填入第④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13.第六段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2分)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15.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

16.(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它山之石,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鹤鸣》)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17.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

18.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3分)

1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23题。(10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 (2分)

______是关于治国的(填人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分)

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3分)

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5分)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

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

二、70分

29.作文

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

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

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

(3)不要写成诗歌。

200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1.答案A

解析(A落笔/落照 都读(luò)剥削/瘦削不堪都读(xuē)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都读(mǐ) B.刹那(chà)/古刹都读(chà)累赘/果实累累都读(léi)强弩之末读(qiáng)强人所难读(qiǎng)  C.佣工(yōng)/佣金(yòng)攒射/万头攒动都读(cuán)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都读(jiě) D.殷红读(yān)殷切 读(yīn)绰约/绰绰有余都读(chuò)擢发难数/数典忘祖都读(shǔ))

2.答案B

解析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 殚精竭虑 D.彪炳

3.答案C

解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4.答案A

解析B项“衡量”与“标志”搭配不当。C缺少主语。D“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搭配不当。

5.答案B

解析B项错在文中并没有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前首先需要当学员,而是说“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6.答案C

解析文中第二段讲胡森是从教育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认识和看待学习型社会,把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故C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7.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是因为还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而不是以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来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B项错在“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处,应是“教育应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C项错是因为为应对“知识爆炸”等挑战,胡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8.答案D

解析A项以“生物残骸”为核心的说法不准确,“矿石”的定性也不妥当,所以A错。B项“火山爆发喷发形成”只是一种推测所以B错。C项观点也是一种假说,用来作解释不妥当。D项紧扣“锰结核”三字来进行解说,客现平实,不把未成定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观点,所以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作者的观点,C项所列各项都是假说,但除以上原因外,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也被人认为可能是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10.答案B

解析A项说法片面,且只是一种假说。C项原文说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并没有说能将海中的锰、铁等金属析出。D.文中末段已交代现在已估计出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11.答案A

解析“迫”应解释为接近。

12.答案B

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

13.答案D

解析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

14.答案C

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15.答案

(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 “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16.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17.答案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18. 答案

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

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19. 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20答案两者强调我手造我心。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的目标且严肃认真。

21.答案BC

解析B项,该段没有使作借代修辞手法。C“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过于武断绝对。

六、(12分)

22.答案

如:自强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23.答案①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

② 它是由毕加索、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

③ 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4.答案

(略)

七、(60分)

2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一所向往的前景。

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 示例

愿景--我虔诚的祈望

天津一考生

“一生爱好是天然”,过自由、快乐、高质量的生活是每个人本能的追求。

我也不例外。

很想过理想中无忧无虑、充实温馨的校园生活。上小学时我就设想,上课是活泼而又惬意的,课余是丰富多彩的;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棒喝,我只好无奈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无休止的重复性作业霸占了我的大部时间,我不快乐。上初中后我又设想,学习那么多科目,在知识的天河里游泳该有多爽;然而我又失望了,分数、排队、竞争,我感到的只是不能恢复的疲劳。高中时我做好了百分之二百的吃苦受累的打算,但现实居然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恶劣N多倍。

父母、亲友、老师,所有的解释归结为一句话:为了生存。现在我懂了,我们上学、接受教育都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活着。上小学时拼命是为了上更好的中学,上中学拼命是为了上更好的大学,上了大学还得拼命,找到了工作后得加了倍的拼命,直到把命拼得油干灯枯,活力耗尽,那时可能才真的到了“愿景”,享受极乐世界的一切舒适。可悲么?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过,学校成了生存的职业培训班,学生享受不到“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诗意,享受不到老师“如坐春风”般的熏陶及浸润,享受不到在阳光雨露中绽放花开的幸福;同样,我的老师们也体会不到教育的快乐,他们更多的是疲于奔命。我很理解老师为何常常发脾气,我更理解浙江的那位优秀教师为何从18层楼顶“飘然而下”。可怕的生存,可憎的压力。

学校成了折磨学生、煎熬老师的刑场。

谁之过欤?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如今真的成了“愿景”。看《义务教育法》,看人才培养规划,真的很理想;国家对基础教育有很理想的蓝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理解也很透彻到位。但为什么我所经历的却是“如此惨淡的人生”。很多人把责任归结到社会,归结到世俗意识的顽固,说是“社会”和“世俗意识”让基础教育扭曲变形成了生存培训与竞争的战场。看似有理,实则狡辩。为什么就不能追究一下政府及及相关部门“不作为”的责任?

我很欣喜地看到,教育部已经开始反思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及基础教育“扭曲变形”的问题。我想,如果真的能自上而下把教育当作教育来搞,把学校当作学校来“做”,不远的将来,我“愿景”中的校园也许会成为现实吧。

诚如此,我愿穿过“时空隧道”,从小学开始,重写我的求学史。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 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职奔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奔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筒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构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文章标签: # 北平 # 答案 #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