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光合作用高考题-光合作用高考题天津卷

tamoadmin 2024-08-1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生物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固定的能量 和 净光合作用量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2.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怎么评价2017高考全国三卷4.高考生物选择:溶菌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高尔基体运入5.2021年1月浙江选考和英语科目试题评析高考生物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固定的能量 和 净光合作用量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总光合速率代表植物真正的光合能力,它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

1.高考生物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固定的能量 和 净光合作用量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2.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3.怎么评价2017高考全国三卷

4.高考生物选择:溶菌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高尔基体运入

5.2021年1月浙江选考和英语科目试题评析

高考生物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固定的能量 和 净光合作用量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光合作用高考题-光合作用高考题天津卷

总光合速率代表植物真正的光合能力,它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总光合”与“净光合”的判断问题仍然倍受青睐。笔者经过汇总归类,初步探究解题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根据数据表格中的关键词作判断

(1)如果光合强度用葡萄糖的量表示,那么,“产生”、“合成”或“制造”葡萄糖的量是指总光合强度,而“积累”、“增加”或“净产生”葡萄糖的量则指的是净光合强度。

(2)如果光合强度用CO2的量表示,那么,“同化”、“固定”或“消耗”CO2的量表示的是总光合强度,而“从环境(或容器)中吸收”或“环境(或容器)中减少”CO2的量则指的是净光合强度。

(3)如果光合强度用O2的量表示,那么“产生”或“制造”O2的量指的是总光合强度,而“释放至容器(或环境)中”或“容器(或环境)中增加”O2的量则指的是净光合强度。

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为在达到补偿点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因此co2的提供还不是从外界来的,而是取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而达到补偿点之后才从外界吸收co2因此就有了净光合作用的存在。植物体或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而叶绿体吸收的co2量为总光合作用,因此还有辨认好是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还是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有可能吸收外部二氧化碳。植物生产的氧气量大于释放量,因为植物生长需要氧气。

这里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说的是从外界吸收为0。那么此时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等于0。因为此时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供光合作用利用,所以没有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高一# 导语以下是 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节包括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化能合成作用六个知识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需要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用到的材料、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并注意提取的时候用提取液,分离的时候用的是层析液,叫纸层析法,并明确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明确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需要掌握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如萨克斯的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恩格尔曼的实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参与反应的水、卡尔文循环等。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掌握。根据条件不同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AT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所以,二者相互影响,正常情况下,不能分别持续进行。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常考查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矿质元素等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的作物对光照的强弱需求不同,不同颜色的光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CO2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缺乏氮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影响光合作用,过多时,易倒伏;缺乏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抗性降低;钾影响糖类的合成和运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各种酶的因子等等。

 化能合成作用是另外一种自养型生物的代谢类型,如硝化细菌,称为化能自养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称为光能自养型。简单掌握就可以。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考点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代谢部分的重中之重,在平时测试和高考中都具有较大的出题比例,出题的类型灵活,形式多变,知识的考查方面也比较多。再就是考查光合作用的时候肯定离不开呼吸作用的考查,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肯定要进行呼吸作用。高考中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考查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研究通常出综合性简答题。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误区

 色素的提取和分类的实验注意提取和分离是两个步骤,方法和原理不同,用的试剂也是不一样的,提取的时候用的是提取液,提取液是有机溶剂,是纯净物,如无水乙醇或丙酮等,而分离的时候用的是层析液,是混合物,必须准确区分。为什么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呢,因为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再就是准确把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来分析不同条件下或改变条件时ATP、[H]、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等的含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题

 1.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绿叶中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3倍,所以叶呈绿色

 B.所有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四种色素

 C.细胞内的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内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思路解析:绿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占3/4,类胡萝卜素含量占1/4,二者之比为3∶1,即前者是后者的3倍;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按功能可分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内,非光合色素,如花青素分布在液泡的细胞液中,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B

 2.绿叶中叶绿体内的色素分布在()

 A.外膜

 B.内膜

 C.类囊体薄膜

 D.基质

 思路解析:绿叶中叶绿体内色素的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牢记。

 答案:C

 3.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酒精的目的是()

 A.使色素溶于其中

 B.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C.为了研磨充分

 D.使叶绿素从四种色素中分离出来

 思路解析:研磨过程中加入SiO2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加入无水酒精是为了提取色素,使四种色素溶解到有机溶剂无水酒精中,而不是使叶绿素从四种色素中分离。

 答案:A

 4.某同学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后,画出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的模式图,以此主要表示色素的含量及间隔距离的大小,其中比较能显示真实情况的是()

 思路解析:叶绿素a含量最多,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间距最小,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间距。

 答案:A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体内叶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双层膜

 B.其内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

 C.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D.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思路解析:色素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而不分布在基质中。

 答案:C

怎么评价2017高考全国三卷

“全国三卷 毁了四川 五十万高考 三十万搬砖”

答主四川理科生。平常成绩将就 600分以上

语文简单 作文一点都不任务驱动啊……选择题还是遭惨了

英语是我强项一般都140左右 做的时候因为理综太影响心情了根本没觉得很简单 考完班上有英语较差的都说超简单 估计我们班平均分应该都140 我错了一个完型一个语法填空 本来可以都不错的 唉不说了 作文也太奇怪了吧希望阅卷老师眷顾我!!

数学有人说难我觉得还好选择题本来是可以不错的结果错了最后一个 概率题没读懂太坑了 导数题也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我也没读懂选不等式结果错了……

理综简直不想说了 反正都是我没见过的

我学校练题很多 然而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生物光合作用生态没考 调节考两个 选修一完全懵逼 遗传题就两个长空 化学还好但是七题八题容易错 物理我弱项 错很多就不说了

反正这几次成都绵阳以及市上的诊断考试我都高一本线90+这次预测一本530 我好像就540 想复读又怕明年题更难 唉

高考生物选择:溶菌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高尔基体运入

第一题错,因为溶酶体中的分泌蛋白是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再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上加工所得。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掉落的一部分。

第二题错。光合作用与温度也有关。

第三四题没学过。SORRY,我只是高二的。。。

2021年1月浙江选考和英语科目试题评析

#会考# 导语 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21年1月浙江选考和英语科目试题评析已经发布,为方便考生了解情况,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思想政治:

 突出必备知识强化价值引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正高级教师王国芳

 嘉兴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沈毓春

 2021年1月思政选考卷保持了浙江命题的一贯风格,稳字当头,突出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强化价值引领。试卷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遵循考试说明,保持浙江特色

 从考查内容看,全卷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学科必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如综合题中主要考查了消费、公民、意识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欧盟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两党制等知识。从试卷结构看,题型题量、分值分布等基本稳定,遵循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试题设问看,在保持“小切口、深分析”特点的基础上,部分题目(如第38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对于考核学生的关键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依托社会热点,考查学科内容

 试卷依托社会热点,将学科内容与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相融合,考查学生运用主干知识、整体性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涉及的社会热点既有我国建设成就,如“一带一路”成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等,使学生答题的过程成为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又有我国体制机制优势,如我国营商环境优势、长三角一体化等,引导学生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注重国际热点问题,如第33、34、40等题,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突出学科功能,强化价值引领

 政治方向规范、价值引领是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功能。试卷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如第12、14、15、16、19、25、31、39等题,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成就及制度优势,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试题引入青年小张、“小青荷”、志愿军等人物或群体,创设志愿服务、扶贫攻坚、志愿军“精气神”等情境,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一份试卷都值得深入研究。浙江省已于2020年秋季启用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标下的选考命题,与现行考试说明框架之下的选考命题势必会有很大不同。从现有的选考、高考试卷中,品味和寻找新课标选考、高考的方向,是思政课教学需要高度关注的。

 历史:

 历史价值引领关键能力考查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朱世光

 杭州学军中学高级教师金丽君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选考试卷依托《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延续浙江卷平实之中见高远的命题风格。在试题结构、题型题量、考查内容等方面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在突出考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彰显历史价值引领下的立德树人。对新教材实施和课堂教学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坚持价值导向,落实育人目标

 坚持价值导向,突出学科属性,引导学生从历史视野出发,思考家国命运、民族兴衰和人类发展,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人文化育功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一是以历史价值为导向,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26题分析甲午战争后,面对民族危亡张謇“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第28题从长时段看秦的统一、清朝的疆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从全民族抗战及其胜利,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抗战中凝聚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从民心的视角,认识中国***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二是渗透人文主义理念,涵养学生人文情怀。第27题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和莎士比亚的比较、15世纪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积极影响的分析,理解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第29题以“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为主题,考查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反思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丰富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突出能力考查,落地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概括来讲就是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一是强调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促成核心素养落地。第8、14、26、27、29题等考查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第3、11、20、25等题考查辨析并运用史料的能力。第4、7、10、11、12、15、16、20、21、22、23、26、27、28、29题等考查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26题“概述民族工业对中国社会影响、概括历史动因”,第27题“比较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第28题“阐述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作用、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第29题“提炼并论证浪漫主义思潮观点”等考查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评价历史事物、论证历史问题等历史学科能力。

 二是试题精心设计,注重思维含量,凸显学科能力多维度考查。选择题第8、9、14、16、20、21题等6道组合选择题,除第8题外,均用不均衡组合形式,提高历史思辨能力的要求;非选择题第26、27、28、29题大多用材料原文中的“关键词”设问,指向了知识的理解运用,提升了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尤为突出的是第29题第(3)问要求学生提炼并论证观点。

 地理:

 以情境为载体以素养为导向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郭剑峰

 杭州第四中学特级教师耿文强

 一、难度适中,稳中有进

 整卷试题保持了浙江省地理选考的一贯风格,即材料表述简明扼要,图表清晰,题干设问切开较小,层层递进。部分选择题通过设置干扰项来增加区分度,非选择题通过“说出”“简述“和“说明”“分析”等不同动词,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以体现出考试的选拔功能。

 二、创设情境,考核能力

 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如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防御滑坡”、观察“日出日落”、发现“飞机尾部出现的云带”、比较“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化”等试题,通过情境创设,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考核其学科核心能力。

 三、聚焦热点,强化素养

 试题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环境等问题。如“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浙江的秀珍菇生产”“城市数字产业发展”等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和解释身边的地理事象;如“我国洪水发生与降水、地形的关系”的分析、“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日本的粮食问题和温室大棚生产”的探讨,则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水平;如“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所罗门群岛的海草种植”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如“成都双流机场布局的优势”试题,通过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渗透地理项目策划与决策意识。

 四、图文并茂,彰显特色

 地图、统计图表和文字等材料,是地理试题信息最常见的呈现方式。本卷图表多达25幅,信息承载量大,在传统基础上,注重图表呈现方式的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如“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通过平面和立体空间方位的视角变化,考查学生对该区域大气环流形式的理解程度。又如,等高线地图用分层设色,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其更关注主干信息。

 物理:

 强调概念深刻理解注重模型构建应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沈启正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赵惠松

 全卷试题紧扣《考试说明》,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立足主干知识。试题情景联系实际,体现能力立意。试卷风格及题量保持稳定,有较高的区分度。主要特点有:

 一、体现我国科技的最新成就

 试题多以我国最新科技成就为背景。如第2题的“九章”量子计算机、第3题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第14题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第7题和第21题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是我国近年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试题紧扣时代性,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紧密结合的同时,要求学生抽丝剥茧,找出相关物理概念在具体问题中的相互关系,概括出物理概念或规律加以应用。

 二、注重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

 试题设计时特别注重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细微辨别。如第1题功率单位的物理意义,第4题考查作用力与摩擦力的区别,第6题中“先后”二字隐含着的物理过程极易导致题意理解的失误,第7题中故意设置多余已知量进行干扰迷惑,第8题利用环形电流磁场类比判断通电螺线管长度与磁场强弱的关系,第11题从能量分配流程图读取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料最终转化成的内能,第13题频率、振幅相同的两列相向波叠加后形成的干涉现象等等,都要求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三、强调真实情境中建构模型

 试题强调模型建构,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7题实验题第(2)题“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只有3枚大头针的新情景下如何解决问题。第20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显然情景与常见模型有所改变,临界条件也有所制约。第21题情境新颖,文字量大,考生在短时间内建构模型实属不易,本题的难点与关键是根据ab棒相对磁场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来判断ab棒受的安培力方向,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判断导轨和船舱的受力情况。第22题是常见的组合场问题,通过离子注入过程的分析,突出物理模型建构。

 化学:

 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创新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刘剑

 浙江省富阳中学高级教师邵传强

 2021年浙江省化学选考试题较好地保持了试卷结构、试题题量、试题难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测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呈现“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创新”的风格。

 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从一定程度上响应了中央、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如21题、24题、25题、28题、29题均在历届试题的基础上呈现较大程度的变革和创新,可以引导高中一线教学逐步走出“考什么、教什么”、“对题教学、对题复习”的泥沼。

 聚焦必备知识,测查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试题全面覆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基本化学用语(4、5)、核心概念(1、3、7、10)、重要无机物、有机物性质与应用(6、8、9、12、14、15、31)、反应原理(17、18、19、20、22、23、29)、物质结构(16、26)和实验基本技能(11、25、28、30)等。试题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如23题中对CH3COONa溶液加热其pH变小的原因分析、26题通过数据证据进行醋酸分子缔合的推理、陌生物质晶体类型推理、29题关于平行反应的调控机制分析,这些具有一定陌生度的试题情境,需要学生从微观结构、平衡和速率等多角度系统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还需要具有批判思维意识,能突破固有思维,尊重证据。30题关于“半滴”的操作描述一定程度检测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真做实验,11题D项更是引导师生要关注实验安全。

 试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选择题1-14题绝大部分知识来自教材本身,学生入手容易,有较强的学习获得感;试题28、29、30、31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知识的学科内融合,考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29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试题23、24、29-(3)(5)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

 生物:

 联系实践立德突出思维选才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级教师邵乃军

 杭师大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周丽婷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生物)的要求,注重发挥等级考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秉承“能力立意,指向素养,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整卷注重对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加强对生物学概念学习和思维品质的评测,有利于导引学教方式的变革。

 一、关注社会议题,彰显课程育人

 试题结合艾滋病、疫情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如第1题促使学生去了解HIV及艾滋病;第20题结合疫情,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视角加深对传染病防治和免疫应答过程的理解。

 试题倡导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理念,如第2题、第7题、第26题、第29题分别从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生物入侵、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等角度进行了设计,有助于学生认同“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创新试题情境,落实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试题从不同角度创设情境,如第23题“踩到钉子时的反射活动”和第29题“降解污染物的细菌的分离及固定化”“生物药材生产”等生活生产情境,第12、21、22、25题等生物学模型情境,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评测创造了条件。第28题更是图文结合丰富了试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染色体DNA相对含量的柱状图分析出植株的核型,并展开遗传分析,充分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实验探究,凸显学科特色

 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科属性的显著表征,也是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本卷试题从实验操作、方案设计、结果与原理分析等维度进行了考查,如第6题、第10题和第18题要求学生剖析相关实验操作中的各种问题;第27题以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30题以科学史为情境,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特别是(4)的设问角度与形式新颖,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技术(信息技术):

 突出学科本质,体现教学导向

 海宁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陈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魏雄鹰

 2021年1月信息技术选考试卷严格依标命题,坚持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科特色明显。试卷整体结构稳定,问题设计多元,试题情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体现出一定的学科育人价值和立德树人导向。

 一、坚持基本知识与原理考查,突出学科本质

 学科基本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信息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本次试卷保持了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试卷所具有的双基要求,立足教材,围绕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设计。如第1,2题考查了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知识,第3、5题考查了应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和应用GoldWe处理音频的方法,第4、6题考查字符编码和图像容量计算,第7、9、10题考查VB基本知识及简单程序理解,这些试题设计都基于教材、基于学科基础知识,有利于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回归学科本质。

 二、注重核心内容考查,聚焦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学科相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本次试卷注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学生能力和素养水平的实践。如试卷第11、12题,聚焦算法与程序设计两个核心算法——冒泡排序与对分查找,第13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计算、筛选、图表等主要方法处理数据,并运用处理结果甄别相关结论,第14题以多媒体作品创作过程设计问题,综合考查学生多媒体作品创作能力,这些试题所考核的都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

 三、加强计算思维考查,着眼学生发展

 计算思维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最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也一直是信息技术选考的重点考核内容,而算法与程序设计则是体现学生计算思维水平的主要模块。本卷第8、9、15、16等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核了算法表示、算法理解、抽象建模、算法实现等内容,体现了对于计算思维不同水平层次的考核要求。第15、16题更是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学生需结合题目描述和程序代码提取算法思路,理解完善算法,加强了计算思维的考查深度。问题设计梯度明显,很好的实现了分层次考查。本卷基于计算思维的考核,为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继续学业深造,立足于现代信息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通用技术):

 从真实技术问题切入突出通用技术学科本质

 杭州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孙俊

 杭师大附属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何威年

 通用技术2021年1月选考卷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全卷多维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主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守正出新,其内容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卷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素材多样新颖,充分体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技术特色。本卷对于选拔性测试、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科学评价、新课程核心素养测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次试卷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守正出新,突出主干基础知识考核

 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又在考查方式的切入口上有所突破,可谓守正出新。如第1题至第5题依次考核了人机关系、设计评价、方案选择、尺寸标注和加工工艺分析;第6至第13题分别是受力分析、流程图、系统与控制、基本元器件、逻辑电路分析、电路综合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科主干知识,学生答题的心理状态会比较平稳。但试题在考查方式上作了突破,如第1题给出台钻中开关、手柄、钻夹头钥匙等不同部件的尺寸考核其是否从人机关系考虑,与以前某个简单产品使用的动、静态尺寸判断或人机关系分析有所区别。如第10题,通过比较不同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来考查学生对基本元器件的认知,在考查方式上也有所变化。

 二、凸显通用技术学科的技术特色

 此次通用技术选考试题,与以往的试题相比,更加注重展现技术情景,解决真实技术问题,更加具有通用技术学科的特色。如第4—5题中的平板零件的尺寸标注和加工;第6题的夹紧机构中各构件的受力形式分析;第7题的刨花板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第8—9题中的某储油罐清洗系统的分析;以及第14题的滚柱自动分选控制系统的分析。如此密集的使用富含技术味道的情景和近乎真实的问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避免学生按套路答题。

 三、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除了前几次试卷中常见的对“图样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本次试卷的试题也注重实际生产中技术元素的引用,提升了对“工程思维”的考查力度,使得整份试卷所考查的核心素养更为全面。以“图样表达”的考查为例,试题考查了“图样表达”的多个维度,从读懂简单的技术图样这一维度,如第4题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第7题的工艺流程图以及第12、13、17的电子线路图;能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思路和方案这一维度,如第16题三视图补线,第15题设计草图的绘制和第17题电路图的设计。另外第15题的方案设计,延续了上次“通过设计把一种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运动方向的改变”的设计理念,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本次试题允许通过手动控制或电机控制,在试题的变化中强调“创新设计”素养的考查。

 英语:

 聚焦素养发展有效促学促教

 杭州学军中学特级教师姜发兵

 杭州征中学高级教师方虹

 2021年1月浙江省英语高考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设计充分吸收国内外的评价理论和研究成果,立足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基本导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考查考生的素养和能力。试卷结构保持稳定,体裁多元,题材丰富,难度合理,科学性强,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一、强化育人导向

 试题在选材上注重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听力部分第12题涉及如何克服演讲恐惧;完形填空讲述作者通过一次当志愿者的经历变得更加坚强的故事。这些语篇,包括读后续写的续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在面对特殊环境或与他人交往时,如何展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来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阅读A篇提到的寻亲故事,B篇的父母应多陪孩子走路上学增进沟通的话题,以及语言运用第二节中提到体重指数增长的问题,折射出关注亲情、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应用文要求考生为即将来访的新西兰友人写一篇欢迎辞,考查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否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考题都彰显出考试在价值引领和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凸显素养发展

 试题处处渗透着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其一,试题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的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语言运用第二节第58、60和65题,考生必须基于语篇和语义的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其二,试题高度关注考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别考查考生思维的逻辑性、评判性和创造性。例如,阅读理解第二节考查了考生对指代、词汇和语义等方面的衔接和连贯知识;完形填空要求考生注意叙议的一致性、注意上下文语境的指示作用(如36题)以及逻辑关联(如41题)。试题中有不少题目考查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如听力第5题,阅读理解第24题等。另外,读后续写考查了考生的文化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效调控教学

 试题把英语学习和真实生活结合起来,倡导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评价考生的能力。听力材料中的气象预报、旅行、球赛、饮食等话题,阅读理解中走路上学越来越少的社会现象,购物排队结账时总是感觉其他队伍更快的心理感受,以及应用文中欢迎外国友人来访的活动,等等,内容都非常真实、贴近生活。另外,阅读理解A篇通过数字地图寻亲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科技的最新发展。这些真实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料,具有鲜明导向,可以引领师生更为关注基于真实语境下更有效的教与学。另外,阅读理解B和阅读理解第二节从司空见惯的话题切入,观点新颖,能够启发学生深度思维,触发深度学习,这也是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读后续写所给短文语言平实,冷僻词少,续写时要求考生能与之在风格上保持一致,用干净、明白、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意义。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妥帖的、适用于具体意境的语言,而不是一味堆砌一些所谓的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

文章标签: # 考查 # 学生 #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