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案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2.关于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只考唐诗宋词 考元曲或者汉赋吗4.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5.高考语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套路。。要有例子~6.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7.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做?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问题:这首诗中创建一个如何解决诗歌鉴赏技能*的心情吗?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描绘了如何在屏幕上的?表达了
1.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
2.关于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只考唐诗宋词 考元曲或者汉赋吗
4.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
5.高考语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套路。。要有例子~
6.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7.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做?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
问题:这首诗中创建一个如何解决诗歌鉴赏技能
*的心情吗?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描绘了如何在屏幕上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想法和感受?
答案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心情,寄托诗人情感的图像(图像)共同打造人们想象的境界。的国王,爱,环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案的步骤如下:
在①描绘的诗句来显示图像的画面。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主场景的诗,复制自己的语言。说明当一个人要忠实原来的两首诗的使用他们自己的社团和想象力的再创造,优美的语言和努力。
②创建现场的气氛的特性总结。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就可以了,例如,寂寞冷清,宁静而美丽的,功能强大,气势恢宏,荒凉萧条,注意,要能够准确地反映的特点和情绪的场景。
③分析的思想和感情。避免空的,回答的具体。如光A“的感伤情怀的表达”是不够的回答为什么“多愁善感”。
答案例如:
绝句二(一)杜甫
晚一天江山李淳风鲜花和香。
泥金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意?在诗人写的诗后“四线对战冲流离失所,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诗描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如何请提供简要的分析。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早春景象:阳光洒在春天的田野调查碧绿的河水反映发送的春风花的芬芳,泥金融土壤潮湿的泥土建筑,燕子是繁忙的标题巢,丽莎温暖,鸳鸯沙洲静态睡眠不动(步骤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清洁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年底冲的流离失所者居住在和平后一个愉快的悠然心境(步骤c)。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
问题:诗的一种演讲技巧?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实践)的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结果是什么呢?
/>回答步骤:
(1)准确地指出了什么样的战术。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这种战术。
</ (3)如何有效的方式传达的感情的诗人。
答案例如:
背线和陈意涵
在</吕入侵驼棕色黎明冷光源是分外耀眼的明星
孤独的桥梁和梦过,稻田深处草昆虫。
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阑干。意味着什么?的结果是什么呢?
A:主要用于对比技术(步骤1)。早上,天还没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对比漆黑的夜晚,草地昆虫“对比在寂静的环境中(步骤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早期著名的诗人之旅,孤独的心徘徊(步骤c)。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功能
问题: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分析。要说起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案的步骤如下:
(1)用一两句话准确地指向语言功能。
(2)具体的分析功能与报表一首诗。
(3)指出,什么样的感受的表现。
答案例如:
春园和玩黄雀儿童,莫教的分支机构哭。哭时惊妾的一个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一首诗的语言功能。
A: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子”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展现女性的天真娇憨。 “哭泣时,吓得妾梦,不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玩黄雀,因为它扰乱他们自己的想法丈夫的梦想(步骤b)。这很自然性能的女人丈夫的想法爱(步骤?)。
>
第四个模型精炼字体
问题是问:这对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变种:一个字,一直称赞,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
答案分析:古人写了一首诗,要注意准确的话,这种类型的活动问品尝到这些美丽的字的脾气,答案不能把这个词孤立地谈,对句,并结合与诗的情感分析的心情。
答案步骤:
(1)解释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扩大联想到这个词在原句描述的场景。
(3)点如何的心情,或抒发感情的东西。
答案示例:
南浦做出来的字进行对比白居易
南浦凄凄,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关闭,并走,不要回头。
前一视图说:“看到”的字样出现是正常的,其实,很生动,才能真正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到,在诗是指回头看(步骤1)。孤独的人,但也频频回首,回首每一个让自己肝肠寸断。这个词,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抒情英雄泪满襟,并没有看图像(步骤二)。“看”字,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3)。
*领诗的第五模式类型
提问方式:一个字是这首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分析:诗歌很讲究的想法,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构成诗的线索,情感基调的诗,这首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经常可以看到大,小考试的考生掌握程度的诗句。
答案的步骤:
a>
(1)突出主题所扮演的角色。
(2)这个词在诗中结构的作用。
答案例如:
春晚上洛杉矶气味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天的微风充满了洛杉矶。
>闻到的夜曲柳,谁买不起故园情?
“柳”字是这首诗的关键,“柳”是什么含义呢?你是否同意“至关重要的,“说,为什么?
A:”柳“,其含义是”惜别怀远“,它是诗意的推力的思乡之情(步骤)。乡愁听到”柳“这首歌曲的警报声引起(步骤2)。可见“柳”是这首诗的关键。
*第六届模式情感推力型
提问方式:表达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问题的变体:这首诗反映社会现实如何?这首诗表现出多么有趣?或与情绪问题,或问一个问题的链接。
答案步骤:
(1)诗歌句子(或句子)写什么
(2)使用的是什么表达能力
(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阅读下面的第一首乐曲,然后回答问题。(8)(20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汪押嗯
山产品,以阴重,天寒雨意浓。安静的辉煌湿的几支变成了红色。:莫惆怅惜花东风。PC世界赵赵沟新城无处不在。地球硬盘三农“①。追求犁水源充足王年丰。
[注]①三农:春,夏韵,秋收。...... />
(2)测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这个词的感情表达的思想相。
A:说明农民的生活不避免时艰,努力工作,下发了“硬地球的叹息,农村”(步骤一)(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跳过)表达的意境,农民期待好天气,有个好收成。 (步骤3)
另外一个例子: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8)(20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的白居易
邯郸继电器每一个冬至,抱膝灯影子同伴尸体。要很晚才回家,晚上坐在人们应该还谈到了一个漫长的旅程。
(2)如何写想家吗?
A:冬至中间的]冬至:24节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唐朝。晚上,家里也围坐在路灯,谈论自己的旅程(步骤一)主要的想象力,通过在屏幕上,“想家”(步骤2)性能。(步骤三题已被描述的情绪)(想象一个画面描绘2)
第七模式的评价问题
提问方式:评估问题是列出了几首诗,然后引用世界的语言后段古诗词评论家或诗歌功能的评价,并要求您判断这个评论是正确的,无论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这种类型的运动类似于政治史上的一个判断推理题考试。事实上,这类问题仅仅是一个变种的前六个类别的问题,有没有直接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题,演讲技巧,然后再加上适当的代表权问题诗歌。
答案的思考:
(1)认真研究的问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歌
(3)结合诗的内容,结合评论回答
答案说明:诗歌内容,仔细分析整个区域;解释为什么,紧紧评论关键词
/>答例如:
赤壁独木
像石头一样沉铁没有消除,前自磨洗认出。东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看世界的一粒沙,半花,有利于“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一简要的分析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诗歌评价问题。诗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但主张借用西方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思考你想要的答案打开一个小角落。所谓的“一粒沙子看世界,半花所说的人,看到措辞管中窥豹。本文由文物出土---折戟和吴两女----二乔显示政治沧桑的三国时期。
答案参考:这是一咏史诗的民族的命运来表达情感,可以形容为大,大的主题,但诗人来表达“小事情”的“小事”。诗歌的一个小文物“哗啦啦”,认为韩未拆分的动荡时期,预计赤壁大战英雄,可以说是“一粒沙看世界。经过两年的“乔”从来没有被这个小东西,东吴霸主地位,三国与写具体可感的重要主题之一,接触和魅力,可谓“半瓣花的人。
第八模式比较评价的各种问题
提问方式:两个或几首诗,要求学生阅读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的评价。
答案的思考:
(1)通过第一读几首诗,把握的思想内容和措辞,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写作,修辞方法),以寻求诗歌的差异。
(3)要注意点面结合目前的整体分析,有具体的分析。良好的组织,结构化表达的关注。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2005年浙江卷)
萨科齐安郡问题独木
两个极日落桥和烟雾刘盈在半缕。绿色荷兰人多少项贻恨到回头看后面西风的时刻。
暮光热游河池杨万里
,细草摇摇他的头虎豹列侬是西风披襟停止。莲花犹他不高兴热到了晚上,低表面深碧伞。
(2)两首诗用“荷兰”的形象刻画的是什么,表达的意思吗?请注明不同的情感特征,并简要分析了两首诗“荷兰”,表现“。 (4分)
分辨率: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问的表现手法,共同的话题,并且不需要分析,所以只能写的表现手法,当然,如果具体说明究竟。第二个问题,需要分析这些第一代咏物诗表达的情感不同,得到的答案,根据的情绪推力模式
整整两个方面:Q: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第二个问题:“”恨“和”背西风(步骤一)包含了诗人的仇恨,露出参差不齐,感到伤心,深色调的荒凉。 (步骤2)
西风阵阵,隐藏在荷叶到一个“莲花”似乎的忧郁热“,但目前害羞的状态(步骤一)揭示了作者的喜悦(B)怜爱,活泼有趣的基调。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议论、铺陈等。
表现手法,如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象征、对比、虚实(虚实结合或由实入虚)、用典、化用、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可参看《导与练》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句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都附带有高考真题 字数太多打不下 精简了这些内容
关于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觉得诗词鉴赏很难,总是猜不透作者的心,导致答题时总是跑偏,得不到分数,语文古诗词鉴赏待敌该怎么回答才能得到高分?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语文 典型的诗歌知识点
诗歌知识
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别留别诗
思想怀远诗(包含羁旅行役诗)、婚姻(闺怨)诗,
诗歌题材:古体诗,近体诗(要掌握如何大致判断古体和近体)
宋词(又称长短句,曲词,曲子)(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
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修辞知识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11.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增强批判性,有幽默感。
12.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 文章 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现手法:
(一)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和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点面结合,白描,工笔
(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三)其他手法:象征,衬托,类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赋比兴
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 典故 :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语文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古诗词鉴赏评价万能模板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提问方式 :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解题 方法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 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洗练、沉郁、委婉、 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 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
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相关文章:
1.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2.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3.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万能公式
4. 高考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与标点
5.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只考唐诗宋词 考元曲或者汉赋吗
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
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步骤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其他见前面讲义内容。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骤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②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③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步骤①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步骤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5、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②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③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步骤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步骤②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③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鉴赏景物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
古代诗人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参见题型1);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
①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②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
步骤①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② 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步骤③ 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7、体会诗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何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何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解答分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步骤:
①指明表现手法。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谒金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答:
步骤① 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
步骤② 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不宁和慵懒。
步骤③ 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
8、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
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①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
步骤① 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② 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③ 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关于高考的现代散文阅读(从命题看答题)
现代散文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在平常的复习中,常用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在探讨第三种思路,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即以审读题干为起点进行阅读,因为题干中至少包含了四个信息: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在哪里找答题的依据。从这里入手,可以迅速把握命题的方向,抓住命题的关键,使答题更快捷,也更准确。下面以部分高考试卷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为例,谈谈我们对“命题归类答题”作的一些探讨:
命题类型一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旨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所在及相关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
鉴赏所用词语,则应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等方面着手赏析其妙处。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一般来说重点也是对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
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做到了这几点,也就不难了。
命题类型二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题要旨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所用修辞和句式特点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同时要注意被理解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不同特点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重点。
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感情句:即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则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
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矛盾句:貌似矛盾,实际上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
含蓄句: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
赏析句子则应在抓住句子的关键性词语的同时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答题时,先作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命题类型三 指出文中某个句子,然后问为什么这样说或这样说的原因(根据、依据、理由等)是什么?
答题要旨 这种“句子”类题目与理解句子的含义题不同,这类题目,一般都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答题的依据,但其答题依据不在句子本身,而在其上下文中。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观点句还是结论句(主要有这两种)。
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其次分析该句子所涉及(或管辖)的范围,确定信息的来源。
然后在有效区内捕捉、筛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一般不要直接抄写句子。
命题类型四 文中引用某些文字或诗词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引用这些文字或诗词?
答题要旨 答此类题重要的是掌握引用的作用。
引用,可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具有说服力;
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添文章意趣、文和文化底蕴,增强文章感染力;
点明题意,文题相应,铺垫对比,结构严谨;
诗文相间,生动活泼,文斐然,使语言更雅趣或更具文和文化底蕴。
命题类型五 文章用第几人称,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要用第几人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要旨 前者要了解所使用的人称和不同的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或效果,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
便于对话,自由灵活;
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有时具有呼告的作用;
用于对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后者首先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象征、铺垫与照应、烘托和衬托、对比与对照,抑扬、细节、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排比、借代、夸张、反复、反语、双关等)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常见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可以印发给学生)
命题类型六 文章如何安排结构?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事物写起?或指出文章结构上的某一点(开头、结尾)有何作用或能否删去?
答题要旨 文章结构安排常常与全文的总体思路及各个部分有关系,与文章内容及其所用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既要分析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如对比、抑扬、铺垫、烘托等),又要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和线索。
就其作用而言,用在开头导入正题或引起下文,有铺垫、烘托、反衬、抑扬、形成对比等作用;
放在中间主要起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
放在结尾呼应开头或文题,使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结深化或进一步强调突出主题,直接表达思想感情。
至于开头或结尾是否有必要,决定因素是表达主题是否需要。
如果具有上面所说的作用,则是必要的;如果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要也未尝不可,它可以使行文更简洁,主题更集中;文意更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还可以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注意对于“好不好”“要不要”之类的问题,一般应正面回答,如果从反面回答,一定要找到充足的理由。
命题类型七 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写某事物或某段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内涵)?
答题要旨 “情感”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所写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看它本身写的是什么,是用来说明(或证明)什么的,与文章主旨是什么关系,再结合所在段落、前后段内容、作者所处的坏境以及文章主旨分析其写作的目的、用意。
“表达的意思”的确定既要抓住段落的中心,又要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且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把握。
要注意的是“情感”是就作者而言,而“意思”是就文章而言的。
命题类型八 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几方面来写某事(物)的?或概括文章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答题要旨 这一类考题,既涉及到筛选信息,又涉及到归纳概括。
总体来说要做两方面的思考准备:①所写内容如果有几个方面就从内容方面分析概括;
②如果内容集中写某一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成几个方面时,则应考虑从手法(正反、虚实、点面)方面分店概括。
具体答题时,先要“定位”,即找准阅读有效区,然后确定答题对应点。
信息筛选出来以后,根据具体的情况用相应的归纳与概括的方法——
中心完善法(原文本身有中心句,只要我们根据需要加以整理和提炼)、
摘要整合法(摘取文中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进行整合)、
分层归纳法(先弄清文章每个层次的内容要点,然后抓住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行整合)、
揣摩提炼法(如果需要概括的内容是形象的、隐晦含蓄的,找不到能够直接用来概括的词语,就需要就需要在揣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
——进行整合,拟写答案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有时还应讲究句式的一致性。
命题九类型 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就文章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赏析。
答题要旨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作者的态度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通常指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中肯的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评价时要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分析,并体现考生的态度和认识。
鉴赏首先是明确鉴赏点,或形象、或语言、或表达技巧、或布局谋篇、或作品主题等。
其次是抓住特点,找出实例并赏析其妙处。鉴赏形象要抓住典型特征、刻画方法和典型意义等进行。
鉴赏语言,要区别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主要从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方面赏析,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语言风格带有作者本人语言运用方面的明显的特征,主要有平实、华丽、明快、自然、含蓄、深沉、幽默、辛辣等。
鉴赏内容,要抓住主题,从深刻、透彻以及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赏析。
鉴赏构思,要抓住结构特点(一波三折、首尾呼应、伏笔、照应)和表达技巧(烘托、铺垫、抑扬、映衬、象征等)。
总之用语要讲究分寸、态度要辩证。
如果要求写鉴赏短文,结构安排上用“总—分—总”的形式,总说明确提出观点;分说结合原文对中心观点进行分解并各自举一到两例进行分析;最后总说再次点题。
当然,这只是我们就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中的带共性的命题所作的归纳和分析,它肯定不能覆盖所有命题,因为命题是不受“规律”限制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究、总结。倘能如此,也许会为突破“现代散文阅读”这一难点寻找出一条新的路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注意: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高考语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套路。。要有例子~
本人认为下列内容对相关知识的概括非常全面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小结:(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高考经典试题训练
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
3、(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维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两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4、(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1)“望”字后面的内容有烟云、大江、夕阳、寒鸦等(步骤一),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步骤二)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太多发不完
简见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
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设,“如果”、“设”;
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词义
(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这组同义词,“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
(3)从词义的感彩不同的角度辨析。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如:“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二).辨析用法
(1)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三)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
成语辨析题
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具体各类成语归类见考点五资料,特别强调:
A.谦敬成语:
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门墙桃李,千虑一得)
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另外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
C.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如不明词性用错(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地苦衷;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得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窜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尔;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
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做?
很多人想知道怎么去解答高中古诗词鉴赏,往往一些学生在这方面丢分严重,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供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 方法 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介绍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所谓形象,在古诗词中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蝉》中的“蝉”等)。解读古诗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也就是要分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设问方式
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设问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的寓意是什么?”“诗中 -- 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 -- 图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等;另一种是未点明鉴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万能公式
特定形象解读=指出形象+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 (注:“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省略第一项。)
诗歌鉴赏答题公式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意境是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问及“意境”的诗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诗歌。
设问方式
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万能公式
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公式阐释
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
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 总结 ,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
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三、情感主旨提炼类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设问方式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
万能公式
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公式: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公式阐释
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 ①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②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③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④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 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⑥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六种分类
★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及解题技巧总结
★ 高中语文赏析古诗的答题技巧及常用术语
★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与5大套路
★ 高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