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广东高三政治模拟题,高考广东模拟政治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广东高考政治时间2.广东省2011年政治高考试题及答案应该是风险高些。以下是我上网找的资料?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25题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很多考生都认为选B.实际答案是A。这题是比较股票、国债、储蓄三者的风险和收益(有些考生可能把国债看成债券了)。股票的风险最大,收益最高,这个比较容易得知。因此首先排除C和D。而A和B中国债收益高也表达一致
1.广东高考政治时间
2.广东省2011年政治高考试题及答案
应该是风险高些。以下是我上网找的资料?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25题
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很多考生都认为选B.实际答案是A。这题是比较股票、国债、储蓄三者的风险和收益(有些考生可能把国债看成债券了)。股票的风险最大,收益最高,这个比较容易得知。因此首先排除C和D。而A和B中国债收益高也表达一致,那就是风险两者谁更高的分歧了。许多学生说课本和老师都说储蓄风险低。课本说储蓄风险低,只是与债券相比,但债券中的国债的风险是最小的,因为国债以中央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它的风险大小反映了国家的信用状况;而储蓄风险则反映了银行的信用状况,一般而言国家信用要高于银行信用,储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①如果存在通货膨胀情况,则存款会发生贬值?②如果储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会使利息遭到损失?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同样存在破产的可能?。?
望纳。
广东高考政治时间
哲学与生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4、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8、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2、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23、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
(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广东省2011年政治高考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高考政治考试时间:6月9日14:30—15:45。
广东省高考:
广东高考统考科目设置为“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加上选择性科目和首选科目,选择性科目包括物理、历史2门,考生选择其中1门作为首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实行“六省一市”高考新模式。
广东省高考时间首咐及科目:
6月7日:09:00-11:30 语文,15:00-17:00 数学。
6月8日:09:00-10:15 物理/历史,15:00-17:00 外语。
6月9日:08:30-09:45 化学,11:00-12:15 地理,14:30-15:45 思想政治,17:00-18:15 生物学。
高考保送的申请条件:
1、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
根据教育部规定,符合保送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向有关高校提出保送申请。
2、高考成绩优秀:
高考成绩是保送的硬性条件之一,申请保送的考生必须高考成绩优秀,达到相应高校的保送要求。者碧纯
3、综合素质优秀:
高校在选拔保送生时,除了考虑考生的高考成绩,还会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课水平、特长、社会实践经历、志愿服务经历等。
4、具备一定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思维能力:
申请保送的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科技创新、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5、所在高中学校推荐:
考生所在高中学校需要为考生出具推荐信,并对考生的综合素慧毕慧毕质、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申请保送的考生需要经过身体条件检查,符合高校的要求。
6、其他条件:
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保送条件和要求,具体以高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以上数据来自广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
24.图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时,价格和需求量都是变小了,说明这个品牌的奶粉遇到消费者一定的抵制。选D可能性最大。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供给减少,一般价格是上涨的。不符合图的变化情况。
B.提高了商品消费税,与之关系也不大。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由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需求和价格应该是都是上涨的。
25.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
A.增加现期消费 B.提前归还债务
C.持有债券 D.增加储蓄
解析这个材料的关键句是“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重点词是“预期”,说明大家都觉得未来的物价还会上涨,那现在还没有涨那么多,先买一些。所以要选A。
B.提前归还债务,这个就不是理性了,既然以后钱更不值钱了,何必那么快还钱呢,等钱不值钱后再还岂不更好。
CD都不好,因为收益都可能跑不过CPI的上涨。
26.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A.法律法规是配置的基本手段
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治理
C.市场在调控下对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解析又是企业(市场),又是(宏观调控),只是C最符合。AB都是不科学的,而D与之无关。
27.某县委2010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出现了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到“群众关注什么,组织就公开什么”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党
A.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 B.增加人民的监督权力
C.强化人民的政治责任 D.扩大人民的政治权利
解析材料党的这种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只有A最符合。
28.2009年,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有138个承担委托、转移职能326项,有184个获得购买服务收入9820万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
①职能正逐步减少
②职能正逐步市场化
③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④社会组织在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人说法都是错误的。只剩下D.③④可以选。
2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 是错的,制定法律是立法权,不是决定权,而人大不是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是,人大是权力机关。所以选C
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三个切合主题,一个不切合主题,而又要选两个,所以这个不切合主题的应该就可以先排除。而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并不切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个主题,所以排除。剩下B.①③
来源: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答案作者:林锦礼
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这句话与题目有关的是后半句“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这句明显错误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也是错误的。
故只剩下A.①②
32.“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孟子字义疏证》卷中,这是清代戴震的观点,认为"道"是物质实体的变化过程,他认为物质实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他把这种变化称之为"气化",并认为宇宙就是气化流行的大过程,说"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戴震认为物质世界的气化流行,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其规律性的。这个规律性,"谓之条理"。物质世界在其生生不已的运动变化中显现出它的条理。
简单来说,这个观点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是有规律的。
与之意思最近的应该是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希腊早期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 他在著作残篇中说了一段名言:“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们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着重强调了宇宙万物的动和变,一切皆流,万物常住,而物质性的“活火”最能表达这种思想。因为火没有一刻是静止的,总在不断地燃烧和熄灭。
很多网友认为要选D,我差点动摇了。
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这个不解释。
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标题,最贴切的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解析的意思由于图本身不清晰,看不出是什么意思,但从题目要求“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标题”,只有C符合矛盾同一性。
35.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说的太绝对了,不选。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感觉与材料无关。
选B.①④
以上题目是6月8日晚上做的,选择题部分答案我全部选对,虽然之间有犹豫过,特别是32题有犹豫过要选D,还好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感觉自己做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今年试题比较难情况下我能全部选对,比较难得,可喜可贺呀。
来源: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答案作者:林锦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6.(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材料三:“十二五”时期是我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6分)
“刘易斯拐点”说明劳动力由原来的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变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①劳动力价格上涨。由于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变化,会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价格必将上涨。
② 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甚至会出现用工荒。
标准答案劳动力转向卖方市场,工资水平上升;(3分)企业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实现三个转变: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由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节约能源,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能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他的还可以回答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但最关键的还是回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标准答案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4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分)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分)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
这一道我答的不好,考虑不周呀,以后做题还是多些角度考虑问题。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11分)
①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爱和平、求发展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国际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世界多极化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
标准答案有利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分)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②不利的国际形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依然存在,它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同样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依然存在;
我国与周围的国家、地方还有领土、主权问题的争端,这也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标准答案不利形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分)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抬头(3分)(感觉答案还没有我组织的好)
来源: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答案作者:林锦礼
37.(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2分)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2分)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2分)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1分)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2分)
还好我有自知之明,这个答案我真的很难想到,想到也想不全,想得全也答不好。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分)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分)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回忆人经宫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分)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