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解题技巧_高考生物遗传总结

tamoadmin 2024-06-2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生物2.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是什么?3.高考生物,xy和zw伴性遗传判断的区别4.高考生物的遗传图解题有什么解题技巧?5.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常显多并软,常隐白聋苯,抗D徇偻x显,色友肌x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症、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向楼病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症。无中生有为隐性,

1.高中生物

2.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是什么?

3.高考生物,xy和zw伴性遗传判断的区别

4.高考生物的遗传图解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5.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解题技巧_高考生物遗传总结

常显多并软,常隐白聋苯,抗D徇偻x显,色友肌x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症、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向楼病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症。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做生物遗传图推断题的技巧: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非常害怕,看见那些繁琐的系谱分析题就头晕,但只要心平气和,就无所畏惧啦!对于只有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就比较简单,只要记住这句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然而对于两种及以上的系谱分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给你提供个妙招吧。首先,将题目中的系谱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复制两份,将两种遗传病进行分开研究,减少对视觉的干扰因素。

打个比方,题目中告诉你一种是常染色体的遗传,一种是伴性遗传,那么自己必须清楚两者的差别,通常情况下,题目中不会设置伴Y遗传,再去考虑是隐性还是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初次着笔进行推导分析发生矛盾。

则换个思维,待两个系谱完全分析正确,满足题设要求时,将其再次合并,可以直接把答案写到试卷上,以便答题。这种题目,在平常的练习中加以重视并且深入研究。

掌握基本的几个遗传病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向楼病,血友病等)。同时,也要加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以及后代表现性,基因型的概率推断,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

高中生物

伴性遗传分为XY型和ZW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和病父子病。

扩展资料

伴性遗传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百度百科-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归纳是什么?

专题五 遗传、变异和进化

考情动态分析

遗传、变异与进化既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变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DN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分子水平的解释、遗传图谱的判定、基因工程及相关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特别是将减数分裂过程、突变过程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过程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命制大型综合题的素材,这正是高考改革新模式命题的趋向,体现了“把重点考查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特点。

近年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因其与物理、化学的联系,也成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常考内容。考查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原理和应用前景的试题形式大都是材料阅读题,答案都属开放式。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能力。关于生物的进化,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基本概念要进行正确理解,比如自然选择学说、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二是掌握新物种形成的基本观点及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异同。

本专题知识点多,概念多,而且需运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释的生命现象和解决的实践问题也多。因此,在复习时,要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对该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以“中心法则”为主线,联系DNA结构与复制、染色体与基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等有关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归纳,最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点核心整合

1.遗传的物质基础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是课本中列举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明确生物在传种接代中DNA是连续的,子代DNA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复制产生的,蛋白质是不连续的,子代外壳是在DNA指导下重新合成的,从而理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的多样性是对生物界所有的DNA分子来说的,这是生物界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它的特异性是对某种生物的某个个体内某一特定的DNA分子来说的,因此具有特定的不同于其他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它的稳定性是指组成双螺旋结构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层交替排列,中间是碱基对形成的横档,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通过控制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得以体现。

(3)DNA分子中碱基比值为1的比例为:A+CT+G=TA=AT=CG=GC=A+GT+C=1,这是所有DNA分子的共性;A+TG+C≠1,等于任何一个比值,是这个DNA分子的特异性所在,由于不等于1的比值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DNA分子多样性的所在。

(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因此,染色体、DNA、基因之间有直接联系。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控制转录的开始和结束。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是生物性状的表达者,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质上是把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变为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链接?提示

假设某双链DNA分子共有2n个碱基,则碱基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①A=T,G=C;

2.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通过研究性状的传递规律推知的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研究核内染色体上基因在减数分裂时的行为规律,因此只表现为核遗传现象,所以不论正交、反交其结果是相同的。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属于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的,因此不符合两大规律,且它有母系遗传现象,其原因是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以下是对两个遗传规律的比较: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等位基因对数(相对性状) 1对 2对(或2对以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1∶1 1∶1∶1∶1

F2基因型分离比 1∶2∶1 4∶2∶2∶2∶2∶1∶1∶1∶1

F2表现型及比例 3∶1 9∶3∶3∶1

F1测交分离比 1∶1 1∶1∶1∶1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比较

(1)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但是分布的位置不同。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质中。

(2)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桥梁都是配子。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这是因为卵细胞含有较多的细胞器(线粒体等)。

(3)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的表达都是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进行均分时遵循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DNA的细胞器)没有均分机制,而是随机分配的。

(4)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F1的表现遵循基因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不同,F1的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即表现为母系遗传。

4.基因的结构

(1)终止子和终止密码。终止子位于DNA上,确切地说是属于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它特殊的碱基排列顺序能够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DNA模板链上脱离下来,从而使转录工作结束。终止密码位于mRNA上,共有三种:UAA、UAG、UGA。这三种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2)非编码序列。对于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而对于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不仅包括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还包括编码区中的内含子。

(3)内含子和外显子。因为真核细胞基因中的编码区是间隔的、断裂的,所以才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说。对于原核细胞基因来说,编码区是连续的,都能编码蛋白质,所以就根本不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这两个概念。

5.人类遗传病、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样的遗传叫伴性遗传。色觉正常和色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血友病亦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其遗传特点是:

遗传现象 遗传特点

伴X染色体遗传 隐性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男性患者通过其女儿传给外孙

显性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男性患者基因传给女儿

伴Y染色体遗传 男性全为患者 父传子子传孙

(2)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隐性和性染色体显、隐性遗传,四种情况可用下列方法判断:①先判断其显、隐性,若隔代遗传是隐性,则代代相传是显性;②然后假设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果符合X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则基因最可能在X染色体上,否则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6.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后成为原来基因的等位基因。由于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能产生这一种生物从来没有的性状,所以,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它有五大特点:普遍性、随机性、罕见性、有害性和不定向性。

链接?提示

为什么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

提示: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无论在形态、结构还是在生理上都已形成了自身的协调统一和对环境的适应,即遗传物质是均衡的。基因突变打破了原有遗传物质的均衡性,从而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表现出生活力和可育性的降低,寿命缩短,甚至死亡。但并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有些变异是有利的或既无利也无害。

(2)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是原有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基因突变不同,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表现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比较有意义的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整倍增减的变异。染色体组的定义是以二倍体为例得出的,不同种生物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不一样;同种生物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异,在绘图时通常以线条的长短不同来表示。

(4)单倍体是指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可以含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植物中单倍体较多,动物中单倍体较少。而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链接?提示

单倍体与一倍体的区别:一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一样都是根据体细胞内染色体组的含量而命名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叫一倍体,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单倍体可含多个染色体组。

7.生物的进化

(1)基因频率是某个种群中基因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迁移等。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估算往往根据表现型的比率进行,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又与前面学过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密切相关。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范围。而作为物种的形成,则必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3)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生殖隔离是指种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不一定在地理上隔开,只要彼此不能杂交或能杂交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便是生殖隔离。一般来讲,先有地理隔离,后再形成生殖隔离,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异地物种形成。

(4)现代综合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共同点: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综合进化论克服了这一缺点。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综合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综合进化论中,则将选择归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即使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8.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

(1)遗传图。是以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作为“位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形”的基因组图。遗传标记是指在基因组中有一定位置,并能用于检测涉及该座位的遗传重组体在群体中出现的几率,一般两个座位之间的距离越近,两个座位之间发生重组的几率越高。

(2)物理图。是以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位标”,以Mb(兆对碱基)或kb(千对碱基)作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3)转录图。所有生物的性状,包括疾病,都是由蛋白质决定的。而已知的所有蛋白质都是由RNA聚合酶Ⅱ指导的mRNA依照“遗传密码”编码的。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5%的DNA序列为编码序列。在人体特别是成年个体的每一特定组织中,细胞内一般只有10%的基因是表达的。如果把mRNA先分离、定位,就抓住了基因的主要部分(可转录的部分),所以一张人类基因的转录图或“表达序列”图,就是人类的“基因图”的雏形。其意义:为估计人类基因的数目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它提供了不同组织(空间)、不同发育阶段(时间)基因表达的数目、种类及结构,特别是序列的信息,提供了鉴定基因的探针。

(4)序列图。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也是分子水平上最高层次的、最详尽的物理图。测定的总长度约为1米,由30亿个核苷酸对组成的序列图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明确、最为艰巨的定量、定质(准确性)、定时(2005年完成)的任务。

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四张“图”,组成了不同层次的、最终为分子水平的人类“解剖图”,它揭开了决定人类生、老、病、死的所有遗传信息——基因组之谜,将成为人类认识自我的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考题名师诠释

例1 (2006上海高考,10)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

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

解析:标记亲代的DNA分子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总是有2个子代DNA分子被标记。

答案:B

点评:掌握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亲代的DNA分子双链分开分别作为模板,参与组成子代DNA分子。

例2 (2006上海高考,29)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00%

B.75%

C.50%

D.25%

解析:由题意知褐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棕色 (Aa)与白色(aa)杂交,后代出现两种类型棕色与白色,比例为1∶1。

答案:C

例3 (2006广东高考,2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解析: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治疗是把正常的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从而使其表达,达到治疗目的。基因诊断常用基因探针来进行,其遵循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因此一种探针只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类)病毒。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原核基因也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答案:B

例4 (2006江苏高考,1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着抵抗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作用。

答案:B

点评:对于自然选择学说,我们可能存在误区,因此,我们要总结出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变异产生并不是来源于外界条件的诱导,而是生物本身的原因;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确定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例5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8

D.1/4

解析:aa失去繁殖能力,则原来种群中基因型AA和Aa的比例发生变化,AA为1/3,Aa为2/3,所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所占个体比例=2/3×2/3×1/4=1/9。

答案:B

例6 (2006江苏高考,23)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A.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D.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解析: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由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表现为母系遗传现象,即后代不出现固定的分离比,男性、女性皆可患病。

答案:B

例7 (2006江苏高考,4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

(1)在该技术中,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之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________为模板,________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真菌、________。若将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对该目的基因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

(3)假设以大肠杆菌质粒作为运载体,并以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运载体与目的基因,将切割后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DNA连接酶。连接产物至少有________种环状DNA分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

解析:基因拼接技术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一是获取目的基因,二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三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四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二是人工合成基因。由于真核生物基因中有不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内含子),所以要想真核生物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就必须除去目的基因中的内含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mRNA→单链DNA→双链DNA;二是根据蛋白质氨基酸序列→mRNA序列→推测出结构基因核苷酸序列→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常用的受体细胞有细菌、真菌和动植物细胞。常用的运载体有细菌的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当把切割后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放在一起,并加入DNA连接酶,将会出现3种环状的DNA分子。

答案:(1)信使RNA(mRNA) 逆转录(反转录) 双链DNA(目的基因)

(2)动植物细胞 除去内含子

(3)3 运载体自连的、目的基因片段自连的、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片段相连的环状DNA分子

点评: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具有不同特点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目的基因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的原理要能理解,并且对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的作用、不同的受体细胞处理方法的不同要有清楚的认识。

例8 (2006广东高考,35)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 紫茎 绿茎 缺刻叶 马铃薯叶

数量(个) 495 502 753 251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________,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________。

(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________方法可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5)番茄叶片内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若用14CO2饲喂番茄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4C最先出现在________化合物。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就紫茎和绿茎这一对性状来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紫茎∶绿茎=1∶1,说明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就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一对性状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都是杂合子(Bb)。

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4/16,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2/16。

在番茄地里发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株异常番茄,其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番茄是C3植物,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根据暗反应物质变化的过程,14C最先出现在C3化合物中。

答案:(1)AaBb aaBb (2)花粉发生基因突变

(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1/4 1/8

(4)组织培养 (5)三碳(或C3)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多方面的内容:遗传规律的应用,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关系、基因突变、植物组织培养、光合作用等。在复习过程中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高考生物,xy和zw伴性遗传判断的区别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归纳如下: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

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6.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7.植物双受精(补充)

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

注: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胚珠中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

例: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

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第三节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4、性别决定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

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

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分子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二、相关计算

(1)A=T?C=G

(2)(A+ C)/(T+G)= 1或A+G / T+C = 1

(3)如果(A1+C1)/(T1+G1)=b那么(A2+C2)/(T2+G2)=1/b

(4)(A+ T)/(C +G)=(A1+ T1)/(C1 +G1)=(A2 + T2)/(C2+G2)= a

三、判断核酸种类

(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C=G,则为双链DNA;

(3)如有T且A≠T?C≠G,则为单链DNA;?(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结论: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

(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中心法则

三、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

1、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分子中U+A(或C+G)相等。

2、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是双链DNA碱基数目的1/6。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⑴诱发突变(外因)⑵自然突变(内因)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

二、基因重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受精作用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

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2.总结:多倍体育种方法:?单倍体育种方法:

3.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

(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一、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1、判断顺序及方法:第一步: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二、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

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在标出基因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三、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四、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五、优生措施:⒈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⒉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⒊提倡“适龄生育”⒋产前诊断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杂交育种:概念、原理、优缺点?二、诱变育种:概念、原理、优缺点

三、四种育种方法(杂交、诱变、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比较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 2.原理?3.基本工具? 4.基本步骤: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进化动力),遗传变异(内在因素),适者生存(选择结果)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特点: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两者联系:

(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补充:伴X遗传的基因频率 Xb/XB+Xb=(2XbXb+XBXb+XbY)/(2XX+XY)

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染色体上无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男性只含有一个X。所以XB+Xb=X染色体的数目=2XX+XY。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养?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

高考生物的遗传图解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 单基因遗传: \x09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临床表现:贫血. 3、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因:息肉大小不等,可有蒂,也可以是广底的,分布在下段结肠或全部结肠.临床表现:便血,常有腹痛、腹泻. 4、多囊肾.病因:肾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多为双侧.临床表现:腹痛,血尿,腹部有肿块,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5、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病因: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形成障碍,软骨内成骨变粗,影响骨的长度,但骨膜下成骨不受影响.临床表现:四肢粗短,躯干相对长,垂手不过髋关节,手指短粗,各指平齐,头围较大,前额前突出,马鞍型鼻梁,下颏前突,腰椎明显前突,臀部后凸. 6、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以骨骼易折、巩膜蓝色、耳聋为主要特点. 7、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视力消失,瞳孔呈黄白色,发展可引起青光眼,眼球突出.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一基因、一个酶”或“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one 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常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白化病.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 2、苯丙酮尿症.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 3、半乳糖血症.病因:由于α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4、粘多糖病.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6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x09三、X连锁显性遗传病 X连锁显性遗传  一些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这种疾病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目前所知X连锁显性遗传病不足20种. 由于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并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不论男性(XAY)和女性(XAXa)只要有一个这种致病基因XA就会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同之处是,女性患者既可将致病基因传给生子,又可以传给女儿,且机会均等;而男性患者只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由此可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大约为男性的1倍.另外,从临床上看,女性患者大多数是杂合子,病情一般较男性轻,而男患者病情较重. 抗维生素D佝偻病(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 VDRR)可以作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实例.VDRR是一种以低磷酸血症导致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骨病.患者主要是肾远曲小管对磷的转运机制有某种障碍,困而尿排磷酸盐增多,血磷酸盐降低而影响骨质钙化.患者身体矮小,有时伴有佝偻病等各种表现.患者用常规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不能奏效,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之称.从临床观察,女性患者的病情较男性患者轻,多数只有低血磷,佝偻症状不太明显,表现为不完全显性,这可能是女性患者多为杂合子,其中正常X染色体的基因还发挥一定的作用. 男性患者(XHY)与正常女性(XhXh)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发病;女性患者(XHXh)与正常男性(XhX)结婚,子女中正常与患者各占1/2. 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男性患者病情重,他的全部女儿都将患病. 常见X伴性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病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 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 四、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 常见X伴性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血友病A.病因: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AHG即第Ⅷ因子凝血时间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创伤即出血不止,不出血时与常人无异. 2、血友病B.病因:血浆中缺乏凝血酶成份PTC,即第Ⅸ因子.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 3、色盲.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 隔代遗传隔代遗传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致病基因的传递是代代相传的,一个个体一旦没有从亲代继承到某个特定的致病基因,那么,其后代一般也不必担忧此种致病基因所带来的遗传病.  伴性遗传病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追踪其家族发病的情况时可以发现,患者的母亲是正常健康人,但其外祖父却是本病患者.从中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 ①伴性遗传病是从外祖父传给外孙,跳过母亲这一代,有明显的隔代遗传现象; 为什么这种伴性遗传病都是隔代遗传的呢?是因为这种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都是通过女性传递的.女性虽不发病却是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将这种病传递给其子代中的男性.比如甲型血友病,它的发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第八凝血因子突变所致,是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病,其发病者均为男性.由于父亲遗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只是Y,传给女儿的则是唯一的一个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所以患血友病的男人,他的儿子完全正常,女儿虽然表型正常,但全部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她们结婚所生男孩约有一半将患有外公所患的遗传病. 由此可见,伴性隐性遗传病虽有隔代现象,但致病基因都是通过患者女儿传递下去的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

同源概念书上有,我不啰嗦。

我讲判断技巧

1 在图形题中,除x,y外,同源一般形态大小相同,注意找(很容易的)。另外,同源必须分别来自父母双方,而不是同一方,所以注意跟姐妹单体因为着丝点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区分,姐妹单体因为着丝点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在图形题中会化成同样颜色,而同源会一黑一白。

2 在基因型题中,根据成对基因分别在同源相同位置上的原理,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有几条同源(注意不分显隐性,也就是不分大小写字母),同理就可分为几个染色体组。

如基因型ABCD, AaBb,AaaBBb的同源分别是1,2,3条,也就是各自对应1,2,3个染色体组。

至于遗传题解题技巧,仔细去理解下面这段顺口溜:

无中生有为隐形,隐性遗传看女病,父正子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形,显性遗传看男病,母正女正非伴性

以此为依据判断是什么遗传后,再根据分离定律分别计算每种遗传概率,再乘起来就行。

遗传题知识基础建立在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上。高中学生在解答这类生物题型时,需要讲究一定的解题 方法 和技巧。下面我为高中生整理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介绍

 遗传题主要包括:基本概念题;性状遗传方式判断题;基因型推导题;有关种类、概率、比例计算题;遗传中的特殊情况;遗传系谱图题。

 一、基本概念题、性状遗传方式判断题、基因型推导题及有关种类、概率、比例计算题。

 此类试题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础上,应先明确性状、基因、合子、杂交四方面概念及相对应的方法。

 (一)性状

 1.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相同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相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杂种F1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相同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2.方法。根据概念对相关基因型进行判断。

 (1)显隐性判断

 1?2法:相同性状杂交,F1出现新的性状;2?1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只有一种性状。

 (2)表达式或基因型。显性表达式:A_____隐性表达式:aa

(3)依据性状分离比判断。A_____?aa?(1∶0为显性纯合;1∶1为杂合)

 A_____?A_____?(3∶1双亲为杂合;1∶0双亲有一方为显性纯合;2∶1显纯致死)

 (二)基因

 1.概念。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

 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外因)。

 (1)白化病?主要由内因决定。

 (2)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不属质遗传。

 (3)环境影响?海龟蛋根据温度决定性别,30℃以上性别不同,30℃以下性别相同。爬行类大多不存在性染色体,但有性别决定基因。

 (三)合子

 1.概念。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

 2.方法。合子判断方法:体细胞中有无等位基因;纯合子概率计算:一对等位基因自交:P■=1-1/2■。

 (四)杂交

 1.杂交?两个体间的交配(一般发生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如:杂交育种(集优)。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植物?自交;动物?子代间相互交配,可看成自交。

 (1)判断显性是否纯合;(2)获取纯合体。

 (3)测交?隐性纯合子(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检测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判断显性是否纯合。

 测交是一种检测F1基因型的重要方法,是获得隐性纯合的重要方法。

 4.正反交。判断是质遗传/核遗传:后代始终和母本性状相同?质遗传(母系遗传);后代一样?核遗传。若为核遗传,未知显隐性。后代相同即为常,后代不同即为性(X)。

 二、遗传中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分析遗传定律的特殊情况。

 (一)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

 ①9∶7:双显基因同时出现为一种表现型,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②9∶3∶4:存在aa(或bb)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③15∶1:只要有显性基因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④9∶6∶1:单显为一种性状。

 ⑤12∶3∶1:双显和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⑥13∶3:双显、双隐、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⑦1∶4∶6∶4∶1:基因叠加(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

 (二)致死基因对配子的影响

 (三)XY染色体个区段的基因型

 三、遗传系谱图题解题思路,以例题的形式进行归纳。

 右图表示某遗传病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B)

 A.如果2号不携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B.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9

 D.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思维方向:信息源?关键字?遗传病系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思考遗传病推断,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相关知识:遗传病推断方法(三步骤):(1)判断显、隐性:①有中生无,有为隐;②无中生有,有为显;③无上述情况,但每一代都有患者,最可能为显,?假说演绎?进行推理。

 (2)判断致病基因位置:①隐性:母病子必病,一定为X隐;母病子无病,一定为常隐;无上述情况,但男明显多于女,最可能为X隐,?假说演绎?进行推理。②显性:父病女必病,一定为X显;父病女无病,一定为常显;无上述情况,但女明显多于男,最可能为X显,?假说演绎?进行推理。(3)完善基因型:写出已知基因型?显性遗传病:男性和正常个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和患者。(4)如无上述情况,则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判断。

 相关方法:(1)两种病同时存在时,单因子法。(2)若存在多种情况,使用假说演绎法。

 遗传题知识基础是建立在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上,解答时一定要做到繁化简、用减不易加。教师应善于从试题中归纳相关方法,这种能力必须贯穿于学生的解题过程。生物题解题思路,从思维方向、相关知识、相关方法三方面入手。思维方向引导学生对试题信息源准确定位;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之前复习内容重现和巩固;运用相关方法使学生学会 总结 解题方法,总结不同题型下同一考点的应对 措施 ,实现从解一题到一类题的过渡。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 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 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 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 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中 生物 学习方法

 ①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 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 经验 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③复习和作业

文章标签: # 基因 # 遗传 # 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