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地理二十四节气答题技巧_高考地理二十四节气

tamoadmin 2024-06-21 人已围观

简介1.地理学习方法2.怎样学好地理?3.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4.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5.有关地理知识的小笑话6.高二理科生历史地理会考所有知识点总结文档7.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系统的归纳复习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

1.地理学习方法

2.怎样学好地理?

3.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4.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5.有关地理知识的小笑话

6.高二理科生历史地理会考所有知识点总结文档

7.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系统的归纳复习

高考地理二十四节气答题技巧_高考地理二十四节气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

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

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

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

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7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

返移动

43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

过渡为昏线。

44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

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

极。

60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

前后推算。

62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

四季。

66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0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1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2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

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

作用;成云致雨

74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5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76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

的关系最密切

77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78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1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

之越长。

82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

收能力很强。

85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89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

力越大。

90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

是有个交角。

92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

画出合力

93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4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

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

风、极地高压

97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

压(大西洋)

99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0

季风的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

剩下的发不完,愿意的话把邮箱给我

地理学习方法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北京市2017级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为命题依据,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020年是北京市新高考实施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第一年,地理从文科综合测试变为地理单科测试,实现了平稳过渡。试题密切结合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同时考虑到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的真实情况,科学设置试题难度,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体现首都特色。试题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了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选拔和育人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地理试题的主要特色

 (一)关注国家发展,突出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试题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决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和悠久历史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选择题第1题,以“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选择题第5、6题,以“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太阳辐射量日变化”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将二十四节气与地理学习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第6题中的选项涉及钓鱼岛,引导学生增强国土意识,培育家国情怀。选择题第11、12题,以银西高铁(银川-西安北)的建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脱贫攻坚战,树立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综合题第19题以“2020年5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为试题素材,从地理视角探讨“开发区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的共同优势条件”、“园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等,关注家乡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激发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融入鲜活情境,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构建情境;深入挖掘社会生活现象,形成情境;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不同图文素材,呈现情境。利用真实情境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引导学生将自身体验、社会生活、地理学习结合,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选择题第3、4题,以“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为情境,呈现了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地点,考查地理实践力。选择题第11题,以“银西高铁(银川-西安北)陕西段于2020年6月顺利完工”为情境,让学生分析该段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河流、地质灾害等特征,考查区域认知。选择题第14题,以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乌干达国家日”为情境,让学生读图推断乌干达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湖、湿地面积等自然特征,考查区域认知。

 综合题第16题以“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情境,通过绘制统计图的实践活动,强化获取和解读地理图文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说出流域侵蚀量和输沙量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简述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突出人地协调观,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综合题第17题以“我国对孟加拉国的产品实施进口优惠政策”作为大背景,以农民采用“漂浮菜园”设计农业生产情境,探讨当地农民采用“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自然原因,以吉大港以北沿岸拆船业集聚区的工业生产情境,要求分析当地拆船业集聚区的主要条件,并列举拆船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区域涉及孟加拉国不同地区,通过不同尺度区域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分析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渗透人地协调观。综合题第20题以奥地利某村从18世纪60年代到2001年的发展故事作为学习探索情境,设计了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突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突出人地协调观。

 (三)呈现丰富图像,彰显地理学科思想方法

 全卷地理图像共计14组,图像类型丰富多样,涉及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手绘图、手机信号定位图等,充分体现出图像在解决地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地理图像为构建生动的地理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不同角度提供地理信息,激发学生体验,活化地理知识。突出地理图像在解决地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围绕图文信息设计问题,有效考查学生整合图文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选择题第7题呈现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该图像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等值线分布图,但叠加了特定的时间“36小时”和空间“我国东部沿海”等信息,需要学生在正确解读图像内容,理解图像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影响降水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这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是否深入理解降水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原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方法分析问题的水平。

 综合题第16题以“大宁河流域示意图”考查学生从地理视角获取信息,判断地形类型,从河流的流向推断地势特点,概述流域主要地形特征。综合题第20题围绕奥地利某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为2070米”,从景观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获取信息,探讨森林植被类型、生长的大致月份等,考查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问题设计,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过程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问题设计具有良好层次性。一方面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查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真实反映自己的水平。问题的设计反映地理学科本质,彰显地理学科特色。问题与题目素材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问题情境,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题目设问亲切平和,与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重点内容一致。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结合的考查思路,符合等级性考试的考查要求。

 例如选择题第10题,呈现了某国1998年和2018年社会经济主要数据表,从就业人口、城镇化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等方面客观描述了区域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依据掌握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效提取和处理数据,客观地对区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形成对区域未来发展的判断。这种对人文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方式新颖,难度不大,但又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综合题第17题以热带风暴“安攀”登陆前的位置和中心气压值变化示意图,从多个角度设问,考查学生从时空角度分析、阐述地理事象时空变化特点的能力。综合题第18题以莱州湾及其周边地图为试题素材,多角度多层次设问,推测莱州湾湾口宽度的变化趋势,阐述变化过程;通过“任选其一”的开放性设问,评价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不足,考查学生运用因素分析、综合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阐述地理事象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过程。综合题第20题围绕“冻土层”,图文结合,要求比较两地冻土层的差异并说明原因,先问果,再索因,考查学生时空综合的地理思维过程。

 (五)依托教学改革,展现地理学科育人魅力

 全卷素材丰富,生动活泼,试题构建充分从学生学习和认识地理环境的视角设计,体现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活中的现象的体验、课堂学习过程在答题过程中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自然规律、到社会热点、生活环境到国家发展,再到人地和谐体现地理的广博,与生活国家发展的息息相关,感受自然之美、发展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体现独特育人魅力。

 例如选择题第9题和第15题,命题素材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有意识与所学地理知识建立联系,呼应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突出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更体现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展现出地理学科独特的魅力。第9题利用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手机信息号定位功能,呈现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面对白天与夜间有明显差异的人口密度,学生需要抓住关键信息“工作日”,需要找到区域内昼夜差异的区域,需要利用城市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在答题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用地理视角思考现实问题的趣味性。第15题紧贴全球能源危机的热点,提出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引导学生对比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在生产,使用中的特点,辩证思考新材料生产,消费中可能仍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用地理视角思考区域发展的独特价值,更为提高学生思考现实中复杂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合题第19题以“北京旅游新的‘打卡地’”宏达路两侧泡桐花景观为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探讨泡桐花景观具有的旅游资源价值及观赏方法,与北京市课堂教学改革一起,贴近北京学生的生活兴趣点,把地理学科所学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总之,今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家国情怀,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注重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呈现丰富多样的地理图像,引导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彰显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创新设计开放性、多层次的问题,展现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发挥才能的空间。

 二、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关注生产生活和地理科学发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整体把握地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审视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落实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教学要注重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形成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建构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阐释、预测地理事象的发展演化规律。

 (三)注重地理图像教学,培养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和有效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简洁、综合地呈现多种地理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要素的角度、时空的角度和区域的角度解读地理事象相互关系的能力,提升学生地图素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水平。

 (四)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中注意通过地理实验重现或模拟地理过程,通过考察、调查等分析地理事象的特点和发展演变规律。将地理实践活动资料应用到课堂,或者选用生活、生产和学术研究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和实践将地理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点评人:

 陈 红 教研员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振奋 教研员 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邬雪梅 教研员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赵军利 教研员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谷凤芝 教师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假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全解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中的普通一颗(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物理性质、运动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

(二)、日地关系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约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分界线;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约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三)、地球

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与赤道周长 6371千米、4万千米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极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111×cosθ

特殊经线 0°、180°、120°E、20°W、160°E

纬线和纬度 和赤道平行的的圆。以赤道为零度,向南向北各90度。

特殊的纬线 0°(赤道)、90°(极点)、30°、60°、23°26′、66°34′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南北方向的判断 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东西方向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经纬网上方向的判断 平行四边形法则

经纬网上距离的计算 经度每差一度相差110×cosθ(当地纬度)、度相差一度相差110千米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俯视呈顺时针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670km/h×cosθ)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快,七月初(远日点)慢。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回归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晨线和赤道相交处的经线为6点,昏线和赤道相交处的经线为18点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国际标准时间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即零度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有三处偏离,不通过陆地(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北右南左)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太阳高度为90度,昼半球的中心点,地方时为12点。

春分日(3.21.)秋分日(9.23.)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北半球昼长>12h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南半球昼长>12h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南半球为冬半年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南半球为夏半年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日出时间为12-L/2,日落时间为12+L/2;L为昼长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往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往南白昼越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反之为冬季。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4/5)、立夏(5.5/6)、立秋(8.7/8)、立冬(11.7/8)划分四季。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四)、宇宙探测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3年"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2005年神舟6号。2008年神舟7号。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二、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必需;构成生物体成分;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电离层 无线电短波通讯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人类的保护伞。

(二)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选择性吸收、反射(无选择性)、散射。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属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射回地面的部分。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大气的保温效应 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保温作用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低纬度小,高纬度大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斜穿等压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与等压线平行。左右手法则。

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海平面等压线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低压槽、高压脊、鞍部。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压、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对于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冬季主要气压中心(1月,北纬60度) 亚洲高压(亚欧大陆)、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夏季主要气压中心(7月,北纬30度) 亚洲低压(亚欧大陆),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季风的成因 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

② 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三)大气降水

降水的条件 物质条件:水汽、固体杂质

临界条件:水汽上升,水汽凝结达到过饱和。

降水的类型 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

世界降水分布 东岸多、西岸少。赤道多、两极少。沿海多、内陆少。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副极地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四)天气、气候与人类及气象灾害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过境时与过境后气温、气压、天气的变化。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冬季的寒潮、沙尘暴(冷锋)、梅雨(准静止锋)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锋面气旋 温带气旋,东面暖锋、西面冷锋。暖锋锋前、冷锋锋后一侧阴雨。

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东岸20-35°。季风环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30-40西岸。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40-60°大陆东岸(仅东亚)。季风环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气候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气候资源与农业 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气候资源与建筑 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街道方向与风向平行(利于通风)

风与城市规划 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居民区相反。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台风(飓风)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近中心风力>12级。影响低纬度东岸。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 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暴雨形成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洪涝灾害的防御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干旱的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干旱的防御 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高考地理知识点全解

寒潮的危害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寒潮的防御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调整。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臭氧层的保护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酸雨的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 南方酸雨严重①西南(四川盆地)②中南(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五)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的判读技巧

三、海洋

(一)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热容量很大。

海岸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 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海水热量的收入、支出 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 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大洋平均盐度:3.5%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洋流(寒流、暖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 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风浪、海啸)、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大多东西方向)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有关地理知识的小笑话

(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考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在综合题中考查占8--10分;

 15年26题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通视条件,量算水平距离,方向的判读,山区交通线选线的原则;

 14年26题考查:量算水平距离,计算相对高度,通视条件,地形部位的判读;

 13年27题考查:描述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判断,估算长度,描绘剖面图,山区发生的地质灾害;

 重要性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部位判读、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球运动

 考点分析

 地球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4年27题考查:日出早晚问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重要性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是地理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高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尤其近年多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考查。

(三)气候

 考点分析

 气候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5年27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描述气候特征,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

 14年28题考查: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昼夜温差变化分析

 13年30题(2)考查:气候特征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气候是高考高频点的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分数可见其重要性。气候的考查方向一般为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解题时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并推理出具体的分布地区。

(四)水

 考点分析

 水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4分;

 15年28题、29(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特征;

 14年30题(1)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

 13年29题(2)、30(1)考查: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天气系统

 考点分析

 天气系统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分;

 13年28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数值大小和风向变化),天气系统名称和过境时特征,气流运动特征

 重要性

 天气系统既有事实性知识,也有原理性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高考侧重考查风向、降水位置、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判断等。试题经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以选择题居多。

(六)板块运动

 考点分析

 板块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2分;

 14年30(2)考查:东非大裂谷成因;

 13年29(3)考查: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重要性

 板块运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文字简述和较少,但涉及的知识点多,其中包括板块范围和分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同时,板块运动也涉及到很多动态性、过程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终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题重复训练来强化。

(七)自然带

 考点分析

 自然带在综合题中考查占4--6分;

 15年29(3)考查:自然带分布特征及原因;

 14年30(3)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13年29(1)考查:分析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重要性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资源浪费和枯竭等都是忽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因此今后高考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高二理科生历史地理会考所有知识点总结文档

1.谁能告诉我几个关于地理的笑话~

.热胀冷缩地理课上,老师问:“一般物体遇冷得遇热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说:“热胀冷缩。”

老师点点头说:“对,谁能举个例子?”王辉说:“比如夏天很热,所以白天很长;冬天很冷,所以白天很 短。这就是热胀冷缩的缘故。”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为什么?2.地图上的牛奶天气炎热,妈妈让王辉把牛奶放进冰箱,王辉却从书桌里找出一张世界地图,把它摊开平放在桌上,然后将一瓶牛奶放在地图的南极地区。

妈妈问:“你为什么把牛奶放在地图上?”王辉解释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88以下,人们发现几十年前探险者留下的饼干和罐头一点也没坏。牛奶放在那儿,保险不会坏。

比电冰箱温度低得多。”3.先与后一个雷雨的夜晚,闪电过后,接着就是一声霹雷。

弟弟问:“辉哥。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王辉神气地说:“这也不懂,因为眼睛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当然是眼睛先看见,耳朵后听到。”

4.星星到哪儿去了晚上,天空闪烁着点点繁星。弟弟忽然问:“辉哥,晚上能看到这么多星星,为什么白天就看不见呢?”王辉说:“那还不简单。”

他把两手握拳头,“这是地球,这是星星,地球一自转,这星星就绕到地球背后去了,我们怎么能看见。”5.下硬雨从前,有两个人从没见过下冰雹,一天,天空忽然下了一场冰雹,他俩都觉得奇怪,一个问:“天上下的什么?”另一个说:“天上下的是硬雨。”

6.月亮上多拥挤地理老师讲到月球上的情况时说:“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几百万人也是很宽敞的。”学生杨亮忽然大笑起来。

老师奇怪地问:“你笑什么?”杨亮说:“老师,您就没想到,当月亮变成月芽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7.是英国伦敦王辉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两人谈话。

高个说:“请你给我介绍一下杰克伦敦的情况。”矮个还没来得及回答。

王辉强忍住笑说:“叔叔。不是捷克伦敦,是英国伦敦。”

8.倒挂着弟弟问:“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们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样站的?”哥哥说:“当然是脚踏地,头朝天的倒挂着。”弟弟说:“他们怎样走路呢?”哥哥说:“他们走路脚一定不能离开地面,否则就会掉下去。”

弟弟说:“幸亏我们是在地球上面。”。

2.求有关地理的笑话

一天地理老师问同学们,中国江河水向哪里流呀?

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

老师没理会他,接著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

那位同学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老师气急:你给我滚出去!

学生:说走咱就走啊。

老师无奈说:你有病吧?

学生: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老师:你再说一句试试。..

学生:路见不平一声吼啊!

老师:你信不信我揍你?

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

老师怒:我让你退学!

学生: 风风火火闯九州.

3.关于地理知识的幽默故事

一天,小明回家告诉爸爸:我被老师留下了。

爸爸:为什么?

小明:我把撒哈拉在哪忘记了。

爸爸:告诉你多少次,东西用完不要乱放!

地图上的牛奶天气炎热,妈妈让王辉把牛奶放进冰箱,王辉却从书桌里找出一张世界地图,把它摊开平放在桌上,然后将一瓶牛奶放在地图的南极地区。妈妈问:“你为什么把牛奶放在地图上?”王辉解释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88以下,人们发现几十年前探险者留下的饼干和罐头一点也没坏。牛奶放在那儿,保险不会坏。比电冰箱温度低得多。”

4.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诗词、笑话、成语

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现本人从浩瀚的诗名中摘选其冰山一角作以分类说明如下: 一、描述名山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 二、描述河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三、描述湖泊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说洞庭湖及其周围的地区山清水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描述交通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五、描述节气的: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日白”:,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气、气候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七、描述月相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上弦月。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八:描述植物分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

从而说明了植物的分布是有区域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说荔枝这种水果只生长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它的保鲜期短,不便于储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

5.好笑的地理笑话

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 *** 、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 *** ,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著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屋, 赶紧关上澳门。妈妈:你的地理是怎么考的,你说说看。儿子:一试题里问美洲在哪里,你想想,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哥伦布呀。

地理常识

妻: "婚前你不是说我是你的全世界吗?为甚么你现在又去找别的女人?"

夫: "嗯,那是因为我的地理常识变丰富了.

“海拉尔”名字之过

北京某大学一位毕业生张某被分配到海拉尔工作。 他从末学过地理,不知海拉尔在什么地方,又因虚荣心太强,不愿请教别人。 于是便以名会意,心想:上海在海边,海口在海边,那海拉尔也一定在海边,一定是海边某一大城市。想到在那里工作,一定十分舒服,甚至还想到了去海里游泳,海边消夏。想到此,他乐滋滋地打点行装,登上了去海拉尔的列车去报到了。经过一天一夜折腾,终于到达了海拉尔,车末停稳,便抓起行李准备下车。张某兴奋地走出车站,往四周一看,他“洋鬼子看戏---傻眼”了,海拉尔哪里是什么海边大城市呀,往东看是茫茫的林海雪原,往西看是苍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张某腿一软,眼前发黑,就瘫倒在地。后来,张某在给他的同学写信时说到,学校千不该万不该轻视地理课.我也千不该万不该连海拉尔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人们为什么要把与海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叫海拉尔!

校长与地球仪

地理老师带着地球仪走进教室,校长来听课。为了让同学们进入课题,地理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样什么东西?“校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理老师只能再引导纠正:“同学们想一想,校长是不是东西啊?” “不是东西!”同学们答到。

教委主任的感慨

某教委主任下乡考察。走进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仪,心里直犯嘀咕:这地球仪怎么斜着放?他转身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那学生如实回答:不是我弄的。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师,地理老师答:的确不是学生弄坏的,我从仪器站买来时就这样。主任还不相信又去问校长,校长难为情地说:没办法,学校资金短缺,只好买台残次品凑合着用。教委主任听了大发感慨:全社会重教育,可学校连台正品的地球仪都买不起,这该贻误多少人啊;教具厂也不象话,象这种残品怎么能出厂呢?这不是坑人吗?朱校长,你给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产品,回去我非撤他们厂长的职不可!

吹毛求疵看<<;三国>>

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茶余饭后,街头巷尾,人人都在畅谈其情节,议论其长短。笔者无奉迎之嗜好,却有求疵之毛病。今又求疵一回,请诸公莫笑。该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孙策等太史慈“日中”归降的情节。但见主人公插剑于地,以观日影,至“日中“那宝剑日影竞缩为一点——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泾县地处北纬30°40′,“日中”时那宝剑日影不知如何会缩为一点?笔者原以为原著即如此,此疵乃罗贯中之过。但细细想来,又觉凭罗贯中盖世之才绝不至有此之疵,无奈找来原著一看,方知确实错怪罗贯中了。罗才人书中只有“次日,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既无插剑之说,亦无日影缩为一点之过,电视剧中的问题全是改编者及导演弄巧成拙而已。笔者善于联想。想那改编者及导演定是“大家”,必深通天文地理,不然如何敢问津这部“军事地理教科书”?但“大家”都免不了露此破绽,今日之不学天文地理,考大学不考天文地理的未来的改编者及导演们将会怎样便可想而知了。由此及彼,想那高考科目改革是否也还需要再行论证然后再推而广之?

天安门

(赵本山牵着高秀敏的手,来到开原莲花乡 *** 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看到足有三丈高的办公大楼)高秀敏(眼睛发亮,惊呼):哎吆妈呀!这就是天安门啊?!赵本山(急扯高秀敏衣角,尴尬地):穷咋呼啥呢,怕别人不知道你是土老帽啊?天安门不是在铁岭嘛。(范伟在一边偷笑:真他*的一对文盲!连天安门在沈阳都不知道!)

6.有没有一些好笑的地理方面的小笑话,活跃气氛的那种

一天地理老师问同学们,中国江河水向哪里流呀?

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

老师没理会他,接著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

那位同学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老师气急:你给我滚出去!

学生:说走咱就走啊。

老师无奈说:你有病吧?

学生: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老师:你再说一句试试。..

学生:路见不平一声吼啊!

老师:你信不信我揍你?

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

老师怒:我让你退学!

学生: 风风火火闯九州.

7.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诗词,笑话,成语

一、描述名山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

二、描述河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三、描述湖泊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是说洞庭湖及其周围的地区山清水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四、描述交通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五、描述节气的: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日白”:,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气、气候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系统的归纳复习

1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2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 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 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 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 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7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4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 返移动 43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 过渡为昏线。 44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

5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 极。 60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 前后推算。 62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 我国传统四季

6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 四季。 66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0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1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2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3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 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 作用;成云致雨 74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5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76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 的关系最密切 77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778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1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 之越长。 82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 收能力很强。 85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89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 力越大。 90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891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 是有个交角。 92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 画出合力 93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4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 重要因素。 96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 风、极地高压 97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 压(大西洋) 99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0 季风的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 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5、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6、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7、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9、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0、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1、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2、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3、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8、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19、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0、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1、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2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23、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24、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5、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26、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27、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28、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29、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30、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31、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32、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33、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4、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3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文章标签: # 地理 # 地球 #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