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答题技巧_化学大题高考实验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化学实验仪器名称及作用2.化学高手进:怎样做好高考化学实验题3.请问教你怎样做高考化学大题4.2008年高考全国一理综,28化学题里**金属氧化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式是什么?5.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高考化学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大题有哪些常考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
1.高考化学实验仪器名称及作用
2.化学高手进:怎样做好高考化学实验题
3.请问教你怎样做高考化学大题
4.2008年高考全国一理综,28化学题里**金属氧化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式是什么?
5.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高考化学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大题有哪些常考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析出的原因:①消耗了水②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原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2、共同性质: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CaClO2;H2SO3<Na2SO3等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4、溶解性比较:一般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反例:NaHCO3<Na2CO3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①、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
②、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③、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④、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氯化氢与盐酸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
1.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2.黄铁矿FeS2;3.黑火药C,KNO3,S;
4.明矾KAlSO4212H2O;5.绿矾FeSO47H2O;6.蓝矾胆矾CuSO45H2O;7.重晶石BaSO4
8.纯碱、苏打Na2CO3;9小苏打NaHCO3;10生石灰CaO;11熟石灰、消石灰CaOH
2;12.石灰石,大理石CaCO3;13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14.石英.水晶矽石SiO2;15.刚玉Al2O3;
16.锅垢CaCO3和MgOH2;17.铁红,赤铁矿Fe2O318.磁性氧化铁,磁铁矿Fe3O4;19.铅笔芯材料—粘土和石墨;
20.煤—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21.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2.沼气,天然气CH4;23碱石灰CaO,NaOH;24氯仿CHCl3;24.电石CaC2;25.甘油—丙三醇;
26.石炭酸—苯酚;27.福尔马林--甲醛溶液;28.肥皂—高阶脂肪酸的钠盐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硫与氢气加热反应
3.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
用NaOH溶液来洗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硫化氢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下被氧气
氧化成三氧化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与水反应
5.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与碱反应
7.有漂白性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三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氯化氢气体
2、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注意: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工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装置、三个反应、三个原理:增大接触面积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思考:工业制硫酸的条件如何选择?温度、压强采用常压的原因、催化剂;从燃烧炉中出来的气体进入接触室前为什么要净化?
高考化学实验仪器名称及作用
1.理论型简答题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解决“为什么”问题,主要考查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理论、规律等知识的能力。一般要求能对某些现象或变化、某些数据的相对大小或变化趋势、某些结论的正误及其理由等结合相关的理论或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该类题一般设计成“其原因是 ”、“其理由是 ”、“为什么?”等句式。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提、推理、结论):(1)问题所涉及大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的表述;一般很熟悉的理论或规律可以只写名称,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容写出。(2)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3)问题所涉及的变化的结果。
例1 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你的选择是 (填正确的标号),试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
答案:C,因为 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前提),在溶液中碳酸钠与氯化氢首先电离: 之后的第一步反应为 ,则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增大,第二步反应为 ,所以使溶液中的 浓度逐渐减小(推理及结论)。
2.实验设计型简答题
实验设计型简答题一般是根据试题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有的要求根据有关原理和性质设计实验进行物质的鉴定、鉴别或性质的验证,或除去杂质;有的要求根据原料和提示,设计生产工艺或操作步骤等。该类题的一般问题句式为“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
实验设计型简答题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1)取适量药品于反应容器(如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配成溶液;(2)加入其他试剂,并给以相应反应条件(如加热、加催化剂等),开始反应;(3)反应现象及对应的实验结论,注意若只有实验现象,没有对应的实验结果,其回答会因不完整而失分。
例2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醋酸是弱酸。
方案1 测 醋酸溶液的 ,若>1,则证明醋酸是弱酸。
方案2 测 溶液的 ,若>7,则证明醋酸为弱酸。
方案3 向 溶液中滴入紫色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向其中加入固体,振荡使其溶解,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则证明醋酸为弱酸。 ……
3. 现象描述型简答题
现象描述型简答题一般要求根据实验事实描述实验现象:有的是描述一般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有的是描述进行某实验操作带来的现象变化(如蒸发结晶等)。该类题一般设计成“(某仪器、某溶液中、某步操作后等)可观察到现象是”等句式。
现象描述型简答题可分为两类:(1)电化学装置发生反应的现象描述,一般按由电极到溶液的顺序进行分析,然后按化学变化的实际顺序进行描述:①电极自身的变化(如电极逐渐溶解、变细等);②电极表面的变化(如电极表面有气泡生成、其他金属析出等);③电极附近溶液的变化(如某电极附近加入指示剂,反应时的溶液变化导致颜色变化等);④最终溶液的变化(相当于反应完成后,搅匀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现象)。
(2)化学反应或某操作带来的现象变化的描述,一般按体系中物质的状态(固、液、气三态)顺序进行分析,然后按化学变化的实际顺序进行描述:①固体的变化(如溶解、熔融、凝、升华、结晶、沉淀、颜色变化等);②液体的变化(如沸腾、溶解、分层、颜色变化等);③气体的变化(产生、吸收、气味、颜色变化等)。
例3 将铁片和铜片及导线相连插入到稀硫酸中,请描述观察到的相关现象。
答案:首先可以看到铁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无色气体生成,随反应进行,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例4 将铜片投入浓硝酸中进行反应,请描述观察到的相关现象。
答案:开始铜片逐渐溶解,并在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然后在溶液上方有红棕色的气体生成,随反应进行,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4.记忆型简答题
记忆型简答题一般从常见药品的作用、常见仪器的功能、典型实验操作的目的等实验常识角度命题。该类题主要考查对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例5 某校化学小组利用如图3-1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汽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晶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化学高手进:怎样做好高考化学实验题
高考化学实验仪器名称有:烧杯、烧瓶、蒸馏烧瓶、细口瓶、酒精灯;作用如下:
1、烧杯
用于加热或混合化学物质,体积大、便于搅拌,通常用以储存或加热常量压强下比较稳定的物质。烧杯通常用作反应物量较多时的反应容器。此外也用来配制溶液,加速物质溶解,促进溶剂蒸发等。烧杯的种类和规格较多,中学常用低型烧杯。
2、烧瓶
烧瓶是用作反应物较多且需较长时间加热的、有液体参加反应的容器。其瓶颈口径较小,配上塞子及所需附件后,也常用来发生蒸气或作气体发生器。烧瓶的用途广泛,因此型式也有多种,中学常用圆底烧瓶和平底烧瓶2种。
3、蒸馏烧瓶
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所不同者,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专用作蒸馏液体的容器。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或提取液体,常用于分离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
蒸馏烧瓶有减压及常压2类。常压蒸馏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部、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
4、细口瓶
细口瓶是用于盛放液体试剂的玻璃容器,有透明和棕色两种,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细口瓶一般用于存放试剂,瓶口内部磨砂,用于与瓶塞配合使用。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取较多量试剂时,直接将试剂倒入容器,倾倒时,标签向着手心。
5、酒精灯
用于提供热源,特点是火焰温度较低,因此适用于需要稳定温度的实验,并且可以连续加热。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由灯体、灯芯管和灯帽组成。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到500℃,适用于温度不需太高的实验,特别是在没有煤气设备时经常使用。
请问教你怎样做高考化学大题
别指望考试出现平时做过的实验内容。想少扣点分看你的决心的:死的办法就是多练题,从题里找感觉;活的办法就复杂一点需要你把所学过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清楚并且要活学活用。还有一些实验仪器的作用搞清楚,包括通常的作用以及隐藏的作用 (比如漏斗除了可以过滤之外还可以防倒吸)
2008年高考全国一理综,28化学题里**金属氧化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式是什么?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常见的**金属物有
Na2O2、Mg3N2、FeS2、AgI等
但是那个物质是不能确定的
但可从题目推出Z是硫元素
参考答案:
28.解析: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不难看出高考实验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其“根基”在课本,在复习过程中要以教材为本,对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各类化学实验的原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等基本知识的技能,必须熟练掌握。本题是一个探究性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题,通过对教材实验进行挖掘、重新设计或改进创新而成,充分考查了学生实验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题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求考生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本题突破口为:
①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粉末状化合物有Na2O2、Mg3N2、FeS2、AgI、TNT等,从而导致大部分考生在以上几种化合物上消耗时间,造成解题错误。
②中学化学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通常有CO2、SO2等;显然上述化合物MZ是与单质碳反应生成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Z元素一定为O元素,但M元素不能由此断定是何种+2价的金属元素。
③综上所述,MZ只能是MO。
④反应前后通入N2的目的为:一是排除整个装置中的空气,二是作保护气,防止生成的单质金属在高温下被O2氧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
(1)元素Z是硫元素。
(2)停止加热前不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因为连续通入的氮气流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
(3)反应管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显然有MO+C M+CO↑,但生成的CO也可还原MO,故还可能发生反应MO+CO
M+CO2↑,且C与CO2也能在高温下反应,故还可能发生反应C+CO2 2CO
(4)本实验的尾气需处理,因为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CO;要除去CO,有的考生马上想到的是点燃法,使CO燃烧生成CO2,但此处的尾气是CO、N2、CO2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有可能不能燃烧;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热还原法,将气体通过一个加热的装有Fe2O3粉末反应管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化学实验问题能力是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察特别重视。解决化学实验问题能力,绝非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也决不是单一的训练操作技能[1]。
如果再查阅往年的资料,几乎年年的高考化学年报基本上都有相同的报道:化学实验题两道大题,考生拿高分的并不多,是全卷中失分最多的试题。其实再反思一下我们平常的教学,都知道实验题分值高、对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因此花在实验上的时间都比较多。这就出现了一种矛盾,通俗一点说就是“高投入、低产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由于近年来,在高中化学学习或高考中,学生做实验题时答题不规范,导致的失分,因此规范答题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化学实验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和重组,全面、周密地思考才能设计出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和回答提出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解答思路和技巧:
完成化学实验设计,不仅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善于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并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择、调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将新信息和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设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和解答要求看,解答实验设计问题的大致过程与思路如下:
第一阶段: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这一阶段主要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明确实验课题。从题目信息中,区分实验设计和其他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区分实验设计和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问题,明确实验设计的具体课题,并根据相关内容归类;
二是要明确实验条件。从题目信息中,分析整理出实验设计的条件,明确实验对象、限定的范围、可供选择的仪器、可进行的操作以及新情境的实验事实和反应条件等;
三是明确实验要求。从题给信息中,找出实验设计的要求,明确具体设计哪些内容以及作答方式与详略等。
第二阶段:在分析加工的基础上,实现指定的实验设计。这一阶段要求筛选、提取有关的知识,进一步分析加工,以选定实验方法,完成实验设计。从设计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次:
一是实验方法的确定。实验方法取决于实验原理,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在综合考虑题给实验原理、实验条件两者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实验研究的实验方法。
二是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设计。装置和操作是实验方法的具体表现。解题时,要联系题目规定的或自行选择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并且联系已有的仪器装置类别、功能、适用范围、装配与使用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操作应用的实例,通过比较、选择、改进或组合,从而完成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设计。
最后,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语言文字,按照题目要求合理作答。对于实验设计作答的表述,务必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明确、逻辑性强、文字精练、突出关键。作答时,一方面要明确答什么,另一方面要搞清实验设计的假设与预期、结果与结论,明确实验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合理叙述。
例1:观察Na2
S2O3可看成是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被一个S原子取代而成。某同学用类比的思想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比较Na2S2O3与Na2SO4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提出猜想
猜想①: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②: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结论Na2
S2O3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分析:本题中有要求回答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在实验探究①中,,
A。测定溶液的PH的实验操作,应是: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到pH试纸中央,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但学生回答时多是:用PH试纸测定,只答方法,不答操作,不合题意。在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32-+2H+==S↓+SO2↑+H2O,在预期的现象中已给出生成物的颜色与状态,但学生书写时却容易忽略,错误书写。
在实验探究②实验中,
C预期实验现象是:新制氯水的黄绿色变浅,而学生却只答成氯水褪色,应该能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没答出,造成错误。
例2在一支试管中放一小块铜片,加入适量浓硝酸,立即用无色透明气球罩上并系紧,描述实验中能观察到的所有现象。
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实验现象描述问题,在描述现象时,往往是只将主要现象描述出来,如产生红棕色及气球逐渐变大,而忽视部分现象,如铜本身的变化及表面出现的现象、溶液的颜色变化等。要全面描述,必须掌握其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并结合所发生的反应,得出预期的现象:
1、铜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逐渐溶解,最后消失。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
4、气球体积逐渐变大。
描述现象要全方位,本实验应从试管下部逐渐往上描述,并要准确、简洁。
总结:做实验题时如何做到规范答题?一是书写所选试剂要规范,溶液最好用中文写出名称,或化学式后加“溶液”,固体及气体可用中文写出名称,也可直接写化学式;二是有必要时还需指明试剂的浓度和用量;三是规范书写操作过程程,做到让别人看后能按你的描述进行实验操作;四要规范书写实验现象,要求全面、准确,有时需要指明何处。
鉴于上述讨论,我认为: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问题情景和实际的实验问题解决活动任务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这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验问题能力培育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实践证明这也是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