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17高考文综题-高考文综合2017年高考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陕西高考文科考哪几门?2.2017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I 2017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13.2017年高考各地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4.2017年山东省高考用全国卷还是山东卷?5.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陕西高考文科考哪几门?2017年陕西高考文科考生有多少 不一定,你可以参照去年的排名结合试卷评析猜测,如果难度变化不大且参加高考人数变动也不大,那么排名就和去年差不多,.. 201
1.陕西高考文科考哪几门?
2.2017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I 2017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1
3.2017年高考各地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4.2017年山东省高考用全国卷还是山东卷?
5.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
陕西高考文科考哪几门?
2017年陕西高考文科考生有多少
不一定,你可以参照去年的排名结合试卷评析猜测,如果难度变化不大且参加高考人数变动也不大,那么排名就和去年差不多,..
2017年陕西省高考理科考哪些科目
陕西高考2017届理科科目总分
和2014年是一样的,750分。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分值分别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的分值为300分,文科综合分值分配为:思想政治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理科综合分值分配为: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2017陕西高考文科640分可以报哪些大学
你好,如果你今年预计的高考分数是640,那就可以报考重点一本了,可以报考以下这些学校,仅供参考,谢谢纳
2017陕西文科高考多少人
陕西省今年高考共有319196名考生报名;
同比去年减少9360人;
考生将分布在全省的107个考区,共263个考点,9035个考场;
2017陕西高考文科549分在陕西能报哪些大学
,根据安徽省高招咨询会老师建议,咨询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录取的是文科全省排名3748名,理科全省排名20044名之前的,学生可参考填报今年的招生。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高考考几门学科?
看你是哪里的了
貌似你应该是考
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是所有地方必考的,只是数学文理少有些不同)
这三门都是150分;
有些地方是加理科(文科)综合,考理化生(政史地),合卷300分。
有些地方是阀综合,合卷300分,
从你的描述看,应该就是考物理一样吧,150分。
上海的还需要再考一门大综合,150分折算为30分。
2017年陕西高考文科438分可以报陕西什么学校
你对比下你的成绩和分数线的分差,然后查下你想上的学校最近三年录取分数线和省定分数线的差距就大概能判断可不可以上这个学校了。
陕西2016高考文科为此58653是多少分
单独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必须于高考前完成录取。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若被正式录取,无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未被录取的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单独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拔机制的试点,与你们匆匆相遇,又默默跟随。就这样相伴走过这一段路,在相互的温暖里感受着你们的从容淡定。就连笑容也透露著天真。
相伴走着一段路,一年,我们将会走过的时光,会永远刻在我的心上,我学者不骄不躁,昂首前行。一年,所经历的,所看到的的,所听到的,将会有太多太多,无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迎著阳光、微风、小溪、河流、大海,我们迈大步子,向前进。
我一阵哽咽,多少年来,我不也是如此?什么也不解释,用努力说明一切。当别人质疑时,拿出自己的成绩。
感谢孤独,他让我越挫越勇,他让我在别人的声声质疑中证明自己,他让我知道我永远不如他人,我永远需要去努力。
陕西高考文科总分402能报哪些院校
看了其他省份今年的分数线,觉得你如果想上本科可能有点困难!专科就比较多了,这就要看你想要那个专业,记住一定不要选机械类的因为你是女生,要不最后你能悔死
陕西高考文科528能报啥一本学校
哪位大神能告诉我文科超一本52分能报啥学校。陕西的。学校院校信息升学入学问题。根据你的描述,可以报考省里前2~5所一本大学了。
2017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I 2017高考哪些省份使用全国卷1
2017年高考使用全国Ⅰ卷的省份: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山东省部分科目使用全国Ⅰ卷:
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扩展资料:
(新课标Ⅱ卷)
2015年及其之前: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 数学 英语)。
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 (语文 数学 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陕西、重庆、;取消省份:广西 云南 贵州。
2018年使用省区: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语文、数学、英语)西藏2018使用的是全国三卷。
参考资料:高考试题全国卷_百度百科
2017年高考各地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7年高考全国有940万的考生参加高考。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也是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考生迎来的首次“新高考”。
语文考试一结束,“高考语文”的话题已在微博火爆,不少网友大呼:“现在的作文越来越难了”,也有网友调侃:“段子手们注意啦”。今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都是什么呢?
全国卷I(河北 河南 山西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安徽 湖南)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甘肃 青海 海南 内蒙古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宁夏新疆 西藏 陕西 重庆)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国卷III(云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根据两个考场已经交卷的学生回忆,今年四川高考作文副题目为“我的高考”或者“我看高考”(2选1),主标题学生自定,题干内容与高考恢复40周年有关。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卷
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卷
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山东卷
山东卷作文题目:回头却不是从前
作文原材料:不要回头看,因为逝去的风景已不再属于你。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7年山东省高考用全国卷还是山东卷?
2017年山东高考语数用山东卷。外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使用全国卷。
2017年山东省高考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数、外,“X”是文综和理综。今年的普通高考外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使用全国卷,山东省自行命制语文、数学科目的试题。
:目前全国高考试卷大致分为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自主命题和半自主命题等五类。其中使用全国卷的省市要多一些,使用相同全国卷的省市间高考试卷是统一的。因为各省市间的教育水平不同,所以全国卷之间的难度也会有一些差异。
全国高考试卷的划分是按照地域差异来调整的,因为一些教育发达的省份在出题时对于出题方向则会比较侧重能力方面,主要考察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对于教育不发达的省份,在高考出题时则会考察一两个比较偏僻的知识点或是比较少见的类型。这些差异也是高考没有统一试卷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
高考文言文作为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自然有很多教师、学者纷纷对高考文言文进行研究、分析。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摘抄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
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
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2、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
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风流
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
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5、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
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处置、处理。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
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
7、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
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8、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
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
古义先例、旧事。
10、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
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11、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
今义坏。
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12、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
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刚刚一开始.
1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
今义才能杰出的人。
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4、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
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
古义纵横驰骋。
15、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
今义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6、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结束
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古义整理好装束。
17、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
今义弯身行礼。
古义恭敬谨慎地
18、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
今义不抽象,不笼统。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0、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会计
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21、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致意
今义表示问候;
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22、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反复
今义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2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从容
今义不慌不忙;
古义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24、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
古义方便。
2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无赖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义活泼好玩。
26、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此。
27、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28、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29、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作文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古义写文章。
30、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其实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2017年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推荐1、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秋天;天,天空。
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
今义配偶(女方)。
古义妻和子女。
3、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4、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指战国时秦国肴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5、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束手
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
古义投降。
6、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
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