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物理高考滑块问题_高考物理滑块运动模型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物理高频模型清单2.物理中两物体相对滑动的问题,相对位于与对地位移的区别,在实际问题中怎么用?3.求广东高考物理需要分类讨论的计算练习题4.高考物理真题:斜坡上的牛顿定律5.问一道高考物理的改编题目6.08年江苏高考物理题: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0v运动.设滑块运动 以前回复过此类问题,以下是建议:
1.高考物理高频模型清单
2.物理中两物体相对滑动的问题,相对位于与对地位移的区别,在实际问题中怎么用?
3.求广东高考物理需要分类讨论的计算练习题
4.高考物理真题:斜坡上的牛顿定律
5.问一道高考物理的改编题目
6.08年江苏高考物理题: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0v运动.设滑块运动
以前回复过此类问题,以下是建议: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教程之类的东西,越是清晰明了越好,所以我尽力写得简单易理解。我觉得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最容易让人接受的逻辑就是由大类到小类,由简单到复杂。80%的故事内容是在讲人类如何通过力来控制世间万物的运动。剩下,波、光、热、原四个送分选择题。
如果你的理解能力有限,看一遍片子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故事的剧情。那么不妨听我帮你讲一讲影片回顾。关注公众号:卡尔杰斯,里面有相关的各科学习方法
片子第一部分是序幕,讲了力,就是告诉你,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同时,还告诉你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就要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诀窍是心里默念”。
第一部分完结。
片子第二部分还是序幕,讲了运动,这一部分告诉你世间万物的各种运动是由四种最基本运动组合而成,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列方程组。翻译成公式就是下图这样。
片子第三部分是高潮,讲了力与运动,也就是牛顿三定律,牛顿老爷子告诉人类三件事,这三件事指导人类控制世间万物的运动的基本准则。
1, 不给物体就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给物体施加力,物体就加速动,加速度为a
3,人类不要乱来,你给物体施加多大的力,你自己也要受多大的力,当心自己小命不保。
以上繁琐的文字翻译成简洁的公式就是:
上面这个表格涵盖了物理课本F=Eq.仅此而已。磁场中只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多的内容只有一个:洛伦兹力F=BIL,剩下的内容就又变成高一学的小滑块在斜面上往下滑的问题了。
高中物理这部**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题目给出受力,求解运动
一种是题目给出运动,求解受力
无论哪种,都是通过上表第三列的计算公式来使运动与受力建立联系。
解题思路就是:根据题意,确定受力情况或者运动情况,然后把对应公式列出即可。
以上第三列计算公式,足够你解决所有高考物理题了,只需要这么多。
如果哪位不服,我来演示一下物理压轴题。
这题够典型吧,看起来够复杂吧,物理卷子里再没比这复杂的了吧。如果这题都能得满分,高考物理就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你了。
解题思路:这类题,我读完都不看问题,直接进行求解,因为没有哪个过程是不会用到的。
把以上分析过程大概写出来,方程组列出来,即使不写得数,也能拿到百分之九十的分数了。简单吗?
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基本都不是完整的圆周运动,遇到这类题,脑海里首先想到六个字:”。必然是这样的。”用到的知识是初中几何。如果你不能迅速解出,那还是提前下点功夫,把这类题的所有模型都总结出来,考试的时候,自然会一眼看出来。
刚才说过,以上表格中的公式能够解决所有高考物理题,但是,为了解题简单,又介绍了两个公式,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作用在于,复杂运动中,只考虑结果,不考虑过程的话,就没有必要列出以上全部方程,得出全部参数。如果只关心最终速度或者最终高度的话,直接用动能定理就可以了。
同理,动量守恒与冲量定理也是这个作用。
男一号牛顿的故事讲完了,男二号出场:安培。
这一块是介绍如何解决电学实验题的。
电学实验题是设计题。你只需要分三部来设计电路。
or限流)看题目要求,抓关键字,比如,尽可能多的测量数据2,用电电路(内接3,电表选择(基本上没有合适的电表,所以要串并联某个电阻对电表进行改装)
以后只要拿到电学实验题,问自己,供电电路选什么,用电电路选什么,电表选哪个。这个题基本就解决了。剩下的是误差分析,每个类型的实验的误差来源都不同,自己去总结,遇到那种,想都别想,直接填。
再多说一句,为了不让很多人看到这种题直接懵哔,书上给了四个实验模型,分别是测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电阻丝的电阻率,电表的改装。所有高考题的电学实验出题都是基于以上四个模型改编的。
还有一块是力学实验题。自己去拿一批高考题做横向对比,你会发现,不管是验证机械能守恒,还是测重力加速度,还是其他,最后的考点都是打点计时器。万年不变。所以啊,提前做上十个打点计时器的题,就再也没问题了。
剩下的内容就是花絮和友情客串了。机械波,光学,热学,原子物理。
这些内容只需要记住基本公式就好,高考是白送分的。
总之,对于物理,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然后再不断地去丰富那些细节的东西。反正我当年形成这个知识体系以后,高中物理的内容,就像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样,刻在我脑海里无法忘记。
“会而不对100+吧
第二 ,有没有问过自己原因?
相信你们的原因都是很笼统,什么算错数了,看错题了,没考虑周全等等。但是,你确定你真的足够了解自己吗?
你是不是每次都感觉自己只是临时粗心马虎,所以一次次放过自己?但是,你确定自己真的只是粗心吗?
1,一定要高度警惕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这个问题太难改了。
2,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弱点。什么叫充分了解?至少得像我一样,遇到具体某一类题目的某一步的时候,知道自己这里经常犯什么样的错误。而不是特别笼统的仅仅是知道自己计算有问题,审题有问题。
还有更多方法,在公众号中有。实践是核心。觉得好久点个?吧
高考物理高频模型清单
好多啊,看在你是高考考生的份上,帮你看看。
37、加速度是减速度的两倍,设叫做2a和a的话。那么加速到最大速度v时间为v/2a,从最大速度v减小到零的时间为v/a,所以,加速减速时间比1:2,B选项正确。
下滑总时间3秒,也就是平均速度12/3=4米每秒,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最大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两倍。所以最大速度8米每秒。A错误。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以求出,下滑加速度为8米每秒?,减速度为4米每秒?所以,受力,加速阶段为10-8=2(还要乘以质量),减速阶段10-4=6(乘以质量)所以,受力比1:2,C正确。
位移比,因为平均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等于时间比,所以是1:2D错误。
4、BD应该不存在相撞的可能吧,没有图不太清楚,不过我想不出他们会相撞的理由。
12、下滑力部分不显示,所以,滑块对斜面有效地力只有2N垂直于斜面的力。
而斜面对测力计而言,水平方向力不显示,所以,那2N的垂直于斜面的力,要分解到竖直和水平面上,只有竖直面上的 √3 N 有效。
这个题目R2没给大小,无法计算。
8、A项明显不对,不可能一直一样的,不然磁场放在那里干么用的。
B选项应该打错了,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匀加速,最后磁场力平衡掉重力以后,滑块对木板就没有压力了,也就没有摩擦力了,所以也就没法加速了。
CD都是最后木板的加速度算错了。应该是0.6N/0.21kg的加速度。
物理中两物体相对滑动的问题,相对位于与对地位移的区别,在实际问题中怎么用?
高考物理高频模型清单里面的题型在考试中出现频率很高。
《80页高考物理高频真题解题模型》这些题型在考试中出现频率很高,只要你能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模型,并更多的进行研究和推理,对于高考中最困难的题型也能很快找到解题的思路。
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认真听,认真记住,书中的概念,公式可以记住,但做试题、考试会觉得无从开始,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实际上你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要掌握几个重要的解题模型,养成良好的解决习惯,一些所谓的难题就会解决。
事实上,每个高中物理题目都有解题的模型,如滑块模型、传送带模型、行星模型等。只要你掌握了这些模型,就相当于掌握了一种解题的方法。
《80页高考物理高频真题解题模型》内容介绍:
《80页高考物理高频真题解题模型》罗列了13个模型,如刹车模型、追及和相遇模型、图像模型、传送带模型、斜面模型、弹簧模型、变轨模型、双星模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模型、打木块模型等,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能快速使用模型,轻松解题,获得高分。
《80页高考物理高频真题解题模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导向,结合高考试题和命题规律,将高考常考、考生易错的典型问题归纳总结为相应的模型,提炼出了每个模型的解题套路,而且所列举的模型几乎涵盖了高考考查的所有模型。
求广东高考物理需要分类讨论的计算练习题
相对位移是物块的对地位移比木板的对地位移多的部分,也就是说物块在木板上的位移
对地位移是物体相对于地面所走的位移,研究能量问题时要用到对地位移而不是相对位移(这里要指明W=FXcosa其中的X指的就是对地位移)综上所述,相对位移只能判断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而对地位移是求功的(求能量的)
S2是木板对地位移,且水平面上只受物块的滑动摩擦カ所以umgS2=Mv共^2/2
设小物块对地位移为S1所以
-umgS1=mv共^2/2-mvB^2/2
物块木板系统中合外カ为0所以动量守恒mvB=(m+M)v共
只要明白功要用对地位移求就OK了
得S1=8R S2=2R 相对位移6R说明共速时物块还在木板上
下面分情况讨论主要是研究物块位移当L<2R时说明木板在与C碰撞时与木板还没共速此时对地位移为l+L也就是BC间距
2R〈L〈5R时,物块和木板会达到共速,你把开始,共速,结束时情况竖着画下来就可以知道此时对地位移为S2+l即共速时木板位移+板长
往下比较简单了不写了
纯手机手打,真的很辛苦,纳吧!虽然可能有点晚!呵呵!祝您愉快,今后有问题可以问我哦
高考物理真题:斜坡上的牛顿定律
36、如图20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 ,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 ,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解:(1)设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为vB,对物块从E到B由动能定理得
①
解得 ②
(2)设物块与滑板达到共同速度v时,物块还没有离开滑板,对物块与滑板,由动量守恒,有 ③
设物块在滑板上运动的距离为s1,由能量守恒得 ④
由③④,得 ⑤
即达到共同速度v时,物块不会脱离滑板滑下。
设此过程滑板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2,对滑板由动能定理得 ⑥
由③⑥,得
讨论:①当 时,滑块在滑板上一直减速到右端,设此时的速度为vC,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⑦
解得
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设物块离开滑板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为H,由机械能守恒得
⑧
解得 ,故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
②当 时,滑块与滑板最终一起运动至滑板与C相碰,碰后滑块在滑板上继续做减速运动到右端,设此时的速度为vC1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⑨
解得
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设物块离开滑板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为h,由机械能守恒得
⑩
解得 ,故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
问一道高考物理的改编题目
5.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 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
B. 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 较大时方向向左, 较小时方向向右
14.一质量为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 ,如图所示。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8.如图,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 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20.如图,物体 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 Q 轻轻地叠放在 P上,则
A.P 向下滑动
B. P静止不动
C.P 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9.如图所示,倾角为α 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 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 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 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2.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 ,两长方体物块 和 叠放在 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 与 、 与 、 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 、 和 表示。则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 的作用,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和 。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16.倾角为 、质量为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9.如图,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A.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08年江苏高考物理题: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0v运动.设滑块运动
分析题可知:小球的势能转化为p2的势能与p1和滑块的动能以及p2与滑板摩擦产生的内能。设AB长为s则mgl=μmgs+Ek......①Ek=?0?5×﹙M+m﹚×Vab?0?5......②Vab=?0?5×Aab×t?0?5......③Aab=﹙μ?6?0mg﹚÷M......④?0?5×Ap?6?0×t?0?5=Va﹣Vb......⑤?0?5×m×Va?0?5=mgl......⑥?0?5×m×Vb?0?5=mgR......⑦Ap?6?0=μ?6?0g......⑧由12345678得s=(楼主自己算) 累死了 手打求纳~
题目只给出了这四种情况 所以只需要根据图像分析给出的情况就行
针对题目给出的情况 A中 水平方向是s-t关系是一次函数 水平匀速运动 是典型的平抛运动 没有摩擦力
B中 应该是两次平抛 也就是下落后反弹继续平抛 这样还是没有摩擦力
C中 水平方向速度不变 平抛 无摩擦
D中 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均匀增加 也就是匀加速 所以肯定是匀加速下滑 有摩擦力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