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数学文科知识点,高考数学文科知识点归纳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都考哪些内容2.广东高考数学一般考哪些知识点?3.高考文科数学公式4.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5.高考文科数学的基础分有哪些考点?6.文科高考数学考点,详细点7.高考文科数学易得分知识点高三文科生在复习数学科目时,首先需要掌握数学公式。为了帮助高考考生掌握数学公式,下面我为高三文科生整理数学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  一、对数函数 log.

1.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都考哪些内容

2.广东高考数学一般考哪些知识点?

3.高考文科数学公式

4.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5.高考文科数学的基础分有哪些考点?

6.文科高考数学考点,详细点

7.高考文科数学易得分知识点

高考数学文科知识点,高考数学文科知识点归纳

高三文科生在复习数学科目时,首先需要掌握数学公式。为了帮助高考考生掌握数学公式,下面我为高三文科生整理数学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

 一、对数函数

 log.a(MN)=logaM+logN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

 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

 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

 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

 S圆柱侧=c*l

 S圆台侧=1/2*(c+c?)*l=兀*(r+r?)*l

 S圆锥侧=1/2*c*l=兀*r*l

 S球=4*兀*R^3

 V柱体=S*h

 V锥体=(1/3)*S*h

 V球=(4/3)*兀*R^3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

 (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AB|=sqr[(x2-x1)^2+(y2-y1)^2]

 (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sqr

 (A^2+B^2)

 (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

 C2|/sqr(A^2+B^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sin(2*k*兀+a)=sin(a)

 cos(2*k*兀+a)=cosa

 tan(2*兀+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

 sin(兀+a)=-sina

 sin(兀-a)=sina

 cos(兀+a)=-cosa

 cos(兀-a)=-cosa

 tan(兀+a)=tana

 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

 1、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tan(兀-a)=-tana

 sin(兀/2+a)=cosa

 sin(兀/2-a)=cosa

 cos(兀/2+a)=-sina

 cos(兀/2-a)=sina

 tan(兀/2+a)=-cota

 tan(兀/2-a)=cota

 (sina)^2+(cosa)^2=1

 sina/cosa=tana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高中数学知识点速记口诀

 1.《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3.《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 方法 ,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4.《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5.《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6.《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7.《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 台球 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8.《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高三文科 数学 学习方法

 一:加深理解

 对数学课本里的概念要重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认真看书,多练习,全面掌握,结合所有资料,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更深知识的理解。

 二:认真做笔记

 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做笔记。听课不只是要听而已,还在积极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要用什么方法,什么公式等等。老师上课时讲的,都会有一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还有平时都会出错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判断。所以上课做好笔记是必须的。

 三:反复练习

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都考哪些内容

第一章 平面向量

基础知识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实数与向量的积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向量与实数

8.向量的性质

9.向量的夹角公式及应用

10.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11.线段的定比分点

1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13.平移

14.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向量的线性运算

2.向量的数乘运算

3.向量的位置关系

4.向量的几何运算

5.有向线段与分比

6.比例综合计算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向量平衡性质的应用

2.向量的三角综合运算

第二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基础知识

1.集合

2.子集和真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韦恩图与摩根律

7.四种命题

8.逻辑联结词

9.常见数学逻辑符号

10.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1.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逻辑符号表达

2.集合性质的应用

3.集合定义问题

4.集合相等的判断

5.集合图形法的应用

6.两两相交的多个集合的并集的求法

7.命题与逆否命题

8.充要条件

综合性高考试题

1.集合的比较

2.集合与排列组合

第三章 函数

基础知识

1..映射和一一映射

2.坐标系和象限

3.函数和反函数

4..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5.函数的对称

6.函数的自身对称

7.定义域与值域

8.函数平移和坐标系平移

9.指数和对数

10.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1.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

12.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函数图像的应用

3.函数与反函数的变换

4.函数对称的应用

5.函数平移和坐标系平移的应用

6.分角和倍角的象限

7.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应用

8.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9.复合函数

10.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的应用

11.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函数对称的延伸

2.函数与定点

3.函数的综合应用

4.信息定义

第四章 不等式

基础知识

1.不等式的基础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几个重要公式

5.不等式的解法

6.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7..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8.二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区域

9.曲线的不等式区域

10.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不等式公式的应用

2.几类不等式的最值求法

3.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

4.不等式区域的应用

5.不等式方程的求解

6.分段函数不等式的求解

7.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

8不等式方程和函数的综合

9.绝对值方程与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

10.不等式应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几类不等式的证明思想

2.数学归纳法思路

3.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4.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分析

第五章 三角函数

基础知识

1.角的度数和弧度制

2.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3.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三角函数

5.三角函数与象限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性质

9.正切函数图像的性质

10.五点法画正、余弦函数

11.反三角函数

12.斜三角形解法

13.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14..三角函数补充公式

15.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三角函数的象限

2.三角函数性质和图像

3.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单调性

4.三角函数的化简求解

5.三角函数与向量

6.三角形与正、余弦定理

7.三角函数的极值求解

8.斜三角形的求解

综合性高考试题

1.绝对值与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综合求解

3.构造法与三角函数求解

4.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

5.三角形的综合解法

6.斜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数列

基础知识

1.数列

2.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典型性质

4.等比数列

5.等差数列的典型性质

6.倒数数列

7.几种典型的Sn→an递推关系式

8.几种典型的an+1→an递推关系式

9.几种典型的an→n递推关系式

10.几种典型的数列之和或积的形式

11.几种典型的Sn+1→Sn递推关系式

12.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等差数列的基本应用

2.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3.等比数列的基本应用

4.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5.倒数数列的求解

6.数列与方程

7.算法与数列

综合性高考试题

1.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2.错位相消法的应用

3.复杂定义的数列分析

4.数列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5.几类复杂的数列递推式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基础知识

1.点与点的距离

2.斜率和直线方程

3.直线关系和斜率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直线与曲线的关系

6.曲线与方程

7.点与曲线的关系

8.点与面的关系

9.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0.圆的基本性质

11.圆的典型特征

12.圆的典型问题

13.四点共圆的条件

14.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直线方程的应用

2.点线距离的应用

3.直线关系的简单应用

4.圆的性质应用及参数方程

5.直线与圆的关系的应用

6.圆内截弦的性质应用

7.圆和直线相关证明题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圆的综合应用

2.圆过定点问题

3.圆的极值问题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基础知识

1.椭圆的标准方程

2.椭圆的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椭圆的典型特征

5.椭圆的物理性质

6.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7.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8.双曲线的物理性质

9.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0.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11.抛物线的物理性质

12.抛物线的典型特征

高考试题分类垒

1.椭圆的性质应用

2.双曲线的性质应用

3.抛物线的性质应用

4.圆锥曲线与三角形的综合

5.圆锥曲线与圆的综合

6.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

7.三种圆锥曲线的关联问题

综合性高考试题

1.椭圆的综合应用

2.双曲线的综合应用

3.抛物线的综合应用

4.圆锥曲线的极值求解

5.圆锥曲线的综合求解

第九章 直线与平面

基础知识

1.平面的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行直线

4.异面直线

5.直线与平面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线面关系中的反证法应用

9.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10.空间向量

11.空间向量的夹角公式

12.直线的方向向量

13.平面的法向量

14.空间向量的应用

高考试题分类

1.空间上直线与直线的关系

2.直线与平面性质的应用

3.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计算

4.空间上三角形与平面的关系

5.二面角的性质

6.空间向量的性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线面夹角的综合应用

2.二面角的综合应用

3.空间向量的综合应用

第十章 简单几何体

基础知识

1.多边形的特征;

2.多面体、凸多面体和正多面体

3.棱柱

4.棱锥

5.球体的性质

6.正四面体与正方体

7.投影与视图

8.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多面体的性质和拆分

2.多面体的截面形状

3.多面体上的共面问题

4.棱锥和棱柱的求解

5.正方体与正四面体

6.球体的基本性质

7.球的内接多面体和外切多面体

8.正三角形与圆、正四面体与球

9.视图与投影的应用

10.多面体的几何证明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多面体上线面夹角的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基础知识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公式

3.组合与组合数公式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5.二项式定理

6.排列组合的题型和原则

高考试题分类

1.排列组合的基本性质

2.排列组合中的对等问题

3.排列组合中的不对等问题

4.特殊优先原则的应用

5.排列组合反向思维的应用

6.相邻的排列组合问题

7.树图法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

8.二项式展开式的应用

9.幂指数的求解

10.简单几何问题的排列组合

综合性高考试题

1.二项式中的若干等式

2.总和限定的组合方式

第十二章 概率与统计

基础知识

1.随机事件与概率

2.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4.概率计算中完备性、纯粹性和平等性

5.离散型随机变量

6.抽样

7.方差与标准差

8.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均值和方差的应用

2.总体抽样和分层抽样

3.概率和数学期望的基本应用

4.概率应用的反向思考

5.标准公式Pn(k)=Cn^kP^k(1-P)^(k)的应用

6.统计应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概率的综合应用

2.由对立事件发生概率求事件发生概率

3.方案比较

第十三章 导数

基础知识

1.导数的概念

2.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导数

3.基本导数公式

4.导数的应用

5.导数与极值

高考试题分类

1.导函数、曲线的斜率和切线方程

2.导数与函数单调性

3.导数与极值的应用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导数的综合求解

2.导数法比较函数

3.导数的实际应用

第十四章 复数

基础知识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4.基础习题

高考试题分类

1.复数的性质

2.复数的基本运算

综合性高考试题

1.复数运算技巧

第十五章 高考中智力趣味问题

试题分类

1.比较题

2.进制分析

3.概念剖析

解法归纳

1.折中法

2.特值法

3.系数之和的综合求解

高考试题综合思路

1.反向思维

2.灵活思想

3.规则应用思想

4.观察思想

5.拆分思想

6.对比思想

附录 课改选修内容

1.极坐标系

2.参数方程

3.几何证明

4.线性回归方程

广东高考数学一般考哪些知识点?

高考时文科的数学主要考试内容如下: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是函数图象。

2.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有没有影响到函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如果产生了影响,应考虑分类讨论。

3.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求最值、范围、比较大小等),优选特殊值法;

4.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5.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6.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问题;

7.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

第3/4页

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8.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多观察图形,注意图形中的垂直、中点等隐含条件);个别题目考虑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9.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0、向量问题两条主线:转化为基底和建系,当题目中有明显的对称、垂直关系时,优先选择建系。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12.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2.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即有平方关系),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13.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14.与图象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

15.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二是中点在对称轴上。

高考文科数学公式

文科和理科,是不同的。

文科数学:

一、《集合与函数》

二、《三角函数》

三、《不等式》

四、《数列》

五、《复数》

六、《立体几何》

七、《平面解析几何》

八、《导数》

九、《平面向量》

理科数学:

多了《排列与组合》,(《微积分》一点点)

文科数学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德摩根公式 .

2.

3.

.

4、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

② 顶点式 ;

③零点式 .

6.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②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②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③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分数指数幂 ( ,且 ).

( ,且 ).

10、根式的性质(1)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1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12、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13、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1) ;

(2) ;(3) .

14、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1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1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

17、等差、等比数列公式对比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式

通项公式及推广公式

中项公式

运算性质

前 项和公式

一个性质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

1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1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② ;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20、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21、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 )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22、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2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2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其中 .

25、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26、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

①若已知切点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过圆上的 点的切线方程为

27、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28、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 2)判定定理:若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性质:平面外与已知平面的垂线垂直的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

29、判定两平面平行的方法:(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平面平行。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5)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0、证明线与线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2)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

3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线面垂直的定义

(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面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2、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3、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4、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

正棱锥的侧面积为S= 圆锥侧面积S=

锥体的体积V= 台体侧面积S=

台体的体积V= 柱体侧面积S= 体积V=sh

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是 ,其表面积是 .

40两直线的.夹角公式 .( , ,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41.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42.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43.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44.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45.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4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47.(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

(3)排列数公式 = = .( , ∈N*,且 ).

(4)排列恒等式 ① ;② ;③ ;

④ ;⑤ .

(5)组合数公式 = = = ( , ∈N*,且 ).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① = ;② + =

组合恒等式① ;② ;③ ;

④ = ;⑤ .

(7)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 .

(8)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48.(1)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

(2)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1+A2+…+An)=P(A1)+P(A2)+…+P(An).

(3)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4)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

(5)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49.(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 ;(2) .

(2)数学期望

(3)数学期望的性质:① ;②若 ~ ,则 .

(4)方差

(5)标准差 = .

(6)方差的性质① ;② ;

③若 ~ ,则 .

50.(1)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式中的实数μ, ( >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2)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

(3)对于 ,取值小于x的概率 .

.

51.(1)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

(2)相关系数 .

|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

52.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a,b〉= (a= ,b= ).

53.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54.二面角 的平面角 或 ( ,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55.设AC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 ,AB与AC所成的角为 ,AO与AC所成的角为 .则 .

56.若夹在平面角为 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 , ,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5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B ,则

= .

58.点 到直线 距离 (点 在直线 上,直线 的方向向量a= ,向量b= ).

59.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 分别是 上任一点, 为 间的距离).

60.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是经过面 的一条斜线, ).

61.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 , , ).

62.

(长度为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 ,夹角分别为 )(立几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63. 面积射影定理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 、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 ).

64、算法的概念: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65、程序框图及结构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66、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67、基本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68、几个常用的函数:绝对值abs( );算术平方根sqrt ( );取商a\b;取余a mod b

69、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

表达式如下:

70、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两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少

分层

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系统抽样 将总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分别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较多

71、样本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直方图、数字特征

, , 。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平均数:

方差: =

标准差: ( )

72、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必然事件是每次试验都一定出现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现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结果或随机现象的每一种表现称作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一个事件如果不能再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称作基本事件。

73、在n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m/n,当n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值附近摆动,随

着n的增加出现摆动幅度较大的情形越少,此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 )

74、互斥事件概念:在一次随机事件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

75、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性质:P(A)+P( )=1或P(A)=1-P( )

76、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随机试验模型,古典概型有两个特征:

(1)基本事件个数是有限的;

(2)各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即它们发生的概率相同.

77、设一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而事件A恰包含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的概率P(A)定义为

=

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互斥,再由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分别求它们的概率,然后计算。 在计算某些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转而先示对立事件的概率。

78、几何概型的概率:

79、终边相同角构成的集合:

80、弧度计算公式:

81、扇形面积、弧长公式: , ( 为弧度制)

82、三角函数的定义:

是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是 的终边上除原点外的任一点。

8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第一象限:Sinα、cosα、tanα全正

第二象限:Sinα为正、cosα、tanα为负

第三象限:tanα为正、Sinα、cosα为负

第四象限:cosα为正、Sinα、tanα为负

8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sin

0

1

0 -1

cos

1

0 -

-

-

-1 0

0

1

不存在 -

-1 -

0 不存在

85、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86、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87、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88、辅助角公式: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主要在求周期、单调性、最值时用。 如

89、二倍角公式 .

.

.

半角公式(降幂公式): ,

9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y=Asin(ωx+j),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91、(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对应角正弦的比相等。

(R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

推论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9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95、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9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9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9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性质

93、(1)向量的模长公式:a=(x,y),|a|=

(2)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设a= ,b= ,则a?b= .

(3)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98、解不等式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小于取中间]

或 .[大于取两边]

(2)、一元二次不等式

判别式

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相异实根 相等实根 没有实根

的根

解集 R

解集

注: 解集为R,( 对 恒成立)

(3)高次不等式——序轴标根法(奇穿偶不穿,大于取上小于取下)

(4)分式不等式——先化简右边为0(移项通分),再化为整式不等式。如:。

99、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00、(1)逻辑联结词。“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p

(2)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101、圆锥曲线及性质

(1)椭圆

①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P为动点,且 ( 为常数)则P点的轨迹是椭圆。

②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 焦点在Y轴: ;

长轴长= ,短轴长=2b 焦距:2c [a2-b2=c2] 离心率:

(2)双曲线

①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 ( 为常数),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②图形:

③性质

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实轴长= ,虚轴长=2b, 焦距:2c [a2+b2=c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双曲线方程为

等轴双曲线:特别地当 离心率 两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 ,此时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 ;

(3)、抛物线

①定义:到定点F与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即: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

②图形:

方程

焦点: F F F F

准线方程:

③性质:方程: ;

焦点:F ,通径 ;

准线:;过焦点弦长

注意: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通径长=

102、 在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或微商)

.

103、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是曲线 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10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为常数). (2) .

(3) . (4) .

(5) ; . (6) ; .

10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2) . (3) .

106、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的方法(用导数)

若 在某个区间A内有导数,则 在A内为增函数;

在A内为减函数。

107、判别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1)、求导 ;(2)令 =0求极值点

(3)、列表判断符号: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大值;

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小值.

108、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设y=f(x)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y=f(x)在(a,b)内有导数,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可分两步进行.

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

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109、复数 的性质

(1) 复数的相等 .( )

(2)当a=0,b≠0时,z=bi为纯虚数;

(3)当b=0时,z=a为实数;

(4)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

(5)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

(6) =-1, =-i, =1.

110、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分子、分母乘分母共轭复数)

111、常用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基本(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112.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

108.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 ,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 ,则

的实部为零 为纯虚数

(λ为非零实数).

11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高考文科数学的基础分有哪些考点?

选择:集合、面积体积、三角系列、概率、函数、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复数

大题:概率、三角函数、数列、几何、圆锥曲线、极限、导数、直线与圆、不等式。

范围都在必修12345和选修1-1、1-2、4-4.内

考点也就那几个

集合、

复数、

概率、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命题、

等差、

等比、

框图、

三角函数、

解三角、

三视图、

求体积、求面积、

解不等式、

向量、

线性、

树状图、

方差、

解析几何、

求导、

坐标系、

对数、指数、

圆。

文科高考数学考点,详细点

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文科数学易得分知识点

选择题,填空题范围较广,最好做多手准备。

大题第一个是关于三角函数的内容。

2题是关与立体几何的。

3,是关于概率的。

4,导数函数的问题。

5,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有: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综合在一起的。

楼主您好!我是高考过来人,其实高中数学主干并不多:

1.集合和数列

2.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

3.立体几何

4.函数与不等式

5.平面解析几何

6.概率和统计

7.导数

凭着印象,大概就这么多,其实数学并不难学,只要你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母题后,大部分的分数就能拿了。然后个人推荐天星教育的高考题库,上面都是近几年的高考题还有模拟题,分章节,非常实用。题目做杂了反而浪费时间,要做就做经典的题,高考题是最经典。最好卖合订本,便宜一些。还有天星试题调研,我几乎每一期都买了,我是高三的时候买的,但高一就可以开始买,它是一小册一小册出版的,比如集合,数列出一本,上面主要是题型归类,详细的讲解,方法归纳,很贴近学生,所选题目可谓优中选优,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其实天星教育的书都很经典的,我一直很信任她,比如说45套,几乎人手一本。建议楼主要把眼光放在高考,一切为高考服务,其实离高考也不远了,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多向老师讨学习经验。我当时也是数学差。其实没啥巧,就是做题,我当时最喜欢做经典的题,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选择题,就可以辐射一大片知识点,实现的章节之间的联会贯通,这就是经典,而高考题恰好就是这样,高考题库更是优中选优,讲解非常详细,甚至还有一题多解的,力求最简便的方法解出,让人心服口服的感觉,做题是一种享受。如果你基础差的话,先看试题调研上的例题,然后再做高考题库。数学的话要细心,我高考时数学前18题都是满分,我平时数学很差的,就是临近高考时来了感觉,反正我提醒你,能拿的分一分不能丢,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然后楼主一定要和老师打成一片,很有利的!!

文章标签: # 直线 # 函数 # 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