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鼎尖教案高中历史电子版,鼎历史笔记高考
tamoadmin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1.三足鼎的历史典故2.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浅谈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3.左传笔记012|鲁宣公18年(2):鼎之轻重,岂尔可问也!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一言九鼎的象征1、鼎一直都有些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言九鼎的象征,也成为代表着青铜时代,中国冶金技术的最好成就。2、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象征民族团结和文化内涵丰厚。3、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
1.三足鼎的历史典故
2.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浅谈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
3.左传笔记012|鲁宣公18年(2):鼎之轻重,岂尔可问也!
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一言九鼎的象征
1、鼎一直都有些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言九鼎的象征,也成为代表着青铜时代,中国冶金技术的最好成就。
2、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象征民族团结和文化内涵丰厚。
3、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4、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5、鼎一直就有被赋予着非常神圣的色彩,鼎本来是古代用来烹饪的用具,就相当于是现在的锅具,用来炖和放鱼肉。
6、鼎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的的器物、最早的观念统一中原就与鼎的诞生有直接关系的。
7、现代其造型改变主要用来象征吉祥在家中摆设寓意一切新开始。
三足鼎的历史典故
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件重要文物,也是中国青铜器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的青铜鼎,被认为是中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然而,历史考证揭秘了一个真相,司母戊鼎其实叫后母戊鼎。
历史背景
司母戊鼎是在1939年出土的,当时被称为司母戊鼎。司母是商代的神_,戊是天干的第五位,象征着土地,鼎是古代祭祀活动中常用的器物。因此,司母戊鼎的名字意味着它是用来祭祀司母神的土地之鼎。
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司母戊鼎的铭文中并没有提到司母神。相反,铭文中提到的是后母。这个发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司母戊鼎的历史。
铭文解读
司母戊鼎的铭文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后母戊”,下部分是“世祖乙丑年造”。在古代青铜器铭文中,通常会写明器物的用途和制造者的姓名和年代。因此,铭文中的“后母戊”应该是指这个鼎是用来祭祀后母的,而不是司母。
考古发现
除了铭文之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证据支持后母戊鼎的说法。首先,后母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神_,被认为是孝顺之神。其次,后母戊鼎的造型和其他后母鼎非常相似,而与司母鼎则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后母戊鼎的出土地点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这个地区在商代时期是后母信仰的中心地带。
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浅谈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
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 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左传笔记012|鲁宣公18年(2):鼎之轻重,岂尔可问也!
1、司母戊鼎在青铜铸造史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2、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
3、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4、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发兵攻打陆浑的戎人,因之来到雒(洛)水,“观兵于周疆”,在周朝的都城外陈兵示威或者炫耀。
周定王派遣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因为楚伐戎,也是为安定周之天下,故劳之。王孙满,周共王的儿子姬圉的曾孙姬满,时为大夫。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王孙满回答, “在德不在鼎 ”。一统并拥有天下,不在于鼎,更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而在有天下者之德行。
王孙满说,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魑魅是山之鬼怪,魍魉是木石之怪。
夏桀昏乱,把鼎迁到了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鼎的轻重,岂是你楚庄王可问的?!
九鼎,相传为夏禹时所铸。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王权之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有取代周的野心。
王孙满把楚庄王的野心看得清清楚楚,并提出了警告:鼎,岂是你可问的?
僖公三十三年春之秦晋崤之战(公元前627年),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师果败。
关于历史纪年,《尔雅·释天》谓: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九牧者,九州之长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