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河北高考齐文_2021年河北高考文科状元是谁

tamoadmin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历史朝代2.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3.语文历年高考文言文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 夏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 约前1600-1046年 亳河南商丘汤 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

1.中国历史朝代

2.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3.语文历年高考文言文

河北高考齐文_2021年河北高考文科状元是谁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

夏 约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 约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 西周 约前1046-771年②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姬发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新 9-23年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魏孝文帝拓跋宏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十国 902-979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景宗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海陵王完颜亮

开封 河南开封 金宣宗完颜珣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太宗皇太极

采纳了吧

中国历史朝代

1. 关于秦国、楚国、潼关的诗词

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十里晓鸡关树暗,

一行寒雁陇云愁。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色秋。

麈尾角巾应旷望,更嗟芳霭隔秦楼。 温庭筠《过潼关》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秦王扫六合》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秦国统一六国前的文言文

六国古文是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秦以外齐、燕、赵、韩、魏、楚等各诸侯国)的文字,即战国古文。

它是上承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在诸侯割据条件下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字殊体。形体很不统一,笔画草率,简体、俗体大量涌现。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与秦文不合的六国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战国时代,诸侯国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分合,形成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和宗周、宋、卫、中山等几个小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剧变,给文字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生长力发展,使文字的使用日益广泛,要求文字简化;书写工具和材料变化,用毛笔书写于竹帛远比范铸简捷,文字使用者扩大到平民,而他们对字的形义关系理解又差;诸侯割据,政治上不统一,使各国文化自由发展,带上浓厚的地方色彩。对汉字形义关系理解差,便难免写错字形,以讹传讹,就形成讹变字;书写的简捷和文字应用的广泛,便导致字形书写的简化和草率,从而形成省变字;文字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区间文字异形现象突出,因而形成异体字;除了秦国文字墨守春秋以前正统文字的字形,仅在书写风格上渐趋规整匀称,向小篆过渡之外,其他六国文字与春秋以前相比,字形差异很大,几乎面目全非。六国古书不仅见于简、帛、陶、玺之上,也见于某些王室重器。

3. 想学习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的文字 哪学

秦国文字就是所谓的秦系文字,六国文字又分几大类,比如三晋和齐系文字等等。

秦国大致都是小篆,原始材料可以去摹写云梦睡虎地秦简,不过看说文也可以了,更直接一些。 其他的,楚国文字可以摹写《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的,15本碃骸百缴知剂版烯保楼,很好的材料,要是想深入的学习,就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个就贵了,网上3600左右吧。

别的可以去看汤先生的《战国文字编》、孙刚师兄的《齐文字编》,施先生的《吴越文字汇编》、冯老师的《三晋文字编》。

这些似乎很多了。

要想听课,可以上北大、吉大、复旦去听听本科的古文字课。

希望能帮到你。

4. 楚国和秦国之间有什么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 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史书上记载的“朝秦暮楚”的典故是在豫陕交界的紫荆关——“沿着丹江上行大约5公里,就到了一个名叫月亮湾的地方。在这个豫陕交界的地方,有一个两山对峙的关口。关口外,是八百里秦川;关口内,是开阔的中原。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在这里共同构筑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这个隘口,就是荆紫关的那个“关”了。荆紫关即由此得名。这个关口,是荆紫关的第二个传奇。一道险关要隘横亘于此,自古以来发生过多少战争,只有这青山绿水说得清。 史书记载,发生在荆紫关早期较有影响的战争,应该是秦楚之间的“丹阳之战”。战国时,秦国和楚国交战频繁。当时荆紫关是秦国与楚国的交界地,其中一部分属于秦国,一部分属楚国丹阳县管辖。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秦国凭借占据荆紫关险要地势的优势,一举击败楚国。秦国获胜后,荆紫关全部归入秦国版图。之后,秦楚两国重新修好,秦国又把此地划给了楚国。有个成语叫“朝秦暮楚”,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一时倾向秦国,一时又依附楚国,比喻人反复无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典故的出处就在荆紫关。

5. 秦国和楚国有什么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首先,后来发生的历史也证实了南公这一说。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相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张楚”,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的项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楚”。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刘邦的谋臣武将,除张良等少数人外,也都是楚地英豪。

6. 陈涉世家中楚国与秦国仇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历史典故: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

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南公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都会报仇雪恨消灭秦国的。”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

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议地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它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

首先,亡秦大业虽成于天下民众,但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 张楚 ”,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的项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楚”。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刘邦的众臣之中也有不少楚人。其次,亡秦的决定性战役就是在三户水(今河北临漳西)一带展开,楚将项羽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

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以下即根据历史记载,考察这句名言的应验情况。

楚国地大物博,民风强悍,再加上楚怀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归国,楚人都很恨秦国,所以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21.A 22.C 23.D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1.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

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A项,“臣请往如楚”中“如”动词,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22.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C项“焉”都是语气助词 无实际意思。A项“以”分别是“因为”/“把”。

B项“于”分别为“到”/“比”。D项“而”分别是“表顺承”/“表因果”。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

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

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

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

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23.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屈原”性格特征是“忠君爱国”, ②不能表现他忠君爱国; ③是表现他有计谋,⑤是侧面烘托。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阅读史传类文字,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应理清以下四点: 1.人物。要明白其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2.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明白其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3.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选的传记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因此,阅读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24.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

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

B项,曲解文意,“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不合文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

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

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

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会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

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

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

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

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未回来;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一旦觉悟,楚国坏的习俗。

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 详细介绍

夏朝

约前2070-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朝(殷商)

约前1675-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 西周 约前1046-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周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6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汉 新朝 9-23年

王莽

汉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三国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三国 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晋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南朝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南朝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49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朝

494-534 洛阳 河南洛阳

北朝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朝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朝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朝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五代十国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十国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五代十国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五代十国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宋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南诏

738-937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皮罗阁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234 中都 北京

1115-1234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3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南京 孙中山(开国领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北京 北京 毛泽东(开国领袖)

语文历年高考文言文

晋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导语:熟习中国历史都能背出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但是晋朝以后是哪一个朝代?两晋以后是南北朝十六国骚动期间,才被隋朝一统!据悉,晋朝以后的一个阶段叫南北朝因为南北临时团结,根本以长江为界,北方阅历宋齐梁陈四个期间,北方先由北魏一致后团结为工具魏,后又辨别被北齐北周代替最初由北周的杨坚一致中国树立隋朝。

晋朝以后是哪一个朝代晋朝以后的一个阶段叫南北朝因为南北临时团结,根本以长江为界,北方阅历宋齐梁陈四个期间,北方先由北魏一致后团结为工具魏,后又辨别被北齐北周代替最初由北周的杨坚一致中国树立隋朝

晋朝以后是汉:西晋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秦夏吐谷浑

2.晋朝以后是宋:东晋宋齐梁陈隋

晋朝以后中国大乱政权并立,南朝时汉族人树立,北朝则是北方少数民族树立的政权。厥后隋文帝一致树立了隋朝,但传到二世隋炀帝就被李渊夺了皇位;唐末再一次全国大乱,前后呈现了五个朝代,另有十个小国。接着宋太祖赵匡胤代周自主为宋,北宋连同金灭了辽后果被金给灭了;南宋不汲取教训连同蒙古灭了金后果被蒙古灭了,蒙古政权就是元代。厥后元顺帝一朝各地农民起义,最初朱元璋一致全国,这就是明代。晚明时,努尔哈赤权利兴起,他一致了女真各部为满族,他就是清太祖,接着皇太极灭了明代,树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初一个封建王朝清。

晋朝以后是南北朝,417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主,开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沦亡。439年北魏一致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期间。

南朝

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_

魏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代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_

后周951-960汴河南_皂的价码开封周太祖郭威

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6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

金1115-1234会宁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代1206-1368多数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代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代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南京

中华群众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都城北京

晋朝以后是哪一个朝代

曹魏前期,政治日趋糜烂,阶层冲突愈来愈锋利。与此同时,统治阶层外部呈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团体的一致和妥协。公元249年,曹爽等伴随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见魏明帝陵,司马懿伺机在洛阳发起政变,攫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持续掌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马昭当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因而率数百奴才向司马昭防御,后果被杀。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掌握。公元263年,司马昭向发起灭蜀汉之战,差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平分东、中、西三路防御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构成抵御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对峙。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诚钟会,后叛乱不成,自刎而死,蜀汉沦亡。公元266年,曹魏天子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沦亡,西晋开端。

司马炎即位以后汲取曹魏权臣篡位的经历,将全国以郡为国,分封27个同姓王,同周朝一样让诸侯维护皇室来统治全国。西晋先期晚期历经变革,国力一定程度变强。但没过几年皇室逐渐陈旧迂腐,世家富家则贪暴恣肆,朴素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富家王恺、石崇互比朴素,大臣傅咸上疏说朴素之费,甚于天灾,恳求天子避免,但司马炎不只漠不关心,还赞助其舅争富。权要们不只朴素成性,并且地下掳掠、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司马炎也骄奢*佚起来,因为未能处理政风糜烂、党派乱起、宗室权利扩大与异族内迁麻烦,种下往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近因。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用时16年之久的内哄。这场权益比赛中中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_、长沙王司马_、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_、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外戚杨骏为太傅、多数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聪慧低能,皇后贾熏风为了让本人能把握政权,于永平元年与楚王司马玮同谋,出兵杀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_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完成,昔时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与卫_,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正法。贾后遂在朝,任用贾模、张华、裴_等人,使全国坚持绝对安宁。公元299年,贾后掉臂张华等人的劝止,以诡计废太子司马_,次年杀之。管辖禁军的赵王司马伦结合齐王司马_出兵废杀贾后、张华等。以后司马伦掌控了大政。以后很多诸侯打起了篡权的野心,起兵造反。公元306年,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司马颖、司马_接踵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闭幕。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接踵败亡,群众被杀戮者浩瀚,华夏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气耗费殆尽。自汉代以来很多游牧民族投诚内附华夏王朝,很多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抄晋都洛阳,情势极倒霉。

晋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於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即徙胡,晋室危如累卵。亦不为惠帝采取。事先情势已根深蒂固,既没法徙胡,即便要他们各附本种,还其旧土,亦不可能,故一切徙胡之议,成为一纸空文。加上当局允许胡人移入,却不教养,只需加深胡汉两族的冲突;又以胡报酬兵,这状况於八王之乱时更遍及,如王浚,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则用匈奴。在用胡战略下,胡人尽知西晋国力真假,只需机遇一到,便起兵反叛。

永兴元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国号汉。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上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消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抵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汇合,攻破洛阳,放纵手下劫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兵士苍生三万余人,并发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尔后150年里五胡十六国换流陵犯华夏,搏斗汉人,经济文化蒙受严重冲击。少量人数为避战乱从华夏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中国现代经济中间进一步迁往北方。

司马氏树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佚,毫无树立,第一个被异族灭国的国度。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期间。

1. 请问高考语文的重点古文是哪几篇

高考当中重要的古文并不能肯定的说是乃几篇,

高考有时往往考的就是不重要或者人们没重视的东西,

我只是建议哈有这些古文你可以多看看,

古文 (9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六国论 苏洵

前赤壁赋 苏轼

诗词曲 (28篇)

氓 《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屈原

孔雀东南飞(并序)(节选:从“鸡鸣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从“府吏闻此变”“到千万不复全”)

汉乐府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山居秋暝 王维

蜀道难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蜀相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节选:从“寻声暗问弹者谁”到“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2. 语文高考考哪些古文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

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

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

3.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语文都涉及到那些古文了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

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

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

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

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

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

皇帝悲伤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

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

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4.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背篇目

我只有江苏省的(各个省应该差不了太多吧……)

苏教版

2012江苏《考试说明》规定背诵篇目

1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2 师说

3 赤壁赋

4 阿房宫赋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8 蜀道难

9 登高

10 琵琶行

11 锦瑟

12 虞美人

13 逍遥游

14 氓

以上是高中部分

还有初中部分要的话说一声

一般江苏省高考是8句默写,4、5句高中部分的,2、3句初中部分的,还有1、2句课外名句要自己积累

哎~也有极少情况出现像今年江苏高考这样,没有课外名句……

希望能有帮助

5. 有哪些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1.《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2.《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滕王阁序》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á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0.《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文章标签: # 学期 # 第一 #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