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湘夫人相关题目_湘夫人高考真题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的第三、四段。《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定风波》《水龙吟》《永遇乐》《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传》倒数第三段。《归去来兮辞》《腾王阁序》《陈情表》《蜀道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

湘夫人相关题目_湘夫人高考真题

《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的第三、四段。《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定风波》《水龙吟》《永遇乐》《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传》倒数第三段。《归去来兮辞》《腾王阁序》《陈情表》《蜀道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论语》中有:《有教无类》《人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比喻衬托,各尽其妙

——《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乐曲描写之比较

有人说,世间存在的各种事物,最难写的莫过于声音了。因为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说它有,它确实存在;说它无,它又不见行迹。然而我们发现,尽管声音很难写,但还是不乏描写声音尤其是描写乐曲方面的成功之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虽然这两首诗歌同为描写乐曲的典范之作,但是它们在对乐曲的描写中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不尽相同的。拙文拟就这两首诗歌乐曲描写的手法作一些比较阐述。

乐曲描写之难,难就难在它是抽象的,是无形的。高明的写手总是设法将抽象化为具体,把无形变成有形,这就有必要借助比喻的手法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到琵琶大弦和小弦发出的声音时分别用了“嘈嘈”和“切切”两个拟声的极其抽象的词语,读者想借此获得对乐曲的清晰的印象是不可能的。这点白居易也考虑到了,因此,在“嘈嘈”和“切切”的后面分别加了两个比喻“如急雨”和“如私语”,前者就像下起一场暴雨,后者就像两人在窃窃私语。这样,读者对大弦和小弦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就具体可感了。

当然,在琵琶弹奏的过程中,不会一味地用大弦,也不会只是用小弦,而是时而用大弦,时而用小弦,这“嘈嘈切切错杂弹”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诗中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将其形象化了:大弦的声音就像大珠子掉落在玉盘里发出的声音,小弦的声音就像小珠子掉落在玉盘里发出的声音,它们互相错杂,交替出现,共同组成了一支美妙的乐曲。

乐曲流畅的时候是“间关莺语花底滑”,乐曲凝滞的时候是“幽咽泉流冰下难”,前者就像黄莺在花下啼叫,后者就像泉水在冰下流动。如果读者能借此展开联想,自然能够获得对乐曲的“流畅”和“凝滞”的特点的具体印象。

当琵琶的演奏经过短暂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停歇进入高潮之后,诗人又用两个比喻对其乐曲进行了描写:“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它们就像装满了水的银瓶突然被打破水浆迸流而出,它们就像带甲的骑兵突然冲出与敌方刀枪相击,把琵琶弹奏进入高潮时乐曲的情况具体而又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乐曲收尾时“四弦一声”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它就像“裂帛”即用力撕开一块布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就这样,白居易借助一系列比喻的写法,把十分抽象的乐曲写得具体而又形象,把无形的乐曲变换成了各种有形的事物,使读者对琵琶弹奏出来的乐曲,留下了既具体生动又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贺也是深谙此道的老手。在他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曲清脆时,把它比作“昆山玉碎”;描写乐曲和缓时,把它比作“凤凰叫”;描写乐曲惨淡时,把它比作“芙蓉泣露”;描写乐曲清丽时,把它比作“香兰笑”。清脆时如昆山玉石跌地破碎,和缓时如凤对凰倾诉衷肠,惨淡时如莲花上洒满露珠,清丽时如幽谷香兰风中递笑。通过这一组的比喻,就把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的各种情景具体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尽管白居易和李贺在描写乐曲时都用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描写手法,但是它们在量的控制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琵琶行》中,这种描写手法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演奏过程;而在《李凭箜篌引》中,这种描写手法只是偶一用之。但它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相同的。

要成功描写乐曲,除了通过各种比喻去直接地表现它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乐曲产生的效果的描写间接衬托出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可以说是把这种间接衬托发挥到了极致。全诗共十四句,而运用到间接衬托的手法的就有十句之多。

首先诗里写到李凭弹箜篌的声音对空中的浮云所起的作用,“空山凝云颓不流”,连天上的浮云也被这乐曲吸引住了,从而凝滞不动。这是第一层的衬托。接着诗中写到这种乐曲对传说中的湘夫人和素女所起的作用,“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湘夫人)对竹垂泪,素女一脸愁容,她们都被李凭的箜篌曲深深打动了。这是第二层的衬托。接着诗中又写到这种乐曲对长安城里的人所起的作用,“十二门前凝冷光”,听到他的乐曲,人们仿佛觉得长安十二城门都笼罩在一片寒光之中。这是第三层的衬托。接着又写到这种乐曲对玉皇大帝所起的作用,“二十三丝动紫皇”,连玉皇大帝也被此乐曲感动了。这是第四层的衬托。接着诗中又写到这种乐曲对石头所起的作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就连当年女娲补天用过的石头,仿佛也要被这种乐曲声震破,从而引发了一场石头雨。这是第五层的衬托。接着写到这种乐曲对人们所起的作用,“梦入神山教神妪”,它把人们带到梦一般的境界,仿佛看见李凭在教一帮仙女弹奏箜篌。这是第六层的衬托。接着写到这种乐曲对水中生物所起的作用,“老鱼跳波瘦蛟舞”,鱼儿听到这种乐曲跃出水面,蛟龙随着乐曲的节拍翩翩起舞。这是第七层的衬托。接着又写到这种乐曲对月中的人和动物所起的作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那个一天到晚在砍桂花树的吴质(吴刚)听到这乐曲,也不砍树了,而是靠在树上凝神静听;那只月兔也听得入了神,连露水打湿了身上也浑然不知。这是第八层的衬托。

通过这连续八层的衬托,就把李凭弹奏箜篌的神奇效果渲染了出来。使读者读后,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弹奏技艺。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虽然也有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衬托,但显然白居易不是精于此道的高手,于是在此之后就突然打住,不写下去,而转向写琵琶女的身世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两首诗歌在比喻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上有共同之处,但它们的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琵琶行》侧重通过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琵琶弹奏的过程,《李凭箜篌引》侧重通过多方的衬托来表现箜篌弹奏的效果。尽管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在成功描写乐曲方面,可以说是各尽其妙。

文章标签: # 乐曲 # 描写 # 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