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21高三语文考前指导-2016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tamoadmin 2024-10-19 人已围观

简介1.怎样做好考前复习2.2017高考语文各题的时间分配,求大神指导,谢谢>﹏

1.怎样做好考前复习

2.2017高考语文各题的时间分配,求大神指导,谢谢>﹏<

3.高考时,语文应该怎么样分配时间

4.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做考前适应和指导

5.会考前怎样复习最好

怎样做好考前复习

2021高三语文考前指导-2016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一、

周密计划,打有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之前,应该根据这次复习的容量以及所用时间,大体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必须实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全部内容,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复习的质量。

二、

精心设计,打有战术之仗。这是复习的关键。复习工作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这时的课堂容量非常大,如果不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浓缩,只会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对复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串成知识网络。有些知识可能要打破教材的顺序,跨章节、跨单元。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前后联系,从较高层面上驾驭知识,才能使学生跳出课本看所学知识,跳出知识本身去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这也便是平时所说的变教知识为教能力。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精心设计教案。复习阶段,往往教师没有教案,总认为写教案多余。其实,这时的复习重点已经不在课本知识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之间有何关联,应如何建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起来条分缕析,应用起来开阖自如。这时的教案是一个去粗取精、由厚变薄、由多变少的过程。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要下功夫写。2、要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复习阶段,有效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繁杂的复习任务,提高复习效率,必须设计好课堂流程。有效的课堂流程,可以使整节课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精讲少讲,又能把知识内化到学生头脑中,还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会越来越乐学。3、要精选习题。复习阶段,有的教师最轻松,他的复习计划可以这样概括:一课时复习一单元,同时做这一单元的检测题。于是,习题成了这个阶段的命根子、压轴戏。这种靠多做来压题、猜题、提高成绩的题海战术,效率极低,效果极差。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适当的强化训练完全有必要,但必须精选习题,否则,学生如果不加选择的做题,做得越多越糊涂,头脑越乱,反而不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以上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商讨,离不开集体备课与教研。

三、

因材施教,打耐心细致之仗。复习阶段,往往课堂容量大,复习进度快。因此,这一阶段,应充分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进步。对于平日的学困生来讲,就更会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复习,让这些学生建立起必胜的信心,能学多少算多少,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就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言,这部分学生恰恰就是突破口。因为他们有潜力。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督导:课堂上经常提问,强化个别辅导的力度,课下经常过问他们的复习情况,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因人而异,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让他们学有所得。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们应该改变往常的冷眼、讽刺与挖苦,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耐心与细致,相信我们的学生能行。

以上只是搞好复习的一方面。要真正做好期末复习,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家长的配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只要思想重视,一心想着学生,又付之以具体行动,精益求精、善始善终,就一定会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2017高考语文各题的时间分配,求大神指导,谢谢>﹏<

开考前5分钟加开考后5分钟论述文,15分钟实用类文本,15分钟文学类文本,20分钟文言文,ps文言文不用全看完,第三个选项看涉及内容的前后句即可。古诗加默写15分钟,最后三个选择加语言应用20分钟,作文审题及构思10分钟,写作45分钟,5分钟查缺补漏。

高考时,语文应该怎么样分配时间

高考语文都以阅读内容多,书写强度大著称,语文考试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并且又是第一门,它不仅是考生知识能力上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更是考生应考心理、应变能力、应试策略的竞争。因此语文备考需要细致周密,未雨绸缪,尤其在考试时间的合理调配方面需要做好准备。?

一、开考前5分钟?

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二、开考后的前3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前两题(3-5分钟),语言表达题需要五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文言文需要15-20分钟时间,选择题一定注意排除法,加大语境意识。翻译题要注重直译,逐字逐句落实。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三、开考后的30-90分钟?

1.第三题诗歌鉴赏,注意根据老师的指导读懂诗歌大意。然后读题、做题。时间大约六分钟。第四大题,名句填空仅需最多四分钟。把这两题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2.第五、六主观题应力第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3.今年高考语文继续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一是书写规范,文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划;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几题答案扫描无效,判分为零。三是要点分明,表述规范。主要是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题型,一定要据分值设定要点,4分、6分题先观点后阐释,关键词鲜明、层次明朗。四、最后1个小时?

2014年高考冲刺试题宝典 数学专题试题 英语作文预测 语文作文预测 理综模拟试题

1.作文时间要确保55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行成文字。?

2.作文要力避扣分点:缺题扣2分,字数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或文面脏乱扣分,不完篇扣分等。?

3.网上阅卷,做文书写以清晰、整洁为原则。字不宜过小或大而潦草,或用力过轻;如有写错处,字少可用橡皮擦,字数多最好用直尺比在上面划一横线,不允许用其它方式夸大暴露问题。?

4.留下3到5分钟做全卷的检查,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五、对全卷答题的具体操作,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总问题:?

1.要规范操作,接到试卷后,要先看题数、题型、分值,对重点的题如作文先用时间细读一下,让其在头脑中“发酵”做到对整个考试的内容及难易心中有数。不要匆忙作答,一是可以避免因试卷有问题而白费精力,二是可以避免因监考老师的批评而影响你的情绪。2.先易后难,按自己划分的顺序作答。也就是说,这个答题顺序可以不按试卷顺序来。确立试题的依据,一是试题的难易。卷子一发下来,在浏览试卷时,发现自己会做的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应在监考老师宣布开始答题时立即答上。遇到不会做的题,如通读三遍后仍不知如何下手,应立即“放过”,但要记住题号,必须注上醒目的记号。这样我们试卷上第一遍所做的题大多是会做的,答题信心也就建立起来,然后全力解决不会的题。还可以避免因小失大,因为前面的试题相关性不强,有的试题可以最后单独解决,而后面的阅读题相关性很强,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前面丢掉的是一题,后面丢掉的可能是一片--连锁反应。再说,有些题,像第1第2小题,不会做就不会做了,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没用。?

确立试题的还有一个依据是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有的同学在头脑清醒时做科技文效果很好,否则相反。那你就可以先做这题。还有的同学作文也是这样。?

3.绝对不允许留空白,做不到的要猜。写了还有一点希望,不写一点希望也没有。4.时间安排要适度从紧,稍留空余。建议花90分钟在基础知识上,选择题力求在35-40分钟完成,作文外的主观题,要用足45-50分钟,尤其是鉴赏题、语言运用题(如仿写)要充分用足时间,但也不能久拖不决,至少花50分钟在作文上,其中审题不得少于5-10分钟(这里实际还有构思拟提纲的时间),想好了再写,8分钟检查,2分钟涂卡。但最好做完基础知识题后就涂卡。不要做一题就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应该全部做完检查后,再五个一组填入答题卡。这样先安排好时间表能有效避免为赶时间书写潦草、隐性失分的毛病?

5.要有失分得分意识。一方面,能做好的题要分分必争,就像熟话说的成熟的粮食要颗粒归仓。主观题每做一题,都要思考一下,怎样还可多得分,哪怕是半分。但另一方面,做不到的题不要抠不放。要允许有自己做不到的,这很正常,因为140分以上的是凤毛麟角。每一道题超过了自己定的大致时间,就要果断舍弃,不要流连。要防止因为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影响甚至耽误其他容易题目的完成,导致本来拿不到的

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做考前适应和指导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考前适应和指导的方法如下:

1、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在考前,要鼓励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或害怕。不要让孩子因为考试没有达到预期而沮丧、失望和无助。

家长不能单纯地讲道理,要多和孩子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弱点,告诉他们考试只是为了检验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看你是否听懂了、学会了。如果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弄懂学会,才能更好的进步。

2、家长应该培养积极心态,理解孩子担忧的来源、与孩子多交流,以及多了解孩子的不足,告诉孩子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情况。

其实孩子的担心来源于各方面,特别是父母的言行,很容易影响的孩子的心情。家长平时跟孩子交流时,不要与别的孩子比成绩,也不要流露出家长付出了多少而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他不比别人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考试是对平时学习的检验,如果这次没考好,就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如果平时都会了,考试就没有必要担心了。

3、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在学习中或考试之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考试计划和目标,这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准备考试,并且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和精力。

4、通过提前准备,孩子可以增强信心,减少考试时的不确定性和紧张情绪。

所以,制定计划和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让孩子知道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迷茫的日子。

5、帮孩子建立自信心

在孩子的考试前,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奖励,例如表扬他,告诉他在上次的考试中什么地方发挥得不错。家长也可以鼓励他们保持沉着冷静,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6、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考试。可以尝试使用记忆技巧,例如默写、联想、诵读全篇课文,多做习题,或者使用记忆策略,例如使用记忆卡片、记忆拼图等。

正所谓“智慧源于勤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考试成绩跟平时的努力分不开,平时所学知识都掌握了,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7、鼓励孩子保持积极心态,不要过度担心考试的结果。

家长要告诉孩子,考试并不是衡量成绩的唯一标准,他们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帮助孩子学会放松

考试前,孩子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法放松自己,减轻焦虑和压力,并且要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冥想可以让孩子通过深呼吸和集中注意力,让身体和心灵放松下来,并且提高自我意识。

瑜伽是一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活动。孩子可以通过瑜伽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工具。这可以帮助孩子降低心率,能使心情愉悦。

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陪伴孩子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一同去散步、做手工、玩游戏等等。这不仅可以加深亲子关系,还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孩子学会放松非常重要,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通过放松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考试。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容应考,减少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保持自信,提高和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

会考前怎样复习最好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 ),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一般来说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半个月时间完全属于我们学生,我们这时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可控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本中的每课复习的时间、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复习任务;量次过于频繁,我们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复习任务的完成。现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训练量的控制。到了后期,我们的做法是: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还有“题海战术”。到底做多少题才成其为“海”,也不得而知。我们认为,只要不再做“重复劳动”的练习,就不是“题海战术”。衡量是不是“重复劳动”的标准是:每次考试后,凡正确率高于80%的题目,就认为该知识点和能力点已达到要求,以后就可少做此类练习;正确率低于80%的题目,就认为该知识点和能力点未达要求,以后就可多做此类练习。这样,使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所谓定度控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在复习期间,一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语言训练已露出厌倦情绪,这是个危险信号,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复习效果。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重复的单一劳动会引起大脑疲劳。

3.要有灵活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复习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方法

高考语文总复习要想事半功倍,也必须学会动脑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始我们的复习:

(一)针对考试要点,构建知识系统

在备考复习中,对众多知识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胸怀全局,高屋建瓴地复习才会是高效的。因此,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首要着力的。

首先,拾遗补缺,梳理归纳,点拨基础知识的整合,使之形成由一个个子系统组成的完整的语文知识网络系统。

其次,点明重点,拨开疑难,排除知识障碍,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再次,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缺陷,不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二)有效地使用课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说学语文不能守课本,要能跳出课本,但绝不是轻视课本。有人认为,现在的高考不直接从教材中命题,读课本无用,于是抛开教材,一头扎进题海之中。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纵观近两年高考语文试题,直接来自课本的虽明显减少,但如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些试题,又大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对应点,是课本知识的巧妙迁移和合理深化。据此,搞好高三语文复习,要善于把课本当作“例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复习与训练,做到“迁移”由课本出发,“加深”从课本实现,“综合”以课本为例。一句话,就是“科学利用课本,注意对接高考”。具体说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迁移延伸扩展

迁移就是从课本延伸发展,对课本知识进行横向拓宽,增加新的知识领域。课本上可进行这种迁移的内容大致有两种:一是课本中已经点及,但言而未尽,意犹未穷,留下了知识空间,需要复习者对其进行充实和弥补的。二是课本向我们提供了某种知识或训练的“例子”,但十分有限,我们不能仅此而已,而要以“此”为例 ,扩展开去,补充类似的例子,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2.分析理解深进

语文课本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知识都是表象的、现成的、静止的,要通过深入挖掘来领会和了解其中的深层内容、内在意义和隐含信息。分析理解的深度要与“考纲”一致,方向要始终对着高考。例如1998年高考第14、15题和1999年高考第8、9题,都是关于对一首古诗的分析理解判断,但测试内容不同,前者是一首律诗,选项设计由词到句,由浅入深,由内容到特点。后者是一首七言绝句,选项设计分句进行,由分到总,主要涉及内容和特点;这种题型,与高五册127页的单元知识里一个典型例子如出一辙。那是对杜甫七绝《江南逢李龟年》的分析理解,共进行了五个层次的挖掘,虽只600多字,但分析的深度,触及人生经历、人世浮沉、社会兴衰、思想感情等,显然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如果我们以此为例,再选择若干名人名诗名词名曲,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理解,即使与高考不能直接对号,也会给考生提供分析、理解、深进的“例子” ,产生好像见过练过之感,临场也就不会感到为难棘手。

3.比较梳理运用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复习迎考的过程也是一项知识的比较过程;梳理是使知识系统化和明晰化,语文复习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梳理工作;运用是最终目的,高考复习的全部要旨就是运用。每年高考语文的几十道试题,没有哪一道不是知识比较、梳理和运用的结晶。

比较可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比较一般以时间或朝代为序,如我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脉络:东周诗经→先秦散文→两汉乐府→唐代诗歌→宋代词→元代曲→明清小说,以此为线,纵向发展,形成体裁比较,并将高中课本里的相关课文和作者作为印证的珠子串上去,同时,适当进行补充。这样复习,脉络清晰。横向比较复习的内容更多,即确定一个可比标准和项目,既说共性,又找个性,异中概同,同中求异。课本中的知识大多较为分散,必须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网络化,课本的优势才能显示出来,这也是复习迎考的重要方面。如高语课本里170篇(首)诗文,可按小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戏剧、诗歌、词、散曲、应用文、文言文分成11类进行复习,分类梳理过关,分类加深和扩展,就会避免可能出现的顾此失彼弊端。

(三)有效地使用练习

1.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往的训练有两个偏差:一是过于追求系统化,抠名词术语;二是集中一段时间反复训练。高考命题已跳出对静态语言的分析,将语法、修辞、逻辑的界限打开,强调语言的动态运用。因此,不必花更多精力追求系统化;主要应花在理解与运用上。此类的训练宜长流水、不断线,既可防止枯燥乏味,又有利于在反复的训练中加强语言的感悟能力,有利于迁移。

2.重视分类训练。随复习的进行,应多搞些与复习内容同步的分类训练,有利于在比较中强化复习的内容。分类训练是实效性最强的一种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如果是高质量的,一般具有覆盖面大、重在能力考查、题型全面、赋分合理等优点,其分数有可参照性。但是,如果以综合练习代替分类练习,一是避免不了无谓的的重复练习;二是不利于分条、分块地掌握复习的重点。

3.练习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本题考的是什么,必须与《考试说明》紧相挂钩。

(2)立意与命题的角度,即通过什么,或从什么角度来考查的。例如,通过给文章选择题目,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准确认识及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关联词的选择,理解句间的关系;通过语句的转换,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3)干扰项是如何干扰的。干扰项的作用是“诱答”,特点是似是而非法,“似是”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涵盖过大,有的涵盖不全,有的局部偷换概念;有的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判断,但文中未涉及;有的是文中谈此,而题中谈彼,即“论题偷换”或违背“同一律”。

(4)解题的思路和依据。试卷中的选择,一般反映不出解题过程的正误、思路的优劣。通过思路和依据的分析,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作适当的拓展。一次、几次或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再补充些同类性质、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练习,不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变”,于“万变不离其宗”的训练中,把握试题的正确解答规律。

总之,高考复习,对学生来说:复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多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有点怀疑精神,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高考题;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

务 实正确处理高三语文复习中的若干关系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即应使复习成为学习上升的起点和深化的起点,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既要有知识的提高,也要有观点、方法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高。复习更应该讲规律、方法。为此,在组织总复习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复习过程的以下几个关系。

一、阶段复习与总复习的关系

阶段复习和总复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复习是正确有效组织总复习的很重要的部分。那种不扎扎实实搞好章节、单元复习,而是拼命赶进度,准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总复习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必然会导致在知识的学习上存在“夹生饭”,也必然会发现在总复习时知识的掌握到处都是“漏洞”,无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也即无法在温习旧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必须明确,复习不是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重复一遍,复习和重复之间不能划等号。不能通过多次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复习要含有新的因素,通过复习进一步消化知识,使之综合化、结构化,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因此要经常系统地做好阶段复习,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章章清、节节清。要讲究“扎实”,尽量不出现遗留问题,复习要有新意,做到: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达到先温故,后联想,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先求同,后求异,求同、求异协调发展;先理解,后创新,从再现引向创造。

二、课本与参考资料的关系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要纠正将课本束之高阁,而一头扎进参考资料堆之中。要摆正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对于复习资料应该明确它是为学好和巩固课本知识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课本为导向和基础,用复习资料拓展知识的思路,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教材和复习资料统一在知识结构上。选用复习资料时,注意适用性,以免把复习引人歧途。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从高考的命题看,“识记”内容只占除作文题以外的其他试题的10%,即10分左在,今后将会继续减少识记性、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向“运用”这一级前进,更重视学生“运用 ”的能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最近就明确地指出:“要进一步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全面,既抓基础又抓能力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复习时,仅有“大而全”的知识量是不够的,关键是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否则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复习过的题目做起来就顺手,没做过的题型或问题就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应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而且两者应该并驾齐驱,同步增长。如自学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应该把学会老师在教学时思维的全过程,要学会老师如何分析、如何判断、如何推理、如何选择的方法,思维受阻时,又怎样转换思维角度排除障碍。克服那种熟悉并记住各种题型解法,以便考试时遇到同种类型题目时“对号入座”。这实质上是通过大量的机械记忆,把处于较高认知水平的“运用”降低为较低认知水平的“记忆”,没有真正的运用,反而使学习能力萎缩,题目千变万化,靠记是不行的,必须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能力。因此必须把能力培养落实在我们每一次的学习和复习之中。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性训练如果不能,则结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适得其反。高三语文复习正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训练。因此,首先要唤起主动投入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可见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语文知识充满兴趣,才能激发我们学习和复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相反,如果我们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话,不但不能调动我信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复习效果了。

语文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所有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要达到这一较高要求,一方面靠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选择科学方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和训练。

文章标签: # 复习 # 知识 #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