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2020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2014高考化学实验题

tamoadmin 2024-07-10 人已围观

简介1.有什么关于高三化学考试时做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吗?2.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3.高中化学实验题有什么答题技巧?不看后悔的高分技巧!4.高中化学实验总结5.请问谁有按照反应规律分的高中化学方程式,比如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相互转化一类 类似于此的?有满意的必重赏6.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7.化学实验六大解题技巧有哪些化学计算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

1.有什么关于高三化学考试时做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吗?

2.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3.高中化学实验题有什么答题技巧?不看后悔的高分技巧!

4.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5.请问谁有按照反应规律分的高中化学方程式,比如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相互转化一类 类似于此的?有满意的必重赏

6.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7.化学实验六大解题技巧有哪些

2020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2014高考化学实验题

化学计算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和加强学生化学计算能力提高的培养。在各种化学计算类型中,沉淀溶解平衡计算学生普遍认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其实只要对沉淀溶解平衡基本概念理解透彻,对常见的题型有了全面了解,沉淀溶解平衡计算题也就化难为易了。

一、明确基本概念是前提

在含有固体的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相应各离子间的多相平衡,在进行沉淀溶解平衡计算题时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1.沉淀溶解平衡

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K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Ksp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sp之间没有可比性,因为各自的Ksp表达式不同,因此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同温度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只有通过计算才能进行比较。

3.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利用Q与K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当Q=Ksp时,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是饱和溶液,当Q>Ksp时,溶液中将析出沉淀,直到溶液中的Q=Ksp为止,当Q<Ksp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加入难溶电解质固体,固体将溶解,直到溶液中Q=Ksp时,溶液达到饱和,以上规则称为溶度积规则。

二、抓住溶液中离子浓度数值与变化是核心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调整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同样在进行计算时,只要抓住题目所涉及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数值和变化,利用溶度积规则,就可以定量计算出沉淀在生成还是在溶解。通常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足够小时,我们就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对于定性分析,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可以认为沉淀完全,在定量分析中,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1×10-6mol/L,可认为沉淀完全。

三、掌握常见题型,化难为易

1.沉淀生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我们经常遇到判断混合溶液中哪个沉淀先生成,事实上,沉淀的生成不仅与Ksp有关,还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离子浓度相同或相近情况下,溶解度较小的难溶电解质首先达到溶度积而析出沉淀。例如,在含有0.010 mol/L的I-离子和0.010 mol/L的Cl-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有**沉淀,后有白色沉淀。但是若试管中盛有海水,逐滴加入AgNO3溶液,会发现先有白色沉淀,为什么呢?若溶液中同时出现AgCl和AgI沉淀时,溶液中的[Ag+]、[Cl-]和[I-]必须满足两个平衡:

[Ag+]=■=■

■=■=■=2.2×106

即当溶液中的[Cl-]大于2.2×106·[I-]时,首先沉淀出AgCl,显然在海水中[Cl-]/[I-]已超过该值。这就是说,只要适当改变被沉淀离子的浓度,可以使分步沉淀的顺序发生变化。因此将AgNO3溶液滴加到含有I-离子和Cl-离子溶液中,不一定先析出溶度积小的AgI沉淀。

2.通过调整pH的除杂问题

[例题]在1.0 mol/LCo2+溶液中,含有少量Fe3+杂质,应如何控制pH,才能达到除去Fe3+杂质的目的?Ksp{Co(OH)2}=1.09×10-15,Ksp{Fe(OH)3}=2.64×10-39

解:①使Fe3+沉淀完全时的pH:

Fe(OH)3(s)?葑Fe3++3OH- KSP{Fe(OH)3}=c(Fe3+)·c3(OH-)

c(OH-)≥■=■=1.38×10-11

pH=14-(-log1.38×10-11)=3.14

②使Co2+不生成Co(OH)2沉淀的pH:

Co(OH)2(s)?葑Co2++2OH- Ksp{Co(OH)2}=c(Co2+)·c2(OH-)

不生成Co(OH)2沉淀的条件是:c(Co2+)c2(OH-)<Ksp{Co(OH)2}

c(OH-)≤■=■=3.30×10-8

pH=14-(-log3.30×10-8)=6.50

所以应将PH值控制在3.14~6.50之间才能保证除去Fe3+,而Co2+留在溶液中。

3.多种平衡共存时的计算问题

[例题]向0.10mol/L的FeCl2溶液中通H2S至饱和时(饱和H2S的浓度为0.10mol/L),溶液刚好有FeS沉淀生成,求此时溶液的pH。

已知:Ksp(FeS)=6.3×l0-18,H2S的K1=1.07×10-7,K2=1.26×10-13

解:先求出刚好生成FeS沉淀时的[S2-],

FeS?葑Fe2++S2- Ksp?专=[Fe2+][S2-]

∴[S2-]=■=■=6.3×10-17

再求[H+],即当H2S饱和时,且[S2-]=6.3×10-17mol/L时的[H+],

K1?专K2?专=■

[H+]=■=■

[H+]=4.63×10-3mol/L ∴pH=2.33

遇到多种平衡共存时的计算时,关键是要明确各离子的浓度,保证各离子的浓度同时满足各个平衡的需要。

有什么关于高三化学考试时做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吗?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题是高考化学中必不可少的题型,我们要研究实验题的出题模式,进而快速准确的解决此类题型。

实验题有两种出题方向,一是物质制备题,二是实验推理题。

物质制备题相对比较简单,这是全国卷以及大多数自主命题地区的出题方式。以一道2019年全国卷1的实验题为例:

本题是制备醋酸亚铬,考点有操作目的、实验仪器、反应方程式、实验操作、实验评价等,题型背后有三个思考方向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个是防止被氧化,本题中是防止二价铬被氧化,也是很多题的选题方向,原型来自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采用的方法有有机物覆盖法、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保护法、电解法。本题考的就是还原性气体保护法,使用过量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来排尽空气,起到防氧化作用。

第二个是利用气压推动液体流动。这在几年的全国卷考试中都反复用到,本题是利用产生的过量氢气增大锥形瓶c中压强,使产生的二价铬进入d,与d中醋酸钠反应。17年全国卷1中的题是利用冷却降低压强,推动液体流动。

第三个是物质的分离。在实验中用到比较多的是固液分离,这有两种方式,一是产生沉淀,二是结晶。产生沉淀主要利用的就是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以加入沉淀性离子,比如加入CO3-沉淀Ba2+,也可以通过调节pH,比如Fe2+、Fe3+的分离。结晶主要是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方法,冷却结晶针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另外还有易分解的和带结晶水的物质,蒸发结晶是针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

抓住这三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另外是实验推理题,北京卷每年必有一道这种类型的题目,这种题难度大,会突破我们原有的认知,并且学生要做出合理的推测和假设,这些假设是课上从未讲过的,考验的就是学生的能力。以2017年北京卷为例:

本题是探究Ag+的氧化性,主要的考点是离子检验、反应方程式、实验设计、实验预测、实验推理、实验结论。我们可以看到,这就包含了一个探究性实验的整体过程---假设、实验、结论。这种题型也有三个方向需要我们着重考虑。

第一个是实验预测,四个字,胆大有理,敢于跟我们的已有知识做斗争,基于已有知识,又超出已有知识,比如本题中Fe2+并不是HNO3氧化的,我们在课上教授学生的知识点就是硝酸具有氧化性,但本题就不是,其实HNO3的氧化性是与浓度有关系的,稀的HNO3氧化性并不强。但也不能胡乱预测,要根据已有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和已知现象进行预测,本题就是溶液中有Fe2+、Fe3+、Ag+、NO3-、H+,起氧化作用的不是NO3-、H+,就很有可能是Ag+了。

第二是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就是找根源,这就必须用到控制变量法,必须用到对比实验,这就是科学的思想。为了看直观,我们要画出表格,对原对比实验进行加工,第一列填写变量,第二列填写实验现象,第三列填写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轻松解决对比实验。

第三是设计实验,该类题型往往还要再深入探究,让我们设计实验,常用的就是再把某个单一变量再进行改变,根据题意和推论,得出我们预测的实验现象;另外一种就是利用原电池来设计实验,本题就是这种模式,成功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变成两个不可接触的两部分,排除NO3-、H+的干扰,很奇妙的设计方式,还引入了原电池,这也可能成为一个设计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上就是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思路,把握背后的思路流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一、做到高频考点,了然于胸

怎样搞好09高考复习工作呢?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化学能量

(1)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pH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电化学知识

(1)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4)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二、明确高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卷题量的调整,重点和热点仍保持,应确保传统试题的得分率。第二卷难度应该比去年加大,突出试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实验:实验板块第一题是基本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仪器选用等,应重视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实验思维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分析等,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无机:注重从结构到性质的思维方式的考查。框图题可以是性质推断,也可以是工业或提纯流程的分析推断。框图题突破口多,不会在一处卡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试题的基本方法。

有机:通过计算(或识图)加推断,写物质结构简式,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有机推断题通常是信息题,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归纳和知识的整合。注意答题的规范表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计算:第一题通常是基本化学计算,应确保得分。第二题中的计算常分几个小问,有难有易,难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应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先易后难,不一定依次答题。

三、调整心态,发挥高考化学最佳水平

在现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在高考当中取得成功,关键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缓解压力最好的良药,关于化学复习提一点建议。

第一,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在最后几天中不要盲目地做难题、偏题和怪题,而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

第二,把最近阶段做过的各个地方的模拟试题认真地分析反馈,特别是其中做错的地方,还有思路方法不够敏捷的地方,要认真地反思,边思考边动手写。

第三,用一段时间来看书,特别是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性质,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基本理论当中最重要的规律。在最后阶段,不要再做更多的新题,一定要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反复消化,另外还有一部分试题需要认真地细致地逐一做好,就是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最后在临近高考时,要和老师同学或家人多谈一下内心的感受,缓解压力,树立信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关于化学复习的安排

建议在最后近几天中,不要做更多的模拟套题,你先要做专题训练,例如化学中我建议你做5个专题的训练:1、化学推断题的训练。2、化学实验题的训练。3、有机化学题的训练。4、化学计算题的训练。5、基本理论题的训练。

第一,要把最近两个月做的重要题目、好的题目分成四科进行整理,整理之后进行专项复习,例如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再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推断题进行专项复习,依此类推。你就可以提高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能力。

第二,临考之前,再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成套题的复习,一定要选最优秀的一到两套考题从头到尾重新做一遍,去找那种做套题的感觉,做套题的时间不要太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进行专项复习,另外,如果你感觉到哪一部分基础知识其不够牢固,也可以回过头来看教材,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学生实验。

五、复习的重点方向

1、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离子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综合,化学反应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

第二,无机化学中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有机化学中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综合。

第三,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也就是说,应用数据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推理。

第四,化学计算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今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类:

①分类讨论的思想。②数形结合的思想。③等价转化的思想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及联系。重新审视以前所犯的错误,在方法、技巧上多作总结。例如在解化学信息题时,如果遇到新情景也不会慌乱,找到题眼,寻找原形,展开联想,解决问题。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试题命题人的依据,他们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换一种讲法,即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但答题的"采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点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上的漏洞。回归教材也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

3、怎么做好有机化学题?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是必考的题目,考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第一,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含氮或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简式。

第二,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这其中要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典型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

第三,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要重点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你注意到发生反应时的结构特点了吗?你从化学键角度(即考虑反应中分子结构断键、合键的位置)去认识反应了吗?比如,在C-H处发生的反应:可以是卤代反应(如CH4+Cl2),可以是催化氧化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α-H),可以是消去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β-H),也可以是在羰基影响下的氧化反应(如-CHO的银镜反应),还可以是分解反应(如CH4的高温分解),C-H键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信息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组织加工信息能力的题型。历年高考所编写的习题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信息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在题目中创设了新的情境,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科学化,澄清人们的某些模糊认识。所以,解答信息迁移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充满自信,不要被看似高深的知识吓倒,而是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分子的结构特点,找准关键词语,看清数据间的关系,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从中就能寻找到解答题目所需要的信息和方法。解答这类习题所用知识是平时学过的,但又绝不是死记死背能奏效的。它要求我们平时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动态,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

4、怎么做化学的实验题?

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要抓好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要认真读好每一个实验,要求达到4个方面:

①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②掌握实验的仪器;③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④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

第二,要学会设计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②明确实验的仪器和用品;③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④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道题,其一就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础知识;其二就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它的介入点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的鉴别,试剂的保存,还有基本的仪器组装等。设计实验方案对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的意识,回答这些问题时,从题目中要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考生要分析实现这个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你学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有可能这些原理是题目当中给你的。同时,还要关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方程式以及提示的一些信息。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试题中给装置图的时候,关键你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在实验当中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5、怎么做化学计算题?(五市联考失分严重,仍是薄弱环节)

化学计算题解题重要的不是多少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第一,等价转化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又把它叫做"守恒法",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第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把它叫做"数轴法",主要应用于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第三,数形结合的思想。今年可能要出根据图形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坐标系中画图的题目,关键是要找到三个点或多个点,起点、终点和正好反应点。把这三类化学计算题掌握了,你已经掌握了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方法,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技巧。

六、怎样解答高考题

1、如何“审题”呢?题目中的信息如何萃取?

以实验试题为例来说明化学学科如何进行审题,首先要分清题目要求我们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搞清楚实验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可能要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现象,把这些问题都搞懂了,实际上题目就审清了。同时注意相应的题型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注意老师平时的讲解,注意自己的归纳总结,实验的分数可以拿的很高。

化学学科中信息的提取主要是有机化学试题,每年都要有一道大的有机化学题,可能会将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有关知识下放到高考试题中,大家不要紧张,要通过对信息的学习再和高中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会看懂题目,并及时应用在新的情景或新的背景当中去,这一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题目内容是大学的知识,但答题的内容是高中教材内的知识。关键是要建立信心,这类题看似难题,实际上并不难。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关于选择当中的平衡速度和离子问题及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速度注意图像分析,特别注意拐点,变化点。特别注意两幅图像同时出来的时候,对比上下观看(指的是和题干);平衡注意是判断平衡条件以及建立新平衡的条件;

第二,离子问题注意依然是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比较,建议大家通过作高考的全真题反复对比和比较,这样提高会很快;

第三,计算问题通常希望大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同时注意巧解。通常是几原则:离子反应用离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守恒,物质变化用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混合物计算用方程组解题;牵涉有关混有杂质的计算一般是用极值法分析,通过判断关键反应点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是近年上海卷的一个突出考点。

3、考试时自己选择题还没完成就看见别人开始做实验题了,很是焦急紧张,担心别人比自己考的好,越想就越没心情做题,全身出冷汗,慌慌张张的开始加快速度,一心想赶上别人速度,不管对错的加速做,错误极高咋办?

每一个同学的化学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同学选择题答得好,有的同学实验题、计算题、简答题答得好,在考试过程中绝不要相互攀比,不要被其他的同学影响自己,因为答的快不见得答得准,先做完的不一定分高,关键是要做好基本题和中档题,提高得分率,一部分难题不做是正常的,关键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完成高考试题。我认为,选择题大约用40分钟的时间,争取做完做对,然后用50分钟的时间做好填空题,填空题中有两三个可能是比较难的题目,最后用30分钟做计算题。命题专家是希望通过这几个难题选拔出来最优秀的学生,但这几个题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哪些题必答,哪些题可以舍掉。

4、考试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第二: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第三: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 mol/L的溶液等

第四: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第五: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高中化学实验题有什么答题技巧?不看后悔的高分技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化学实验问题能力是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察特别重视。解决化学实验问题能力,绝非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也决不是单一的训练操作技能[1]。

如果再查阅往年的资料,几乎年年的高考化学年报基本上都有相同的报道:化学实验题两道大题,考生拿高分的并不多,是全卷中失分最多的试题。其实再反思一下我们平常的教学,都知道实验题分值高、对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因此花在实验上的时间都比较多。这就出现了一种矛盾,通俗一点说就是“高投入、低产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由于近年来,在高中化学学习或高考中,学生做实验题时答题不规范,导致的失分,因此规范答题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化学实验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和重组,全面、周密地思考才能设计出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和回答提出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解答思路和技巧:

完成化学实验设计,不仅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善于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并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择、调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将新信息和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设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和解答要求看,解答实验设计问题的大致过程与思路如下:

第一阶段: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这一阶段主要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明确实验课题。从题目信息中,区分实验设计和其他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区分实验设计和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问题,明确实验设计的具体课题,并根据相关内容归类;

二是要明确实验条件。从题目信息中,分析整理出实验设计的条件,明确实验对象、限定的范围、可供选择的仪器、可进行的操作以及新情境的实验事实和反应条件等;

三是明确实验要求。从题给信息中,找出实验设计的要求,明确具体设计哪些内容以及作答方式与详略等。

第二阶段:在分析加工的基础上,实现指定的实验设计。这一阶段要求筛选、提取有关的知识,进一步分析加工,以选定实验方法,完成实验设计。从设计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次:

一是实验方法的确定。实验方法取决于实验原理,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在综合考虑题给实验原理、实验条件两者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实验研究的实验方法。

二是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设计。装置和操作是实验方法的具体表现。解题时,要联系题目规定的或自行选择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并且联系已有的仪器装置类别、功能、适用范围、装配与使用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操作应用的实例,通过比较、选择、改进或组合,从而完成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设计。

最后,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语言文字,按照题目要求合理作答。对于实验设计作答的表述,务必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明确、逻辑性强、文字精练、突出关键。作答时,一方面要明确答什么,另一方面要搞清实验设计的假设与预期、结果与结论,明确实验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合理叙述。

例1:观察Na2

S2O3可看成是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被一个S原子取代而成。某同学用类比的思想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比较Na2S2O3与Na2SO4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提出猜想

猜想①: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②: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结论Na2

S2O3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分析:本题中有要求回答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在实验探究①中,,

A。测定溶液的PH的实验操作,应是: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到pH试纸中央,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但学生回答时多是:用PH试纸测定,只答方法,不答操作,不合题意。在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32-+2H+==S↓+SO2↑+H2O,在预期的现象中已给出生成物的颜色与状态,但学生书写时却容易忽略,错误书写。

在实验探究②实验中,

C预期实验现象是:新制氯水的黄绿色变浅,而学生却只答成氯水褪色,应该能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没答出,造成错误。

例2在一支试管中放一小块铜片,加入适量浓硝酸,立即用无色透明气球罩上并系紧,描述实验中能观察到的所有现象。

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实验现象描述问题,在描述现象时,往往是只将主要现象描述出来,如产生红棕色及气球逐渐变大,而忽视部分现象,如铜本身的变化及表面出现的现象、溶液的颜色变化等。要全面描述,必须掌握其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并结合所发生的反应,得出预期的现象:

1、铜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逐渐溶解,最后消失。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

4、气球体积逐渐变大。

描述现象要全方位,本实验应从试管下部逐渐往上描述,并要准确、简洁。

总结:做实验题时如何做到规范答题?一是书写所选试剂要规范,溶液最好用中文写出名称,或化学式后加“溶液”,固体及气体可用中文写出名称,也可直接写化学式;二是有必要时还需指明试剂的浓度和用量;三是规范书写操作过程程,做到让别人看后能按你的描述进行实验操作;四要规范书写实验现象,要求全面、准确,有时需要指明何处。

鉴于上述讨论,我认为: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问题情景和实际的实验问题解决活动任务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这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验问题能力培育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实践证明这也是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在学习高中化学时,除了要记住化学反应方程式,各元素符号以外,化学实验题也是重点,在高考中占有很大分值,但是大部分同学在化学实验题部分得不到一个满意的分数,现在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想要在高中化学实验题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首先要掌握一下几点:

1.了解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综合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5.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6.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并且各位同学在做高中化学实验题时要规范自己的回答模式,用专业的化学语言进行回答。还要掌握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各种试剂的保存及取用方法。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或反应,尾气处理;物质的鉴定、鉴别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现象汇总

在化学反应中实验现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部分反应现象:

1、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3、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4、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5、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7、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8、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的粉末)。

9、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0、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1、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2、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13、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14、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15、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请问谁有按照反应规律分的高中化学方程式,比如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相互转化一类 类似于此的?有满意的必重赏

今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 总结 ,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 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用去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15例“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22例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化学中与“0”和小数点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一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其它 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生成淡**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十四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1、瞄准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它是实验的灵魂;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或目的,再结合题中所给装置的作用,才能顺利解答实验仪器的连接问题;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才能结合装置内的试剂,回答装置的作用或实验现象。

2、反复阅读,提取有效信息,不要企望读一遍题目,就能很顺利的完成作答,有时答案就在题目信息中寻找,通过反复阅读,找到题目的答案与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

3、要善于联想,前后联系,以前是否做过相同类型的题目或者相同的解题思路,任由思维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忌思路不开阔、僵化。

4、实验题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窗口,在回答实验现象或每一步的作用时,要全面、准确、规范,避免词不达意,掉以轻心。

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1课前最好进行10分钟预习,静下心来思考一些

问题。

认真听讲是关键,上课时把课本资料翻到老师所讲内容部分。

把重要知识点做好笔记。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不懂的找老师或者学生及时沟通。

实验课时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来验证上课时的内容。

无人可问时,可以上百度,搜索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相关 文章 :

★ 2019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点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 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整理

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重要的化学反应

一 、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1)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点拨高考:此反应在近年高考中主要以实验.计算的形式出现.

① 反应前的必要操作: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擦净表面上煤油,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

② 反应现象呈现: 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使滴有酚酞的溶液变。.

③ 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溶液反应

④ 钾与水反应比钠要剧烈,其它的方面类似.

(2)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空气缓慢氧化)

考点延伸:

① 钠与氧气反应, 条件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反应现象不一样:

钠空气中缓慢氧化的变化是变暗,生成Na2O

钠在空气中点燃是生成淡**Na2O2,

②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

③碱金属单质因易被氧化,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④要注意高考推断题中的热点多步氧化转化关系:

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1) Na2O2的反应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对接高考: ①Na2O2与水反应,在高考实验中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②Na2O2与CO2反应,主要应用于Na2O2作供养剂.

③过氧化钠反应的计算在高考中也是一个热点,

其反应质量增加规律: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从原子组成上说是吸收了水中全部的氢原子,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水中氢原子的质量。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从原子组成上说是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相当于“CO”的部分,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中“CO”的质量。

其反应体积变化规律:

过氧化钠无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二氧化碳反应,体积差都等于产生的氧气的体积,等于被吸收气体体积的一半。

(2) 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

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Na2CO3+2HCl=2NaCl+CO2↑+H2O(酸足量)

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

连线高考:

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3) NaHCO3的反应

点拨高考:此反应证明了NaHCO3的不稳定性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HCl=NaCl+CO2↑+H2O

点拨高考:以上两反应说明, NaHCO3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这在高考推断题中是一种常见的题眼.

(4) NaOH的反应

CO2+2NaOH====Na2CO3+H2O(CO2不足)

CO2+Na2CO3+H2O====2NaHCO3

CO2+NaOH====NaHCO3(CO2过量)

对接高考:由上述反应原理可知:

① 由于NaOH能与CO2,故实验室NaOH要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② NaOH制备NaHCO3,可采用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方法。

③若n(CO2)∶n(NaOH)=1∶1时,其产物为NaHCO3;若n(CO2)∶n(NaOH)=1∶2时,其产物为Na2CO3;若 时,其产物为NaHCO3和Na2CO3,可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钠离子守恒关系,求出n(NaHCO3)和n(Na2CO3)。

3.Mg的反应

(1)在CO2中燃烧:

点拨高考:①此反应是在高考中是一个热点反应,主要出现在推断题中,是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固体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②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镁的火灾。

(2)在空气中燃烧:

特别提醒:不要忽视了镁在空气中能与N2. CO2反应

4. Al的反应

(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温馨提示:此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生成熔融物,实验用的集气瓶要铺一层细沙或水

(2) 铝片产生氢气的反应

2Al + 6HCl = 2AlCl3 + 3H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连线高考:铝单质是中学化学中唯一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单质。这常用高考中的物质推断。

(3)铝热反应

连线高考: ①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主要操作是:铺一层KClO3 ,插上镁条,然后点燃镁条。

②注意铝热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一个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间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5. Al2O3 的反应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连线高考:由此可知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是一种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6.Al(OH)3的反应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连线高考:高考推断题的常见题眼: Al(OH)3是一种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白色沉淀。

7.铝盐的反应

(1) 铝盐与氨水反应

Al3+ + 3 NH3·H2O = Al(OH)3↓+ 3NH4+

特别提醒: ①不管氨水是否过量,都是发生此反应,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②此反应常用于制备Al(OH)3。

(2) 偏铝酸盐的反应

偏铝酸盐中滴加盐酸

NaAlO2 + HCl + H2O == Al(OH)3↓+ NaCl (少量盐酸)

NaAlO2 + 4HCl == AlCl3 + NaCl + 2H2O (足量盐酸)

考点延伸:此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偏铝酸盐中通入CO2。

8.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铁单质的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点燃 Fe3O4

易错点击:生成物不是红棕色Fe2O3,而是黑色的磁性晶体Fe3O4, 此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生成熔融物,实验用的集气瓶要铺一层细沙或水。

铁与硫反应

易错点击: 生成物不是红棕色Fe2S3

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连线高考:注意此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一个金属单质与水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 + CuSO4=Cu+FeSO4,

考点延伸:此反应是古代著名的”湿法炼铜”

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2FeCl3 + Fe=3FeCl2

连线高考:配制FeCl2溶液时要加铁粉,用此原理来防止FeCl2被氧化.

(2)铁的化合物的反应

氯化亚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FeCl2 + 2NaOH = Fe(OH)2↓+ 2NaCl ,4Fe (OH)2 + O2 + 2H2O = 4Fe (OH)3

连线高考:①此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沉淀。

②由此可知, Fe (OH)2易变质,故实验制取Fe (OH)2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其与空气接触。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eCl2 + Cl2 = 2FeCl3

考点延伸:①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棕**。

②此反应,常用于检验Fe2+.由于Fe2+不能直接检验,只有将Fe2+与Cl2,然后再检验。

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⒈卤素的反应

考点点击: ①次氯酸可作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②新制氯水要避光保存.

(4)与漂白粉的相关反应

2Ca(OH)2 + 2Cl2 ===Ca(ClO)2 + CaCl2 + 2H2O

考点点击:此反应用于工业制漂白粉.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考点点击: 此反应用表现了漂白粉的失效过程

(5)Cl2与NaOH反应

NaOH + Cl2 ===NaClO + NaCl + H2O

连线高考:此反应常用于Cl2作为尾气的吸收.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或NaI溶液的试管中

Cl2 + 2NaBr = Br2 + 2NaCl

Cl2 + 2NaI = I2 + 2NaCl

连线高考:此反应可用于验证卤素单质间的氧化性强弱.

2.氧族元素的反应

(1).H2O2的不稳定性:

连线高考:①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其中氧元素为-1价,H2O2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且以氧化性为主。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②常用此反应实验室制取O2的一种方法。

(2)二氧化硫用烧碱溶液吸收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连线高考:此反应常用于SO2作为尾气被碱液吸收.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4)铜与浓硫酸反应:

连线高考:此反应是高考性质实验中的热点,要注意几点:1..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变化,2. SO2的检验

(5)碳与浓硫酸反应:

连线高考:此反应是高考性质实验中的热点,要特别注意实验中检验SO2和CO2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必须先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3.硅及其化合物

(1)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

连线高考:①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单质硅。

②此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同主族非金属固体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 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连线高考:由此可知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3)水玻璃与其它酸制硅酸

Na2SiO3 +2HCl = 2NaCl + H2SiO3↓

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连线高考:由此可知水玻璃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

4.氮族元素的反应

(1)氮和氢气的反应

N2+3H2 2NH3 (高温,高压,催化剂)

(2)氮和氧气的反应

考点点击:注意NO较活泼,容易被氧化. 实验中制取NO是要防止其与空气接触,通过

无色NO与空气接触生成红棕色NO2来说明有NO生成.。

(3)氮的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13NO2 + H2O = 2HNO3 + NO

24NO2+ O2+2H2O = 4HNO3

34NO + 3O2 +2H2O = 4HNO3

知识延伸: 氮的氧化物与水问题的计算,是高考中的热点.其规律有

(4)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考点点击:此反应较特殊,生成了3种气体.这在高考推断题中一个题眼

(5) 浓盐酸与氨水反应

HCl + NH3 = NH4Cl

考点点击: 1.此反应现象:白烟生成,浓硝酸与氨水也有这样的现象,但浓硫酸就不行。

2.此反应常用于检验氨气的存在

(6)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

考点点击:此反应常用于检验NH4+的存在.

(7).硝酸的不稳定性

考点点击:由此反应可知, 硝酸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8)铜与硝酸反应:

连线高考:铜与稀硝酸反应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实验现象:铜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装置上部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三、化学理论所涉及的反应

考点点击:此反应用于解释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考点点击:此反应用于解释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考点点击:①此反应说明铁盐易水解,故实验中配制铁盐是要加相应的酸来抑制其水解。

②此反应可用于胶体的制备

四、化学工业所涉及的反应

五、有机反应

1. 氧化反应

易错警示: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催化氧化成醇,只用连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才能催化氧化成醇,连羟基的碳原子上不含氢原子就不能催化氧化。

2.还原反应

(1)苯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

连线高考:醛还原成醇常用于高考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

3.取代反应

考点点击:此反应化工生产中用于制TNT,要注意硝基的取代位置。

(5)溴乙烷水解

考点点击:卤代烃分子中卤族元素的检验步骤如下:①将卤代烃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②然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以中和过量的NaOH;③最后,向混合液中加入枞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氯代烃;若有浅**沉淀,证明是溴代烃;若有**沉淀生成,证明是碘代烃。

(6)苯酚的定性检验定量测定方法:

考点点击:此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的存在,检验苯酚还可用FeCl3

(7)乙酸乙酯制取

考点点击: ①该反应要加入几片碎瓷片或少量小沸石,其原因是如果该反应开始直接强热,将使乙酸和乙醇挥发逸出,降低原料的利用率和产量,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主要是防止溶液暴沸。

②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浓硫酸可以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及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向进行。

③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时,切莫先加浓硫酸。加热要小心均匀地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④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减小溶解,利于分层。

(8)硬脂酸甘油酯皂化反应

4. 加成反应

5.消去反应

溴乙烷消去反应

考点点击:

①为了提高乙醇的利用率,乙醇与浓硫酸的最佳体积比为1:3。

②要使用温度计以控制反应时的温度在170℃。

若温度低于170℃,如在140℃时有副反应发生。

若温度过高,则乙醇容易被浓H2SO4氧化成C、CO、CO2等产物,而浓H2SO4被还原成SO2。

③烧瓶中应加入少量碎瓷片,以防暴沸。

④加热时要使液体温度迅速升高到170℃,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6.聚合反应

8.水解反应

(1)乙酸乙酯的水解

易错警示:此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完全;在酸性条件下,不能水解完全。

化学实验六大解题技巧有哪些

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1.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综合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 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5.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6. 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本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等效平衡

 一. 教学内容:等效平衡

 二. 教学目标:

 掌握等效平衡的基本原理及计算

 三. 教学重点、难点

 等效平衡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四. 教学过程:

 等效平衡: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中,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都保持不变的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判断方法: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数量是否相当。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平衡时的状态规律如下:

 2HI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且方程式的一边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只要方程式的另一边的几种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无论加入多少量的生成物(在方程式的这一侧只有这种物质);或只加入这种单一反应物质(如HI),而另几种反应物的量为0,都能使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恒定。

 ⑤在恒温、定容条件下,对于类似H2+I2 pC+qD。如果两次反应投入原料物质不同,而反应达到平衡时,指定物质的浓度相同,则经过配比转化后的原料不仅完全成比例,而且物质的量完全相同。

 典型例题

 例1. 在一定温度下,把2摩SO2和1摩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O2解析:本题属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此时只改变起始加入量,只要通过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根据反应式:

 2SO2+O2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在相同条件下,若保持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根据下列编号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解析:本题属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此时,只要通过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状态相同,则两平衡等效。此时,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浓度成比例变化。

 例3. 将3molA和1molB放入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例4. 537℃、1.01×105Pa时,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此时容器的体积为200L。向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固体)并保持恒温、恒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是由于压强对平衡的转化影响不大,同时,增大压强对设备和动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一般不采用高压,而是常压;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SO2的转化,但催化剂在537℃左右时活性最大,反应速率快,因此,一般工业生产中采用高温条件。

 (2)温度一定,体积可以改变,说明反应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则本题是等温等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问题,因此,只充入2molSO3时,换算成方程式左边与原平衡起始一致,说明是等效平衡,SO2的体积分数仍为0.91。此时:

 2SO2(g)+O2(g) 2SO3(g)

 反应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a b 0

 反应过程中转化的物质的量(mol) 2y y 2y

 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a-2y b-y 2y

 则有:a∶b=2∶1;2y/(a+b-y)=0.91;(V前/V后=n前/n后)a+b-y=3;

 解上述三个方程组,可得:y=1.365mol,a=2.91mol;b=1.455mol。

 答案:(1)由于压强对平衡的转化影响不大,同时,增大压强对设备和动力的要求都很高,因此一般不采用高压,而是常压。

 (2)SO2的体积分数为0.91,达平衡时的体积为137.3L。

 (3)a=2.91mol

 模拟

 1.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x>y B. x<y C. x=y D. 不能确定

 3. 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十2B(g)=2Q(g)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比为c(A):c(B):c(Q)=1:1:2,保持温度不变,以1:1:2的体积比再充入A、B、Q,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v(正)减小,v(逆)增大

 B. 达到新的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A、B的体积分数增加

 C. 达到新的平衡时c(A):c(B):c(Q)仍为1:1:2

 D. 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体系压强先增大,后逐渐减小

 4. 在密闭容器中,aA(气)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5. 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x 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中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为0.6 mol,B为0.3 mol,C为1.4 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

 A. 只能为2 B. 只能为3

 C. 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 无法确定

 7. 将1molCO和1mol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

 CO+H2O(g) CO2+H2,此时有2/3的CO转化为CO2。

 ⑴该平衡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⑵若在相同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1molCO2、1molH2和1molH2O,则反应向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进行。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下列各值中的 (填编号)

 A. 22.2% B. 27.55% C. 33.3% D. 36.8%

 ⑶结合⑵中的计算结果分析,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8. 某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使之反应合成NH3,平衡后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m。若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仍为m。假设N2、H2、 NH3的加入量(单位:mol)用x、y、z表示,应满足:

 (1)恒定温度、体积:

 ①若x=0,y=0,则z =_________;

 ②若x=0.75,y=_________,则z =_________;

 ③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恒定温度、压强:

 ①若x=0,y=0,则z=_________;

 ②若x=0.75,y=_________,则z =_________;

 ③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1:2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的容积相等。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填写下列空格:

 ①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A比B ,A中SO2的转化率比B 。

 ②达到(1)所述的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氩气,则A容器中化学平衡 移动,B容器中化学平衡 移动。

 ③达到(1)所述的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再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 。

 试题答案

 1. D 2. A 3. D 4. AC 5. BC 6. C

 7. ⑴33.3%; ⑵逆反应方向,D; ⑶①

 8. ⑴:①z=2; ②y=2.25,z=0.5;③x+z/2=1;y+3z/2=3;

 ⑵:①z>0的任意值;②y=2.25,z≥0;③x/y=1/3,z≥0。

 9. ①少 大

 ②逆向 不

 ③不变 增大

 高考化学 五 同辨析

 收集和整理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与考点,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梳理好知识点,熟记考点,全力备考。

 >>>高三化学知识点汇总<<<

 十七、"五"同辨析

 1 高三.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H、D、T。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白磷与红磷,O2与O3,正交硫与单斜硫。

 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4.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请总结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5.同量物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CO2与HCHOH2SO4与H3PO4,NO与C2H6。

 高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规律和方法

 (1)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 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 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③ 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

 ① 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 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应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 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 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长进,短出”;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3)实验操作的顺序:

 ① 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② 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③ 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4)全方位思考的问题

 ①检查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②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若气体发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发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中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目的是:一则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二则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其它物质反应。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加热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 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③冷凝回流的问题。有的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如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等。

 ④冷却问题。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受损失,需用冷凝管或用冷水或冰水冷凝气体(物质蒸气),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便于收集。

 ⑤防止倒吸问题。

 ⑥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如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一支小试管等。

 ⑦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的顺序,如对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先熄灭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同时继续通氢气,待加热区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这是为了避免空气倒吸入加热区使铜氧化,或形成可爆气;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才能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卸后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关于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乙醇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制法,利用生物质能将植物的秸秆等中的纤维转化为酒精,醇的定义、组成和通式、分类,醇的同分异构现象,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醇的概念和结构特征,苯酚的性质,酚类的化学性质等知识,这些知识要结合官能团里识记他们的性质。重要知识点有:

 1、醇的结构特征: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结合。醇有多种分类方式,记住就可以了,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2O,结构通式:CnH2n+1OH。

 2、乙醇、甲醇都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都是易挥发,易溶于水,但乙醇无毒而甲醇有毒。甲醇俗称“木精”。乙二醇、丙三醇都是没有颜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都比水重,易溶于水和酒精。两者的水溶液凝固点都较低,其中乙二醇水溶液(体积分数60%)的凝固点达到-49℃,因此可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3、醇类的官能团为羟基-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决定,其中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 从而碳氧键和氢氧键易断裂,可表示为

 ,结构决定性质,因此醇类表现一系列相似化学性质。和活泼金属反应(Na, Mg, Al, K);和氢卤酸(HX) 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4、苯酚是指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化合物,分子组成为C6H6O;结构

 或写成C6H5OH;C6H5OH。 苯酚为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晶体,熔点43℃,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70℃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苯等)。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化学性质:1.弱酸性,苯酚中羟基上的氢氧键在反应中可断裂,在溶液中可发生微弱电离而表现弱酸性,因此称为石炭酸。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4.加成反应。5.氧化反应。

 常见考点考法

 醇酚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但是二者的'性质不同。高考中常考醇类的化学性质,酚类的化学性质,结合有机合成考查醇类、酚类的缩聚反应等。

 常见误区提醒

 1、饱和一元醇和醚互为同分异构体,符合分子式CnH2n+2O的物质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但符合通式CnH2n+1OH的则一定为醇。

 2、从乙醇脱水反应机理可知断裂的键为碳氧键和与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的碳氢键,若此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注意醇和酚的区别和联系,醇为羟基和链烃基直接相连;而酚则为羟基和苯环相连。二者官能团一样,但烃基不同,性质不同。

 典型例题

 例、写出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构异构体,并分别写出不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醇的结构简式。

 解析:

 根据目前所学内容可知,同分异构体分为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由于此题只写醇的异构体,故可不用考虑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应先找碳链异构,5个碳原子的碳链有3种构体,分别为:

 CH3CH2CH2CH2CH3

 之后考虑用羟基取代碳链上的氢原子的位置异构。找位置异构体要注意烃分子的对称性,下面用序号①②③……表示羟基可取代的位置。

 因此C5H12O作为醇的异构体数目为8种,其中第⑤种

 不能被氧化;第⑧种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高考化学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收集和整理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与考点,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梳理好知识点,熟记考点,全力备考。

 >>>高三化学知识点汇总<<<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高中语文。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非金属氢化物的高中化学方程式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非金属氢化物的高中化学方程式,祝大家阅读愉快。

 1、还原性: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4H++2Cl–+MnO2 Mn2++Cl2↑+2H2O

 4HCl(浓)+PbO2 PbCl2+Cl2↑+2H2O

 4H++2Cl–+PbO2 Pb2++Cl2↑+2H2O

 4HCl(g)+O2 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6 H++10Cl-+2MnO4–=2Mn2++5Cl2↑+8H2O

 6HCl+KClO3==KCl+3Cl2↑+3H2O

 6H++5Cl–+ClO3–=3Cl2↑+3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14H++6Cl–+Cr2O72–=2Cr3++5Cl2↑+7H2O

 2H2O+2F2===4HF+O2

 2HCl+F2=2HF+Cl2 (F2气与HCl、HBr、HI、H2S、NH3气体不能共存)

 2HBr+Cl2=2HCl+Br2 (Cl2气与HBr、HI、H2S、NH3气体不能共存)

 2H2S+3O2(足量) 2SO2+2H2O 2H2S+O2(少量) 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

 3H2S+2H++2NO3–=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5H2S+2MnO4–+6H+=2Mn2++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3H2S+Cr2O72–+8H+===2Cr3++3S↓+7H2O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H2S+4Na2O2+2H2O=8Na++ +

 2NH3+3CuO 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NH3+NaNO2+HCl==NaCl+N2↑+2H2O

 NH3+NO2–+H+=N2&uarr 高中地理;+2H2O

 4NH3+3O2(纯氧) 2N2+6H2O 4NH3+5O2 4NO+6H2O

 4NH3+6NO===5N2+6H2O (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生氢剂)

 NaH+H2O=Na++OH–+H2↑

 4NaH+TiCl4 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可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玻璃雕刻)

 4HF+Si===SiF4+2H2↑

 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 (弱酸制强酸的典型反应)

 H2S+Cu2+=CuS↓+2H+

 H2S+2AgNO3===Ag2S↓+2HNO3

 H2S+2Ag+=Ag2S↓+2H+

 H2S+HgCl2===HgS↓+2HCl

 H2S+Hg2+=HgS↓+2H+

 H2S+Pb(NO3)2===PbS↓+2HNO3 (铅试纸检验空气中H2S)

 H2S+Pb2+=PbS↓+2H+

 H2S+2Ag===Ag2S+H2↑(银器在空气中变黑的原因)

 2NH3(液)+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NH3的碱性:

 NH3+HX===NH4X (X:F、Cl、Br、I、S)

 NH3+HNO3===NH4NO3 NH3+H+=NH4+

 2NH3+H2SO4===(NH4)2SO4 NH3+H+=NH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侯德榜制碱: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NH3+H2S==NH4HS NH3+H2S=NH4++HS-

 4、不稳定性:

 2HF H2+F2 2HCl H2+Cl2 2H2O 2H2+O2

 2H2O2===2H2O+O2 H2S H2+S 2NH3 N2+3H2

 2HI H2+I2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下面是我整理的化学实验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解题技巧

 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的 热点 问题,高考再现率为100%。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解决实验综合题,不仅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理解实验原理。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应考能力有质的飞跃,归纳 总结 了以下几个步骤供学习参考。

 一、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 ,则应?粗?进(同样利用 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 方法 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 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与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考虑:①方案是否合理,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②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③反应条件不足可导致反应不能发生或反应速率过慢引起实验误差;④所用试剂不纯,杂质甚至参与反应均可导致实验误差等等。

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知识技能要掌握

 掌握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理解。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省略交换。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要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现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且一一对应。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 复习方法 :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二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纵向联系法,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鉴别串成知识链;横向比较法,如三种气体、三酸二碱、金刚石、石墨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综合运用法,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鉴别、转化、除杂、推断)。

 三是化学计算的复习方法:立足于化学基本概念。解题思路要清晰,通过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求?之间的关系,再借助于数学工具。注意每一题与这类题型的关系,举一反三;解题要规范化。

 四是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等。

化学考试实验现象

 1、物质颜色

 红色:Fe2O3、Fe(OH)3、FeSCN2+、Cu2O、Cu、NO2、Br2(g)、P;

 橙色:Br2的溶液;

 **:S、Na2O2、AgBr、AgI、Ag3PO4、Fe3+(aq)、久置浓HNO3;

 绿色:Fe2+(aq)、绿矾、铜绿、浓CuCl2、Cu+浓HNO3;

 蓝色:Cu2+(aq)、胆矾、Cu(OH)2;

 紫色:石蕊、KMnO4、I2(g)、Fe3++C6H5OH;

 黑色:多数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以及硫化物、C、Fe等;

 白色:CaCO3、BaSO4、AgCl、Mg(OH)2、Al(OH)3、MgO、Al2O3。

 2、物质状态

 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

 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

 **: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猜你喜欢:

1. 高考化学大题答题技巧

2. 化学实验六大解题技巧

3. 高考化学实验答题技巧

4. 九年级化学做题技巧

5. 初三化学的做题方法技巧

6. 最新高考化学的应试解题技巧介绍

文章标签: # 实验 # 反应 # 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