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调剂 高考调剂

守恒法与高考,守恒法则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2.电子守恒法怎么用3.化学计算中守恒法和极值法怎么用?4.化学实验高考复习的几个重要环节5.对怎样提高高考理综化学成绩看法和建议6.如何回答高考化学有关化学实验部分某步目的或者作用7.物质的量 解题方法趣味导读已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水。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氢气 + 氧气水1 g 9 g2 g 8 g3 g 7 g4 g 6

1.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

2.电子守恒法怎么用

3.化学计算中守恒法和极值法怎么用?

4.化学实验高考复习的几个重要环节

5.对怎样提高高考理综化学成绩看法和建议

6.如何回答高考化学有关化学实验部分某步目的或者作用

7.物质的量 解题方法

守恒法与高考,守恒法则

趣味导读

已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水。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

氢气 + 氧气水

1 g 9 g

2 g 8 g

3 g 7 g

4 g 6 g

5 g 5 g

……

请问以上是否都生成10 ?

答案:没有一个能生成10克水!

想知道为什么吗?向下学习吧!

智能点拨

例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进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称量后需 。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

解答:(2)反应容器中敞开与密闭的差异(3)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③天平指针向左偏移。(5)罗蒙诺索夫是在密闭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玻义尔是在敞口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补充流入瓶内,因此反应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了。

点评:波义尔用敞口容器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有外界的氧气参加反应,可回顾波义尔得出的结论不守恒。而罗蒙诺索夫因为是在密封玻璃瓶内加热金属,金属虽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内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从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例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 Y Z 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 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了解了几种基本反应类型后,我们在分析本题所给的条件,反应前Z 物质有84克,而反应后Z物质为0克,相应Y 、Q都大大增加,可见这是一个Z作为反应物的分解反应。

例3: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个同学分别作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城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和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

(2)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用实验来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容器中进行。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探究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是主动地参与进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自己动手体会了知识的过程之后,留下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而持久。让学生也能体验当一名小科学家的乐趣。

答案:(1)增大 减小 不变(2)实验一的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3)三(4)封闭

随堂反馈

1.在2 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死则有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2.早在十七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玻意耳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玻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游戏

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给出几个不同的化学方程式,分别写在小展示板上,让各组的同学将他们能想到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信息都写在展示板上。写的最多最准的一组为优胜组。观众一定要保持肃静。

火眼金睛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9克氧气直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2克 B.11克 C.44克 D.22克

3.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B.元素的种类是一样的

C.各种原子的总数是一样的

D.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是一样的

画龙点睛

5.在A+B==C+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C物质和 克D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6.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为 。

7.在A+B==C+D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4:3,当生成物C与D共2.8 g时,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g。

现场观察

8.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1)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2)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课外阅读

拉瓦锡

拉瓦锡生于巴黎,他与别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著名的化学家伊勒教授。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被诬陷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处以绞刑。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就这些了

Hope to help you!

高中化学常用的7种计算方法

高考化学压题课怎么上如下:

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试大纲,系统讲解考试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掌握考试技巧。

2、采用练习答题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试大纲,给学生出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3、采用模拟考试的方式,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考试大纲,给学生出模拟考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1、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2、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密闭容器中,M前=M后、M参加=M生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3、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

4、信息给予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电子守恒法怎么用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三、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四、方程式叠加法

许多化学反应能发生连续、一般认为完全反应,这一类计算,如果逐步计算比较繁。如果将多步反应进行合并为一个综合方程式,这样的计算就变为简单。如果是多种物质与同一物质的完全反应,若确定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计量数之比建立综合方程式,可以使这类计算变为简单。

五、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思考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六、摩尔电子质量法

在选择计算题中经常有金属单质的混合物参与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没有确定,又由于价态不同,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比例不同,讨论起来极其麻烦。此时引进新概念“摩尔电子质量”计算就极为简便,其方法是规定“每失去1mol电子所需金属的质量称为摩尔电子质量”。可以看出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此时显示的价态。如Na、K等一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Mg、Ca、Fe、Cu等二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2,Al、Fe等三价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除以3。

七、极值法

“极值法”即 “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八、优先原则

关于一种物质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计算,首先要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认为后反应的物质在先反应物质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反应。计算时要根据反应顺序逐步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

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1. 原子守恒

例2

有0.4g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解析

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且n(O)=n(CaCO3)=0.0075mol, m(O)=0.0075mol×16g/mol=0.12g。m(Fe)=0.4g-0.12g=0.28g,n(Fe)=0.005mol。n(Fe)∶n(O)=2:3,选B

2. 元素守恒

例3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6?1L―1的盐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72.4%

B. 71.4%

C. 79.0%

D. 63.6%

解析

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l~H2O~O,得:n(O)= ,m(O)=0.35mol×16g?6?1mol―1=5.6 g;

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 ,m(Fe)=0.25mol×56g?6?1mol―1=14 g,则 ,选B。

3. 电荷守恒法 例4

将8g

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电中性原则:n(SO42―)= n(Na+),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故选C。

4. 得失电子守恒法

例5

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4∶1   

B. 2∶1   

C. 1∶1   

D. 3∶2

解析

设Fe2+为xmol,Fe3+为ymol,则:

x+y= =0.1(Fe元素守恒)

2x+3y= (得失电子守恒)

得:x=0.06mol,y=0.04mol。则x∶y=3∶2。故选D。 

三、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例6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 2Fe2O3+8SO2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煅烧2.5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找出下列关系:FeS2~2SO2~2SO3~2H2SO4, 本题从FeS2制H2SO4,是同种元素转化的多步反应,即理论上FeS2中的S全部转变成H2SO4中的S。得关系式FeS2~2H2SO4。过程中的损耗认作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 =3.36 。

四、方程式叠加法

许多化学反应能发生连续、一般认为完全反应,这一类计算,如果逐步计算比较繁。如果将多步反应进行合并为一个综合方程式,这样的计算就变为简单。如果是多种物质与同一物质的完全反应,若确定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计量数之比建立综合方程式,可以使这类计算变为简单。

例7

将2.1g由CO 和H2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 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 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1g

B. 3.6g

C. 4.2g  

D. 7.2g

解析 CO和H2都有两步反应方程式,量也没有确定,因此逐步计算比较繁。Na2O2足量,两种气体完全反应,所以将每一种气体的两步反应合并可得H2+Na2O2=2NaOH,CO+ Na2O2=Na2CO3,可以看出最初的气体完全转移到最后的固体中,固体质量当然增加2.1g。选A。此题由于CO和H2的量没有确定,两个合并反应不能再合并!

五、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思考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例8

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后,经称量,红色粉末的质量恰好与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 70%

B. 30%

C. 47.6%

D. 52.4%

解析 变化主要过程为:

由题意得:Fe2O3与合金的质量相等,而铁全部转化为Fe2O3,故合金中Al的质量即为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则可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即为Fe2O3中氧的质量分数,O%= ×100%=30%,选B。

化学计算中守恒法和极值法怎么用?

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始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扩展资料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原理: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或得电子)的数值与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失电子)的数值相等。

步骤Ⅰ: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简称标价态)

步骤Ⅱ:分别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数值(或失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降低数值(或得电子数)。(简称定得失)

步骤Ⅲ:求化合价升降值(或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百度百科-化学守恒法

化学实验高考复习的几个重要环节

原子个数守恒看起来很有用

其实是没什么用的

很多问你方程式正确与否的原子都是守恒的

只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时候有用

至于电子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上很有用

用它会让问题变得简单

极值法是考的比较多的

在高考也比较容易考到

尤其是高3会经常考的

我今年刚刚高考

一般选择题关于计算的一定会是利用电子守恒或极值法

特点就是不会有大的计算量

但你一定要找到好的方法

不然会很难算

总的来说化学高考会很简单的

主要以记忆为主

计算考的很少

大概只有15分左右

化学关键是要熟悉知识

只要你学的扎实

就一定能考好

其实化学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

只要多练就会有好的成绩。

祝你成绩进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怎样提高高考理综化学成绩看法和建议

高中化学实验的方法有哪些?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我们从到了七年级就开始学习化学,但是学过的孩子们应该都知道,在初中只是先接触一下,到了高中化学才开始真正的学习,但是学习化学就会做实验,做实验的方式都有什么?

化学实验

只要是学习这个科目你就避免不了会出现做化学实验的情况,高中化学实验有什么方法.

1、掌控变量的方法

在实验或实际问题中,往往有许多因素发生变化,导致规律不易显现.前提就你要控制好量程的变化,然后依次研究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例如,气体的性质、压力、整体面积和气温常常一同变化.我们可以控制一个状态参数不变,找到其他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统一它们.还有我们之前人们的一些定理都是能进行钻研的.

2、等效替代法

还有的一些物理量还不是很好,没有表现的测试.它们可以被直观、但是这些还是可以很好的测出我们的成效还有这种量的出现,从而简化了问题.

还有你要是采用这种标准的直径,都是可以利用这种多层次的方式;丈量单摆的周期时,还有就是你可以看见这些状况都是能进行表现还能看见纸带,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剖析等.

3、累积法

还有要经过这种试剂都是能进行变化来精确到你的一些视线,可以将少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大量的物理量.它不仅测量方便,而且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误差.

例如,在测量均匀细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多圈闭合法,但是在你进行测量的情况之下,可以测量30-50次全振幅的时间;在分析点定时产生的胶带时,可以按几个间隔找到计数点.

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短暂的,我们需要记录和研究它们,拍摄它们,像照相机一样分析它们.

例如,你要是使用这种实验的方式就可以看见这些波动的趋势,用点定时器记录物体的位置,用一些物种来进行抛球的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

5、外推法

但是还有的一些物理都是能进行改变都是可以不断的观察.但是在这种状况在之下,直接观察是不容易的.如果将局部观测规律外推到极端,就可以达到目的.

化学实验仪器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我给你们说了很多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有哪些方法的类别,我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每个实验都有它适合的方法,你们一定要择选适宜他的方式,还要注意一些事项.

如何回答高考化学有关化学实验部分某步目的或者作用

最近,有位同事希望我对他正在读高三的孩子对化学复习提提建议,我想到了以下看法和建议,不知妥否?愿与同行们交流。 理综化学总分在110 分左右,平时模拟考试达不到80 分,应有待提高。 高考理综试卷比较平稳,题型就那么几种,一卷是选择题,二卷通常有无机推断题、实验题、理论简答题、计算题、有机推断题。要达到高考成绩80 分,选择题只要达到36 分以上,力求满分(模拟题通常难度大些,得分率低些),二卷达到40 分以上。如果复习时,方法得当,肯花精力,一般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要再提高一步,难度就要大些。 平时模拟考试达不到80 分,存在的问题一般是:基础不扎实,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没有记住,一些重要的概念模糊不清,表达不规范,有些已掌握的知识在综合题中出现不会灵活运用。解决了这些问题,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要学会发现问题。哪些知识没有记住,哪些概念模糊,哪些问题表达不规范。不看书,不做题,不考试,特别是不做题,不考试,不容易发现具体问题。化学这门学科,虽然要记得知识点很多,但靠死记硬背没有用。要学会在练习、考试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看书,翻资料,有意识的矫正一些不规范的表达。因此,必须重视做题。通过做题发现问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通过做题学会运用。 做题要花时间,高三时间紧,必须提高做题效率,题目不是做得越多成绩一定越好。认真处理老师布置的题,比分不清题目的难易,盲目多做题效果好。 只要不是考试,做题时要学会看书,查资料,尽量不要蒙。考试后,也应尽可能及时看书,查资料,明确习题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选择题最能反映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评讲过的习题,要反思,对做错了的习题,或蒙对的习题涉及到的没有记住的知识点,模糊的概念,要及时记在记错本上。听课时要特别关注。另外,要经常浏览。 知识性的问题,错过几次,记过几次,由于特别关注,往往记得特别牢固,如果老是记不住,早晚花不多的时间,多看几遍,认定非记不可的知识,一般都能记住。 概念性的问题,除认真听老师解说外,要看课本,翻资料,分析、比较,,力求弄懂,再次运用,要细心体会。这部分问题,要舍得花时间,轻易不放过。 二卷综合性要强些,也不乏一些基础知识问题,如不细心,表达不规范,会造成高高兴兴得低分。这部分错误,也要及时记在记错本上,引以为戒。经常这样做,考试时,潜意识会防止出现这类错误。 由于解题思路和方法问题,导致不会做的综合题,练习后,要深入想一想。这是什么题型,涉及那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出题的人考什么,可以怎样解?还可以怎样解?题目还可以怎样变化?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哪里易错?老师布置的练习和考题,涵盖面很大,不会做的题,是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样对待做过的综合题,坚持下去,解综合题的能力必有很大的提高。开始可能嫌烦,满足会做就行,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解类似题时像出现灵感,看完题,就能想到怎么解。 下面对二卷的不同题型复习方法分类提提建议 无机推断题:涉及的一般都是常见物质,涉及到的知识,一般都是多次运用过的知识点,把结果往题目中代入,一般每一步都能够理解。如果发现知识盲点,要特别注意,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必须掌握;若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无法推出结论,问题可能出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生疏,对题眼不敏感,不经他人点拨,自己想不到;不善于独立从多角度分析,寻找解题途径。适当选些有答案的推断题,不看答案,独立求解,对平时做错了的推断题,多深入想一想。做到一定量,解这类题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做这类题,推出物质后,还要特别注意题目提出的问题,要防止答非所问。 实验题:每次练习后,都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评讲,弄清实验目的、原理、细节、问题的准确答案,仔细体会。积累到一定程度,花点时间对实验问题进行分类,特别是高考临近阶段,要熟悉常见实验问题的解法。 计算题:综合卷中计算题难度不大,不必选太多难题练习,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习题就够了。重在理解反应原理,注意守恒法、差量法的运用。选取一些典型题,深入剖析,积累经验。做难化学计算题,很费时间,对高考理综考试,得不偿失, 理论简答题:综合卷出现的题,一般难度不大。不必选难题练习。对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这类题,重在理解,细心揣摩答案,真正理解答案,理解答案中是怎样回答为什么的,总结规律。 对有机推断题,前期月考,有机题得分率不高,不必太在意。可就题论题,弄懂就可以。这类题,规律性较强,但知识点多,难记,是老师后期复习的重点内容。只要在后期复习时认真听课,重视每一次练习和评讲,对做错的题注意校正,不会成为大问题。有机题,经过后期重点复习,应该是最有把握的得分大题。 以一次月考试题为例说明怎么在记错本上作笔记和反思。 记错本: 1、 烃的衍生物,除一氯甲烷、甲醛外,在标况下都不是气态,22.4L 远大于1mol。 2、 将溶液加热,不用坩埚;用烧杯装溶液加热,溶液的体积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三分之二;烧杯必须隔石棉网加热。 3、 1mol 一元酚酯要消耗2mol 氢氧化钠,羧酸钠和酚钠中均含钠元素。 4、 化学式为A2B3,A 的化合价不一定为+3 价,如C2H3(乙烷的最简式)。 5、 含铵根离子、氯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溶液,可以认为是氨水和盐酸反应的产物。 若恰好反应,溶液显酸性,若酸过量,溶液显酸性,若氨水过量,溶液可能显中性或碱性。 由电荷守恒可知:[NH 4+ ]+[H + ]=[Cl - ]+[OH - ] 溶液显碱,说明氨水过量,氨水过量,铵根离子浓度一定大于氯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说明恰好反应或酸过量,若恰好反应,铵根的水解程度很小,氯离子浓度一定大于氢氧根浓度,若酸过量,氢氧根离子浓度更小。 1、 氨水在密闭容器中,上层空间有氨气,缩小容器的容积,可增大上层空间氨气的压强从而增大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反思: 26 题:考察对中学出现的置换反应的熟悉程度 题眼:1、光合反应的产物属于单质的是氧气2、根据反应物的类别确定涉及到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 回顾:中学涉及到的置换反应类型,翻书、查资料,尽可能多的列出学过的置换反应。对列出的反应分类。 根据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分:在溶液中的反应如金属跟水、酸、盐的反应,非金属跟无氧酸和盐的反应,干态反应如铝热反应、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根据单质的类别分: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非金属置换非金属,非金属置换金属。 另外,还有常规反应和特殊反应,如钠置换钾,氢气置换四氧化三铁中的铁就属于特殊反应,要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想一想:如果X、Y 均为非金属是否有答案。(有答案,答案为碳、硅,注意:B 为一氧化碳) 28 题:考察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灵活运用以及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反应,产物之一是铜,铜元素被还原,被氧化的元素只能是硫,因为铜能被氧气氧化,,氧化产物不能氧气,硫的氧化产物应该是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不能被氧化铜或硫化铜氧化,也不能是硫,硫能跟铜化合。 由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硫化亚铜与氧化亚铜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2,由铜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得:所求得质量比为2:1。 反应后气体增重2k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Cu 2 S 被氧化,气体增重32g;由差量法得:硫化铜的质量为20kg,质量分数为20% 注意守恒法和差量法的运用。反思,不必记下来,能想到多少,尽量想到,不拘形式。越到后来,联想越多。

物质的量 解题方法

一、做到高频考点,了然于胸

怎样搞好09高考复习工作呢?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化学能量

(1)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pH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电化学知识

(1)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4)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二、明确高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卷题量的调整,重点和热点仍保持,应确保传统试题的得分率。第二卷难度应该比去年加大,突出试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实验:实验板块第一题是基本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仪器选用等,应重视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实验思维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分析等,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无机:注重从结构到性质的思维方式的考查。框图题可以是性质推断,也可以是工业或提纯流程的分析推断。框图题突破口多,不会在一处卡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试题的基本方法。

有机:通过计算(或识图)加推断,写物质结构简式,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有机推断题通常是信息题,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归纳和知识的整合。注意答题的规范表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计算:第一题通常是基本化学计算,应确保得分。第二题中的计算常分几个小问,有难有易,难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应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先易后难,不一定依次答题。

三、调整心态,发挥高考化学最佳水平

在现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在高考当中取得成功,关键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缓解压力最好的良药,关于化学复习提一点建议。

第一,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在最后几天中不要盲目地做难题、偏题和怪题,而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

第二,把最近阶段做过的各个地方的模拟试题认真地分析反馈,特别是其中做错的地方,还有思路方法不够敏捷的地方,要认真地反思,边思考边动手写。

第三,用一段时间来看书,特别是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性质,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基本理论当中最重要的规律。在最后阶段,不要再做更多的新题,一定要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反复消化,另外还有一部分试题需要认真地细致地逐一做好,就是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最后在临近高考时,要和老师同学或家人多谈一下内心的感受,缓解压力,树立信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关于化学复习的安排

建议在最后近几天中,不要做更多的模拟套题,你先要做专题训练,例如化学中我建议你做5个专题的训练:1、化学推断题的训练。2、化学实验题的训练。3、有机化学题的训练。4、化学计算题的训练。5、基本理论题的训练。

第一,要把最近两个月做的重要题目、好的题目分成四科进行整理,整理之后进行专项复习,例如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再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推断题进行专项复习,依此类推。你就可以提高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能力。

第二,临考之前,再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成套题的复习,一定要选最优秀的一到两套考题从头到尾重新做一遍,去找那种做套题的感觉,做套题的时间不要太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进行专项复习,另外,如果你感觉到哪一部分基础知识其不够牢固,也可以回过头来看教材,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学生实验。

五、复习的重点方向

1、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离子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综合,化学反应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

第二,无机化学中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有机化学中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综合。

第三,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也就是说,应用数据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推理。

第四,化学计算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今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类:

①分类讨论的思想。②数形结合的思想。③等价转化的思想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及联系。重新审视以前所犯的错误,在方法、技巧上多作总结。例如在解化学信息题时,如果遇到新情景也不会慌乱,找到题眼,寻找原形,展开联想,解决问题。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试题命题人的依据,他们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换一种讲法,即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但答题的"采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点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上的漏洞。回归教材也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

3、怎么做好有机化学题?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是必考的题目,考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第一,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含氮或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简式。

第二,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这其中要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典型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

第三,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要重点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你注意到发生反应时的结构特点了吗?你从化学键角度(即考虑反应中分子结构断键、合键的位置)去认识反应了吗?比如,在C-H处发生的反应:可以是卤代反应(如CH4+Cl2),可以是催化氧化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α-H),可以是消去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β-H),也可以是在羰基影响下的氧化反应(如-CHO的银镜反应),还可以是分解反应(如CH4的高温分解),C-H键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信息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组织加工信息能力的题型。历年高考所编写的习题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信息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在题目中创设了新的情境,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科学化,澄清人们的某些模糊认识。所以,解答信息迁移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充满自信,不要被看似高深的知识吓倒,而是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分子的结构特点,找准关键词语,看清数据间的关系,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从中就能寻找到解答题目所需要的信息和方法。解答这类习题所用知识是平时学过的,但又绝不是死记死背能奏效的。它要求我们平时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动态,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

4、怎么做化学的实验题?

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要抓好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要认真读好每一个实验,要求达到4个方面:

①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②掌握实验的仪器;③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④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

第二,要学会设计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②明确实验的仪器和用品;③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④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道题,其一就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础知识;其二就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它的介入点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的鉴别,试剂的保存,还有基本的仪器组装等。设计实验方案对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的意识,回答这些问题时,从题目中要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考生要分析实现这个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你学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有可能这些原理是题目当中给你的。同时,还要关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方程式以及提示的一些信息。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试题中给装置图的时候,关键你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在实验当中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5、怎么做化学计算题?(五市联考失分严重,仍是薄弱环节)

化学计算题解题重要的不是多少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第一,等价转化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又把它叫做"守恒法",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第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把它叫做"数轴法",主要应用于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第三,数形结合的思想。今年可能要出根据图形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坐标系中画图的题目,关键是要找到三个点或多个点,起点、终点和正好反应点。把这三类化学计算题掌握了,你已经掌握了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方法,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技巧。

六、怎样解答高考题

1、如何“审题”呢?题目中的信息如何萃取?

以实验试题为例来说明化学学科如何进行审题,首先要分清题目要求我们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搞清楚实验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可能要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现象,把这些问题都搞懂了,实际上题目就审清了。同时注意相应的题型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注意老师平时的讲解,注意自己的归纳总结,实验的分数可以拿的很高。

化学学科中信息的提取主要是有机化学试题,每年都要有一道大的有机化学题,可能会将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有关知识下放到高考试题中,大家不要紧张,要通过对信息的学习再和高中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会看懂题目,并及时应用在新的情景或新的背景当中去,这一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题目内容是大学的知识,但答题的内容是高中教材内的知识。关键是要建立信心,这类题看似难题,实际上并不难。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关于选择当中的平衡速度和离子问题及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速度注意图像分析,特别注意拐点,变化点。特别注意两幅图像同时出来的时候,对比上下观看(指的是和题干);平衡注意是判断平衡条件以及建立新平衡的条件;

第二,离子问题注意依然是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比较,建议大家通过作高考的全真题反复对比和比较,这样提高会很快;

第三,计算问题通常希望大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同时注意巧解。通常是几原则:离子反应用离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守恒,物质变化用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混合物计算用方程组解题;牵涉有关混有杂质的计算一般是用极值法分析,通过判断关键反应点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是近年上海卷的一个突出考点。

3、考试时自己选择题还没完成就看见别人开始做实验题了,很是焦急紧张,担心别人比自己考的好,越想就越没心情做题,全身出冷汗,慌慌张张的开始加快速度,一心想赶上别人速度,不管对错的加速做,错误极高咋办?

每一个同学的化学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同学选择题答得好,有的同学实验题、计算题、简答题答得好,在考试过程中绝不要相互攀比,不要被其他的同学影响自己,因为答的快不见得答得准,先做完的不一定分高,关键是要做好基本题和中档题,提高得分率,一部分难题不做是正常的,关键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完成高考试题。我认为,选择题大约用40分钟的时间,争取做完做对,然后用50分钟的时间做好填空题,填空题中有两三个可能是比较难的题目,最后用30分钟做计算题。命题专家是希望通过这几个难题选拔出来最优秀的学生,但这几个题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哪些题必答,哪些题可以舍掉。

4、考试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第二: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第三: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 mol/L的溶液等

第四: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第五: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1.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2.守恒法

在化学中有许多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守恒等。

(1)质量守恒

①宏观表现:变化前后质量守恒。

②微观表现:变化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电子转移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高总数)。

(3)电荷守恒

①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总负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总正电荷数必须相等。

②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且电性相同

(4)化合价代数和守恒

任一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借此可确定化学式。

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3.关系式(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可从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中而得。但对复杂的问题,如已知物与待求物之间是靠很多个反应来联系的,这时就需直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其实从广义而言,很多的化学计算都需要关系式的。只是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关系式”更是重要与实用。

“关系式”有多种,常见的有:质量或质量分数关系,物质的量或粒子数关系式,气体体积的关系式等。

物质的量浓度是高中化学溶液有关计算的重要内容,是关于溶液组成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表达式虽然比较简单,但不注意理解其内涵、不注意问题的特点,应用起来常常会容易出错。天天学习网整理相关的资料,,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以供大家参考:

一、注意溶质是什么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考虑的,对有些特殊情况,如 、等溶于水后所得溶质及氨水中溶质是什么等,要注意辨别。

例1: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物质的量浓度为 、密度为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本题中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水的密度为 )

解析:很多同学认为氨水中的溶质为 ,导致计算出错。其实,我们习惯认为氨水中的溶质为。设水的体积为1L,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可得:

解得 ,故1体积水吸收378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二、注意溶液的体积

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二是当题设未给出溶液的密度时,可将各溶液(一般为稀溶液)的体积相加(如溶液混合、稀释),认为其和为溶液的总体积;当给出密度后则需通过密度进行换算求溶液的体积。

例2:在100g浓度为 、密度为 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 )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

解析:一些同学未考虑浓硫酸加水稀释后,溶液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减小),而直接将溶液和水的质量加和求体积。设加入水的体积为x mL,则 ,解得x=100,导致错选B项。

设加入水的体积为ymL,由 得:

,化简得 ,即y<100。故答案为A项。

三、注意单位运算

在概念理解及应用中,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一是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相互匹配;二是注意从单位运算入手,能简化解题思路,快捷求解。

例3: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560体积氨。求:(1)所得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若测得上述氨水的密度为,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3)取此氨水10mL,加水稀释到1L,所得稀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1)注意单位量及比例关系。设取用水的体积为1L(水的质量为1000g),则溶解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为560L,即所得到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9.8%。

(2)可用不同公式解答:

(3要注意将mL转化为L。根据公式 ,解得 。

四、注意溶解度的影响

第一,物质的量浓度适合于表示不饱和及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不适合于过饱和溶液(溶质未溶解完全);第二,注意一些典型问题,如的溶解度情况及气体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问题等。

例4:将12.6g无水亚硫酸钠固体加入100mL 的硫酸中以制取气体,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定溶液的体积不变,忽略溶液及导管中的气体体积。求:(1)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2)收集到 气体的体积。(3)溶液中 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

解析:本题涉及 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问题,只有在水中溶解量达到饱和后,才有气体逸出,因此,在计算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要减除溶解量。根据题意有以下关系量:

0.1mol 0.8mol(过量) 0.02mol(溶解量)

(1) 。

(2) 。

(3) 。

五、注意密度变化规律

在溶液混合和溶液稀释等问题中,在注意溶液体积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溶液密度的变化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如强酸、强碱、盐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氨水、乙醇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例5:若以 和 分别表示浓度为 和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 )

A. B.

C. D.

解析:设溶液的体积为VL,密度为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 ,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根据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溶质的量不变,有V L×103 mL· ,即 。依题意有,因2a=b,所以有 ,又由于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即 ,代入上式 。故答案为C项。

六、注意实验情景

在计算溶液配制或溶液稀释等问题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时,一要注意不能把水的体积当作溶液的体积;二是在配制溶液时,要注意容量瓶规格与实际配制溶液体积的关系。

例6:实验室需用480mL 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 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 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解析:一些同学通过计算,得溶质的质量

,选A项;也有一些同学选C项,这里包含两个错误:一是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时,溶质的质量应满足500mL容量瓶的需求;二是错把溶剂的体积当作溶液的体积,正确情况应该是“称取8.0g硫酸铜(或12.5g胆矾),加水至500mL。”故答案为D项。

七、注意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关系

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电离方程式进行分析。组成微粒的某量=对应物质的某量×物质组成中该微粒的数目。此类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需引起注意。

例7:今有300mL 溶液、 溶液和 溶液,这三种溶液中的浓度之比为( )

A. 1:1:1 B. 3:2:1 C. 3:2:3 D. 1:1:3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或C项,错选A项是对物质与其组成微粒的关系把握不准造成的;错选C项是因为审题不仔细,有些同学看到浓度、体积就想到求物质的量,将题设数据分别相乘,再比较得到C项,而未细看题目要求。本题是要计算的浓度之比,审题仔细后,很容易得到答案为D项。

文章标签: # 反应 # 物质 # 质量